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6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80篇
安全科学   96篇
废物处理   18篇
环保管理   51篇
综合类   300篇
基础理论   84篇
污染及防治   46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33篇
灾害及防治   2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51.
珠江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含量及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珠江地区有机氯农药现阶段的污染水平,本研究于2009年采集珠江地区19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利用高分辨气相色谱与高分辨质谱联用(HRGC-HRMS)检测了9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包括六六六、滴滴涕、六氯苯、灭蚁灵、七氯、异狄氏剂、九氯、氯丹和环氧七氯.其中六六六、滴滴涕和六氯苯的含量较高,分别为<0.001—1.98 ng.g-1(干重),<0.01—5.07 ng.g-1(干重)和<0.01—1.54 ng.g-1(干重).对六六六和滴滴涕组分研究发现,珠江地区的有机氯农药残留可能主要来自于历史残留.参照Long等给出的毒性评价标准对珠江采样区进行生态评价发现,滴滴涕类有机氯农药对该区生物可能仍存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652.
壳聚糖季铵盐的合成及其絮凝性能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对壳聚糖进行季铵化改性制得壳聚糖季铵盐,用于味精废水的絮凝实验证明了其絮凝性能较壳聚糖好,投药量低,pH值适用范围宽,絮体沉降快且含水率低,是一种具有良好反应活性的高分子絮凝剂。  相似文献   
653.
李丁  王济  宣斌  张雪  蔡雄飞  赵士杰  张帅 《环境工程学报》2019,13(12):2934-2944
通过室内钝化培养实验比较了羊厩肥、石灰和磷酸盐对土壤外源Pb的钝化效果和钝化修复后Pb的粒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3种钝化剂均能显著降低土壤中DTPA-Pb的含量,且钝化效果与钝化剂添加量成正比;磷酸盐对外源Pb钝化效果最好,P10处理下土壤中DTPA-Pb的含量降幅达80.53%,羊厩肥钝化效果最差,GM1对DTPA-Pb含量的降幅为6.51%;羊厩肥与磷酸盐将弱酸提取态Pb和可还原态Pb转变为活性更低的可氧化态Pb和残渣态Pb,以降低其活性,石灰将可还原态Pb转化为可氧化态Pb,以降低其活性;3种钝化剂添加均会提升土壤Olsen-P的含量。土壤磷淋溶临界值模型显示,当土壤Olsen-P含量124.25 mg·kg~(-1)时,会发生磷素淋溶现象;Pb在土壤粗砂粒、细沙粒、粉粒和黏粒中的含量差别很大,但赋存形态无明显差异,钝化剂添加会影响外源Pb在各粒级颗粒中的富集及形态分布。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钝化剂主要通过将细沙粒、粉粒和黏粒中的可还原态Pb转化为粉粒和黏粒中的可氧化态Pb来降低土壤Pb的毒害性。研究结果可为3种钝化剂在Pb污染土壤修复中的高效利用及修复后土壤的潜在生态风险管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54.
五氯酚(PCP)污染土壤模拟根际的修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模拟根际环境条件下,研究了根系分泌物对五氯酚(PCP)污染土壤的修复效应及其机理.结果表明,PCP的土壤残留消解行为随根系分泌物添加剂量的不同显现相应差异.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碳(Cmic),氮(Nmic),碳氮比(Cmic/Nmic),微生物商及酶等土壤生化指标与PCP的消解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低剂量(13.38TOCmg/kg)处理,PCP土壤甲醇可提态残留量最小,修复效应最佳,此时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微生物商,脱氢酶活性等显现最大响应,为最适根系分泌物添加剂量.修复机理可能在于其诱导的土壤环境质量友好演变过程.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微生物生物量氮,微生物商及脱氢酶活性可作为表征根际修复PCP污染土壤时土壤环境质量友好演变过程的敏感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655.
北京奥运期间,为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漳州各级交警部门针对日益严重的假牌假证现象组织了专项整治行动,目前已收缴44本假驾驶证。据了解,这些以假乱真的假驾照在市面上仅需上百元就能购买到,而漳州市每年发生的伤亡事故中,有部分肇事司机就是假证持有者,这些“李鬼”司机已成为威胁市民出行的“马路杀手”。  相似文献   
656.
pH对厨余废物两相厌氧消化中水解和酸化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9  
通过间歇实验探讨了pH对厨余废物两相厌氧消化中水解和产酸过程的影响,详细考查了厨余废物在4个pH(pH =5 ,7,9,11)条件下的水解率、挥发酸(VFA)产量和速率、有机酸的组分和水解酸化产物的分配.实验结果表明,控制pH为7时,厨余废物具有更高的水解和酸化率,以水解酸化液体中TOC、COD与固液混合液中总COD、TOC比值表示的厨余废物水解率在实验第9d分别达到86%和82 % ,VFA浓度在实验第4d达到3 6g·L- 1 ,VFA产量是未调节pH时的2倍.在pH为7时,水解酸化产物中乳酸浓度相对较低,VFA中主要以丁酸和乙酸为主,丙酸很少.控制pH为7不但可以提高水解酸化效率,而且为后续产甲烷过程提供了更有利的基质,从而优化了厨余废物处理的两相厌氧消化工艺  相似文献   
657.
为探究水源水库春季分层期(3~5月)nirS型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及其与水质的关系,以李家河水库为例,采用原位监测耦合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水体水质及反硝化细菌群落相对丰度及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通过高通量测序,鉴定为4门13属,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在52.5%~70.6%,时间尺度总体呈降低趋势(P<0.05),空间尺度上表层和中层高于底层(P<0.05),表层与中层无差异(P>0.05);识别出具有反硝化功能细菌8属,其中优势菌属(相对丰度>1%)为脱氯单胞菌属(Dechloromonas)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脱氯单胞菌属相对丰度在时间上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假单胞菌属在时间上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此2属在空间上无差异(P>0.05);细菌多样性及丰富度变化基本一致,时间上呈先升高后减低的趋势,空间上随深度逐渐升高;(2)本研究期间水库水体ρ(总氮)为2.35~2.91 mg·L-1,氮素污染较为严重,3月和4月垂向水体总氮基本一致且呈降低趋势,5月...  相似文献   
658.
O/H/O生物工艺中焦化废水含氮化合物的识别与转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富氮缺磷是焦化废水的特征之一,而含氮化合物存在多种组分与形态,其在废水处理过程中的利用与顺序会影响工艺条件与达标可行性,因此,通过识别含氮化合物的种类并了解其转化可以获得优化的运行工况.为考察含氮化合物的去除过程,在与实际生产330×104t·a-1焦炭工艺相配套的焦化废水处理工程O/H/O生物工艺中,检测了原水与生物出水中含氮化合物的种类与形态,以及各单元工艺中无机氮及部分有机氮化合物的浓度,分析特征化合物的转化.研究发现,焦化废水原水中含有的无机氮化合物主要为NH+4-N(33.6%)、氰化物(7.5%)、硫氰化物(40.4%),NO-2-N及NO-3-N的含量约为1%,折算总氮浓度约为240 mg·L-1,占82.5%左右;有机氮当中,可检测到胺类14种,有机腈类22种,含氮杂环化合物76种,以总氮形式表达其浓度低于50 mg·L-1,约占17.5%.处理过程中,O1反应器能够把氰化物、硫氰化物氧化为氨氮,有机氮发生形态改变;H反应器中,环状含氮化合物通过水解作用实现分子开环转变为氨氮,回流液中的硝态氮实现反硝化转变为氮气;O2反应器能够将低价状态的含氮化合物转变为硝态氮;生物出水中,硝态氮占总氮的70%以上;含氮化合物的转化受反应器的性质与运行条件控制,表现出复杂性.研究指出,焦化废水总氮的控制需要依据含氮化合物种类与形态判断、工艺组合及条件优化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659.
洱海流域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与比较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2009年5月对洱海及其流域内的海西海、茨碧湖和西湖3个小型湖泊的水环境和浮游生物的调查,采用生态系统健康指数(EHI)和营养状态指数(TSI)法对其生态系统健康状态进行定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洱海流域湖泊整体处于富营养状态,健康状态较差;各湖泊健康状态存在空间差异:海西海和茨碧湖生态系统健康状态为中等,西湖和洱海健康状态为较差;而洱海湖泊内健康状态同样存在空间差异,北部和中部深水区较其他区域健康状态好.2种评价方法比较表明:洱海流域湖泊属于营养盐和生物量基本上呈正相关的响应型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健康指数(EHI)适用于洱海流域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此外,整理分析洱海浮游生物历史数据,同样采用EHI法评价得出近20年来洱海生态系统健康状态呈逐渐恶化趋势,尤其1997年健康状态最差.  相似文献   
660.
于2010年1月在茅尾海采集了7个沉积物样品,分析了不同深度沉积物的基本理化性质及w(As)、w(Cd)、w(Cu)、w(Fe)、w(Hg)、w(Mn)、w(Ni)、w(Pb)和w(Zn),并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了潜在生态风险分析. 结果表明:这些元素的质量分数空间分布差异显著,总体上呈湾内大于湾外,其中w(Cd)和w(Hg)平均值分别为1.1、0.3mg/kg,污染最为严重并有加重的趋势;Cd污染可能与周边农田磷肥使用及磷矿开采有关,而Hg污染可能主要是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所致. 重金属(除As外)质量分数与w(OM)、w(Fe)和w(TN)密切相关,其中w(Cd)与w(TP)密切相关,说明生物和化学过程都显著影响这些元素的空间分布. w(Cu)、w(Hg)、w(Ni)、w(Pb)和w(Zn)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说明这几种重金属可能具有同源性;而沉积物中w(Cd)与w(Zn)、w(Pb)、w(Ni)和w(Cu)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暗示Cd的来源及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其他元素不同. 该海域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指数依次为Cd>Hg>Pb>Zn>Cu>As,其中Cd与Hg属于中等生态危害;靠近茅岭江汇入区的采样点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较高,属于中等生态危害,其余采样点的综合污染也已接近中等生态危害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