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4篇 |
免费 | 9篇 |
国内免费 | 2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3篇 |
废物处理 | 5篇 |
环保管理 | 4篇 |
综合类 | 63篇 |
基础理论 | 6篇 |
污染及防治 | 20篇 |
评价与监测 | 1篇 |
社会与环境 | 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14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2篇 |
2010年 | 1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对矿井井下工作人员实施准确的安全监控、跟踪定位,有效地预防事故发生,山东肥城矿业集团曹庄矿从2月上句开始,正式投入使用KJ69N型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相似文献
102.
研究了微米Fe_3O_4磁粉调理污泥的投加量的优化以及微米磁粉调理-压力电场污泥脱水工艺(MPEOD)的操作参数(电场作用时间、机械压力、电压)对脱水效果和能耗的影响,分析了磁化调理后污泥上清液、污泥絮体理化性质及接触能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微米Fe_3O_4磁粉最佳调理投加量为0.15 g·g~(-1);结合能耗与脱水效果,电场作用时间、电压和机械压力分别确定为2 h、30~50 V和400~600 k Pa.当MPEOD工艺的机械压力、电场作用时间和电压分别为400 k Pa、2 h和50 V时,污泥含水率由初始的99.18%降低至44.46%,水分脱除率和污泥减量化分别可达99.34%和98.30%,相应的能耗仅为0.013 3k W·h·kg~(-1).微米磁粉调理污泥时,絮凝作用机制的影响很小,污泥脱水性能得到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微米磁粉大大降低了污泥颗粒间的路易斯酸碱作用,致使污泥絮体聚集,絮体间孔径增大,利于脱水.较之经典的DLVO理论,扩展后的EDLVO理论能准确描述污泥颗粒的凝聚及分散行为. 相似文献
103.
105.
环境保护工作的核心与基础是准确核定污染源的产、排污数据,现行污染源管理模式存在"部门分割、各管一面、数据不统一"的弊端,亟待对其组织形式、部门分工、管理模式等进行调整优化。通过SWOT分析方法论证污染源管理业务流程优化的优势与劣势、机会与风险,探讨污染源管理业务流程优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按照实现企业排污申报登记"三表统一"、提高环保工作效率,实现污染源数据"三库合一"、统一环保数据,实现环保部门"三权分离"相互制约、提高工作效率减轻企业负担等目标,对环境保护各职能部门业务分工进行梳理、重新整合配置,确立基于信息共享的新型环境保护业务流程的实现途径与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06.
蠡湖表层沉积物荧光溶解性有机质(FDOM)荧光光谱特征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应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EEMS),研究了蠡湖表层沉积物荧光溶解性有机质(FDOM)光谱特征,并探讨了沉积物中FDOM来源及与有机氮(SON)、无机氮(SIN)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蠡湖表层沉积物FDOM由2类3个荧光组分组成,即类腐殖质荧光组分C1(240,310/420 nm)、C2(260,360/460 nm)和类色氨酸荧光组分C3(225,275/340 nm).总荧光强度变化范围为:49.97~159.19 R.U.·g-1,在空间上呈自东向西依次递减,且沿岸区高于湖心区的趋势,C1、C2和C3相对比例分别为33.63%、26.87%、39.49%.荧光指数(FI)、生物源指数(BIX)和腐殖化指数(HIX)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96~2.22、0.69~0.94、2.62~4.39,显示蠡湖表层沉积物FDOM的来源具有自生源特性,主要为自生微生物、藻类等新近自生源.相关性分析表明,表层沉积物FDOM各组分与SON和SIN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且与SIN的相关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7.
文章以取自郑州市新密县王沟村的砂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DOM的理化指标测试,结合紫外-可见光谱、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研究了不同震荡时间(0.25、0.5、1、2、4、6、12和24h)和温度(4、25、35℃)对提取砂土中DOM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25℃下,DOM样品的DOC含量在1 h内快速增加并在1 h时达到最大值的96%,UV_(254)在0.5 h内快速增加并在1 h时达到最大值,EC值在0~1 h内快速增加并达到最大值的89%。3个温度下的DOM样品UV_(254)和DOC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说明DOM样品中可能含有较多的共轭双键或苯环类的简单芳香族化合物,而且25℃下的DOM样品有机质含量高于4℃和35℃。紫外吸收光谱随着波长的增加而快速减小,25℃的吸光度略高于其他2个温度。在25℃下DOM样品的3个类蛋白荧光物质(B_1、T_1、T_2类蛋白荧光峰)和类富里酸峰(A峰)的峰强均高于其他2个温度,可能是因为DOM样品在25℃下的高稳定性。因此考虑到DOM的环境稳定性,对砂土DOM提取的最佳震荡时间为1 h,最佳温度为25℃。 相似文献
108.
本文从环境光化学学科的演进过程 ,概括性地论述了环境光化学反应装置消除环境水、气和植物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反应机理 ,建立起环境光化学反应装置的分类概念 ,描述了目前环境光化学反应装置的研究现状和工业化应用尚存在的问题 ,展望了该领域光明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9.
邻菲啰啉活化催化褪色光度法测定环境水体中痕量铜(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邻菲啰啉活化痕量铜(Ⅱ)催化溴酸钾氧化甲基紫褪色反应,建立了催化褪色光度法测定痕量铜(Ⅱ)的新方法.讨论了介质、试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活化剂和共存离子的影响,确定了最佳试验条件.结果表明,在25 mL溶液中,72 ℃恒温反应15 min,加铜(Ⅱ)和不加铜(Ⅱ)的吸光度差值与铜(Ⅱ)质量浓度间的关系在铜(Ⅱ)质量浓度为2.40×10-3~5.12×10-2 mg/L时呈线性关系,符合比尔定律;该新方法的测定波长为578 nm,铜(Ⅱ)检出限为2.40×10-3 mg/L,用于环境水体中痕量铜(Ⅱ)的测定,最大相对标准偏差为3.14%,加标回收率为96.0%~105.0%,对比<水质铜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分光光度法> (GB/T 7474-1987) 相对误差低于6.00%. 相似文献
110.
蠡湖水体透明度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揭示浅水湖泊水体SD(透明度)下降的主导因子,根据2012—2013年现场调查资料和历史监测资料,分析了浅水湖泊蠡湖SD的时空分布特征、变化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并重点探讨了SD与ρ(TSS)(TSS为总悬浮物)、ρ(Chla)和ρ(DOC)的相互关系. 结果表明:SD在年内变化范围为20.0~209.0 cm,平均值为64.1 cm,总体上呈西蠡湖大于东蠡湖、湖心大于沿岸区的分布趋势;春、夏、秋、冬四季的SD分别为(51.1±15.1)、(41.3±10.6)、(28.3±7.4)和(127.1±43.2)cm,表现为冬季>春季>夏季>秋季,冬季SD平均值可达127.1 cm,而秋季仅有28.3 cm. 多元回归分析表明,ρ(TSS)是影响水体SD的最主要因子,其次为浮游藻类生物量;SD与ρ(TSS)呈幂函数关系,拟合方程为y=220.61x-0.545 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