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5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33篇
安全科学   57篇
废物处理   20篇
环保管理   39篇
综合类   375篇
基础理论   97篇
污染及防治   57篇
评价与监测   30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随着遥感技术的日益发展,其在水环境监测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利用遥感监测近岸海域环境,是遥感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上海洋调查的重要方法。本文从浮游植物和大型底栖动物,结合无机氮磷营养盐及叶绿素浓度,重点介绍了遥感监测技术在近岸海域水体生物监测应用的研究现状,并对目前遥感监测模型进行了探讨。加强与其他专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遥感监测的研究工作也会得到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92.
洛阳市大气细颗粒物化学组分特征及溯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孙佳傧  董喆  李利萍  刘洋  陈红阳  张瑞芹 《环境科学》2021,42(12):5624-5632
为研究洛阳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的化学组分及来源的时空分布特征,对汾渭平原地区较为欠缺的PM2.5相关研究进行补充,在2018年4月至2019年1月在洛阳市高新和林校2个点位进行了样品采集,对P(PM2.5)、化学组分(水溶性离子、碳质组分、元素)和来源进行分析.2个点位的年均ρ(PM2.5)分别为(76.6±37.9)μg-m-3和(83.2±38.9)μg·m-3,季节变化由高到低均为:冬季、春季、秋季和夏季.高新和林校的9种水溶性离子浓度分别占PM2.5的 55.1%和54.2%,林校的二次离子(NO3-、SO42-和NH4+)年均浓度之和高于高新.高新和林校的ρ[有机碳(OC)]、P[元素碳(EC)]分别为(12.4±7.7)μg·m-3、(1.2±0.5)μg·m-3和(13.4±7.7)μg·m-3、(1.3±0.5)μg·m-3,林校的含碳组分在各季节均高于高新;高新和林校冬季的二次有机碳(SOC)在OC中质量分数分别为67.8%和77.3%,远高于其他季节.化学质量平衡结果表明,高新和林校的主要贡献源均为二次硝酸盐(26.9%和27.1%)、二次硫酸盐(14.5%和14.8%)、燃煤(12.6%和11.6%)、SOA(10.8%和12.2%),高新的生物质源贡献较高,而林校的扬尘源和机动车源贡献较高.后向轨迹和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表明,洛阳市春季不仅受到来自西北方向的传输,来自西南地区的污染传输也不能忽略;夏季既受到正东方向的季风影响,又有来自正南方向的潜在污染;秋季污染物主要来自东南方向,同时也存在西北方向的潜在来源;冬季受到的传输影响则主要来自周边区域,污染来源较为集中.  相似文献   
93.
94.
为探明旱地红壤细菌群落特征及玉米生产力对不同有机肥处理的响应,基于自2002年设置在中国科学院鹰潭红壤生态实验站的有机培肥长期定位试验,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研究不同有机肥(不施肥,M0;低量有机肥,M1;高量有机肥,M2;高量有机肥加石灰,M3)处理下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和结构以及玉米生产力的变化.结果发现,与M0相比,土壤pH、有机质(SOM)、全氮(TN)、全磷(TP)含量和玉米生产力在不同有机肥(M1、M2和M3)处理下均显著增加,其中M3处理的提升效果最佳.施用有机肥显著提高了土壤细菌群落的Shannon、Evenness、Chao1与ACE指数,重塑了细菌群落结构.基于随机森林模型分析,土壤性质中的pH和TP显著影响土壤细菌多样性,而pH、SOM、TP和TN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影响显著.相关性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土壤TP和SOM可以通过改变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组成间接影响玉米生产力.研究结果从指导我国南方红壤区农田合理施肥的角度,为农田土壤质量提高及耕地产能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5.
较系统地研究了香蕉组培苗的营养与施肥,试验方案包括了NPK13种用量水平、10种不同NPK配比和中微量元素混施.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NPK施肥基础上.再增施NPK均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增产,其中增施N的增产幅为4.7%-15.0%,增施P、K的分别为3.4%-15.1%和6.6%-12.6%.增N有利于植株增高、茎围增粗、长叶增快和提早吐蕾;增P对植株增高和提早吐蕾也有一定的作用;增K主要有利于茎围增粗,但在高N高P下增K也同样具有增N的多种效果.增K的另一效应是延缓吐蕾期而使吐蕾期较集中一致,这有利于田间管理和收获;施用中微量元素的增产效果显著,同时也改善和提高了果实品质.应提倡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96.
沈阳地区大气飘尘中烃类含量的分布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粉尘采样器采集沈阳地区十五个点的大气漂尘,用四氯化碳进行萃取,在1730型FT-IR光谱仪上进行红外定量,绘制沈阳地区大气飘尘及其烃类含量分布图。寻找其规律,追究其污染源。  相似文献   
97.
水生金针菜对食品废水的净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金针菜在水面上无土栽培技术和对食品废水的净化功能.试验结果证明,金针菜是净化食品废水的一种优良植物,其经济效益也很显著.  相似文献   
98.
通过测定模拟光照和无光照条件下20种蒽醌类化合物对大型(Daphnia magna)的48h半数活动抑制浓度(EC50), 研究了该类化合物的光致毒性.比较了两种助溶剂(二甲基亚砜和丙酮)对这些化合物光致毒性的影响,初步讨论了光致毒性的机理.结果表明,所研究的助溶剂不影响这些化合物对大型潘的光致毒性.蒽醌类化合物因其取代基的不同(-NH2、-OH、-Cl、-Br、-NO2)、取代基位置的不同和取代基数目的不同,而表现出对大型潘光致毒性的不同.最低未占据分子轨道能(ELUMO)和最高占据分子轨道能(EHOMO)之间的能级差,可用于初步判断蒽醌类化合物 溞大型的潜在光致毒性.  相似文献   
99.
细菌SOD对微生物紫外光辐射损伤的恢复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将培养至对数中期的大肠杆菌、钝齿棒杆菌和啤酒酵母等3种微生物的细胞适度稀释液,分别涂布于培养皿上使受紫外光照射,在细胞受辐射后死亡率大于90%时停止照射,立即加入一定剂量的细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以观察SOD对微生物活力的恢复效应.结果表明,SOD可使受辐照的细胞存活率显著提高,且量效关系明显,而照前添加SOD则无上述效应.检测表明,紫外光照射可引发细菌的超弱发光,且该种超弱发光可因氧气的充入而瞬间增强,鲁米诺也能增强这种超弱发光,加入甘露醇对发光无影响.当紫外光照射后加入SOD能使发光强度大为减弱,表明此种超弱发光与的活动有关,并对SOD拮抗紫外线杀菌的机理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0.
燃煤烟气脱硫副产物在酸性土上的农用价值与利用原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燃煤烟气脱硫副产物作为废弃物对环境的潜在威胁,促使人们对其资源化利用研究的重视。文章针对红壤地区土壤普遍缺乏营养元素的问题,通过分析盆栽和田间试验结果,探讨燃煤烟气脱硫副产物在酸性土壤上的农用价值与利用原理。结果表明,燃煤烟气脱硫副产物富含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而红壤地区土壤又普遍缺乏这些元素;它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和理化性能,在酸性土壤中可以产生协同效应,因而具极高的农用价值。在酸性土壤上适量施用,可以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供肥性能和持水能力,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从而达到废弃物农业资源化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