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3篇
废物处理   2篇
综合类   49篇
基础理论   7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从上海市老港垃圾填埋场的污泥和垃圾渗滤液中分离筛选得到数株具有较强除臭能力的菌株,并制成复合微生物除臭剂,考察了该除臭剂对污泥和垃圾释放NH3以及恶臭气体浓度等的去除效果,并结合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对该除臭剂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初步探究其除臭机制。结果表明:(1)实验室小试时,48h,复合微生物除臭剂对污泥释放NH3的去除率维持在30%~45%,对垃圾释放NH3的去除率维持在25%~35%,去除效果好于EM菌剂。(2)污泥中转码头100t污泥中试试验表明,在复合微生物除臭剂投加量为0.5t条件下,24h后复合微生物除臭剂对NH3的去除率达到37.5%,恶臭气体浓度下降了19.1%。(3)PCR-DGGE结果显示,复合微生物除臭剂的优势菌种为产碱杆菌、芽孢杆菌和显核菌,与EM菌剂差异较明显,且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明显高于EM菌剂。其除臭机制可能为化学吸收与微生物降解、抑制的联合作用除臭。  相似文献   
43.
王晓媛  刘殷华  汪飞  黄长缨  陆峰  谢冰 《环境科学》2014,35(5):1994-2001
以上海市某生活垃圾中转站垃圾集装箱为研究对象,分析了1 a不同季节中转站集装箱内垃圾二次污染物的产生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集装箱内产生的主要气体指标中,H2S的变化范围为0.3~10.3 mg·m-3;CH4的变化范围为0.02%~2.97%;NH3的变化范围为0.7~4.5 mg·m-3,浓度峰值都出现在夏季.产生的渗滤液水质指标中,pH值在5.4~6.3之间变化,呈现酸性;SS在9 120~32 475 mg·L-1之间变化,波动较大;有机物COD的变化范围为41 633~84 060 mg·L-1,BOD5在18 116~34 130 mg·L-1之间变化,呈现出冬季高于夏季的特点;氨氮和总磷的变化范围分别为537~1 222 mg·L-1和17.98~296 mg·L-1之间,季节变化不明显.极端温度特别是夏季高温对箱体内气体污染物的产生影响明显,警示夏季要谨防在高温暴露和过长的停留时间,以防止易燃易爆气体和其他污染物的大量产生.  相似文献   
44.
活性污泥膨胀的生态控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一种后生动物-颤蚓对丝状细茵引起的活性污泥膨胀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在活性污泥反应器中投加颤蚓,通过其捕食作用,活性污泥中丝状细茵数量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明显地削减,其分类等级能下'降约1~2个级别,同时活性污泥指数SVI从291.5 ml/g下降为176.6 ml/g,下降迭39.4%,活性污泥的性状和絮体结构得到改善,污泥膨胀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45.
活性污泥工艺对重金属的去除及微生物的抵抗机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活性污泥工艺通常被用于污水厂的污染物降解和有机物稳定,但同时它还能去除重金属,当重金属的浓度需从10—100mg/L处理到<1mg/L以下时,其更显得有效和经济。许多重金属可被活性污泥去除,去除率取决于操作条件及其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影响因子等。活性污泥细菌产生的胞外多聚糖为聚合物提供了吸附源,并在絮疑沉淀中起重要作用。不同的金属和不同的金属价态在多聚糖上的吸收结合位点不同,导致重金属去除率各不相同。在各种不同规模的活性污泥处理单元中,Fe、Cu、Cr、Pb和Zn有较高的去除率,而Ni、Mn相对较低。金属离子的存在能促使基因产生抗金属毒性的酶,对大多数重金属的抵御属于质粒编码系统,抗重金属的微生物在环境核复中将有诱人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6.
含PVA退浆废水的处理实践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含PVA退浆废水可生化性差 ,直接采用传统的生化处理效果不理想 ,本工程通过适当的预处理技术 ,改善了废水的可生化性 ,提高生化出水的效果  相似文献   
47.
邵春利  谢冰 《环境科技》2007,20(A01):123-125
我国现阶段,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环境灾难也时有发生,环境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接连不断的环境污染事件对人民健康、生态环境、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文章就确保公众的环境安全提出了几项措施,以期改善目前的环境污染状况.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  相似文献   
48.
本文提出用云纹法研究轴对称塑性变形体内部应力应变分布的实验方案和计算模型,对齿轮坯模锻件的成形分阶段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出子午面上各应变分量和应力分量解,并作出金属变形的位移矢量图和等应变速度强度图。实验中采用新开发的F—FG反光型密栅版,在实物试件上获得清晰的反光云纹图象。  相似文献   
49.
崇明东滩潮间带硫酸盐还原菌及有机质含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袁琦  崔玉雪  陈庆强  吕宝一  谢冰 《环境科学》2010,31(9):2155-2159
针对崇明东滩湿地不同潮滩和不同高程的土壤采样,进行了MPN法微生物计数、沉积物有机质含量的测定,计算了SO42-和Cl-浓度的摩尔比,研究了硫酸盐还原菌的分布状况、与有机质含量的相关性、以及植物根际环境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高程潮滩同一深度的硫酸盐还原菌数量,按大小排序为:中潮滩高潮滩光滩.同一潮滩不同深度的硫酸盐还原菌含量,均显示为51~52 cm21~22 cm81~82 cm,说明东滩湿地51~52 cm的土壤深度是硫酸盐还原菌生长的主要层位,与存在较好的适于硫酸盐还原菌生长的条件有关.不同深度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呈现高潮滩中潮滩光滩的趋势.从21~51 cm处,随着深度的增加,有机质含量减少但硫酸盐还原菌的数量却大幅增加,说明硫酸盐还原菌利用土壤中的有机质进行了还原反应.所有土壤样品的SO42-/Cl-摩尔比值均0.05,表明硫酸盐还原菌十分活跃地进行着硫酸盐还原作用.芦苇根际中硫酸盐还原菌含量是最高的,说明东滩湿地芦苇的根际环境对硫酸盐还原菌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而藨草根际的硫酸盐还原菌数量相对非根际环境较低,说明不同的根际效应对于东滩硫酸盐还原菌的生长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50.
纳米TiO_2光催化降解印染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TiO2光催化剂,并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对制备的TiO2进行结构表征。详细考察了照射时间、废水初始浓度、TiO2用量、pH、光源种类、H2O2、H2O2/Fe2+对实际印染废水的降解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当反应时间为3h时,印染废水COD去除率为95.9%,脱色率达100%;印染废水的脱色率和COD去除率与印染废水的初始浓度成反比关系;TiO2光催化剂最佳用量为80mg/L;印染废水最佳降解的pH为6.0。当添加辅助氧化剂H2O2用量为600mg/L时,能进一步提高印染废水的COD去除率,特别是H2O2和Fe2+共同作用下,COD去除率达到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