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5篇
安全科学   13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58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超深层孔隙地热水中NH4+和NO2-的运移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南省郑州市明化镇组细砂热储层为岩土介质,模拟地热水温度环境,分别开展溶质溴、亚硝酸盐和氨氮的室内土柱淋滤模拟试验,对比研究其运移规律.结果表明,由CXTFIT 2.0拟合穿透试验数据得到Br-在松散孔隙型细砂热储层中的纵向弥散系数在40℃时为3.735 cm2/h,20℃时为2.057 cm2/h.NO2-在运移过程中存在硝化作用,40℃时的硝化作用比20℃时强.NH4+-N在岩土介质中存在较强的吸附作用.由CXTFIT 2.0拟合试验数据得到氨氮在40℃和20℃的阻滞系数Rd,分别为79.14、107.3,但其硝化反应可以忽略.并且淋滤过程中,氨氮淋滤液的pH值逐渐上升,40℃时从7.46~7.68增大到8.78,20℃时最大值达到9.04.  相似文献   
32.
不同燃烧过程颗粒物粒径排放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荷电低压颗粒物撞击器(ELPI)和稀释采样系统研究重庆市工业源、交通源、生物质燃烧以及餐饮业油烟等各类燃烧过程的颗粒物排放特征.结果表明:燃煤锅炉以及各类柴油交通源颗粒物数浓度峰值都表现出单峰型的变化特征,峰值主要出现在0.20~0.48μm之间;生物质燃烧和餐饮业油烟颗粒物的数浓度都呈现出双峰型的变化趋势,分别出现在核模态(0.02~0.07μm)和积聚态(0.2μm);水泥窑炉的数浓度也出现双峰型变化特征,分别出现在积聚态(0.12μm)以及接近粗颗粒物态的1.23~1.96μm粒径范围处.各污染源颗粒物质量浓度峰值主要出现在粗粒径态,交通源排放的颗粒物质量浓度相对较高.各类污染源数浓度分布主要集中在积聚模态,粗颗粒态的数浓度累计贡献都不到1%;质量浓度主要分布在粗颗粒态,核模态的质量浓度贡献都小于0.1%.  相似文献   
33.
稠油降解菌的筛选、鉴定与菌群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别以烷烃、芳烃、胶质沥青质为唯一碳源,从稠油污染过的土壤里分离、筛选可培养的降解菌,将16株组合构建SL-16稠油降解菌群,通过室内摇瓶实验测得该菌群在最佳条件下对陈庄油田稠油降解率可达68%,其适宜的生长及降解温度为35~45℃,pH值为7.0~9.0,含盐量为4 000~14 000 mg/L,接种量为2%,稠油...  相似文献   
34.
南极大气气溶胶中铅同位素比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的工作条件和参数进行优化,建立了ICP-MS测定铅同位素比值的精确方法,测量了2007—2009年南极中山站采集到的气溶胶样品中208Pb/206Pb、207Pb/206Pb和206Pb/207Pb的比值。结果表明,南极大气气溶胶中铅同位素比值在逐年缓慢地发生线性变化,线性相关系数为0.996 2;气溶胶铅同位素示踪揭示南极附近国家(除南非)释放的铅可能成为南极大气中铅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35.
高强度铝酸盐粉煤灰无机人造理石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二次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 ,该课题组应用了大量高需水量比的粉煤灰及其它工业废渣 ,采用双搅拌二次复合成型工艺 ,在常温下 ,制成了物理力学性能优良的高强度铝酸盐粉煤灰无机人造大理石 ,为粉煤灰等 :工业废渣的综合利用开辟了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36.
环境光化学反应装置(EPRE)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环境光化学学科的演进过程,概括性地论述了环境光化学反应装置消除环境水、气和植物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反应机理,建立起环境光化学反应装置的分类概念,描述了目前环境光化学反应装置的研究现状和工业化应用尚存在的的问题,展望了该领域光明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7.
SG Ⅰ型多功能光化学反应装置是目前国内外处理容量较大、监测系统较为齐全 ,操作控制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一种准工业化处理环境污染物的中间装置。它能有效地去除水、植物体及其果实中的环境污染物  相似文献   
38.
环境和营养条件对煤油生物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南极假丝酵母(Candida antarctica)JWSH-112降解煤油烃的影响因素。利用正交试验方法,确证了最优条件为煤油14(ψ/%),NaNO32.0gL61,NaH2PO40.1gL^-1,蛋白胨2.0gL^-1,初始pH6.5,其中蛋白胨是影响JWSH-112降解煤油烃的重要因素。采用优化后的条件进行验证实验,煤油烃的生物降解率(49.2%)和细胞生长质量浓度(1.9gL^-1)均加高于正交试验中的最高生物降解率(47.9%)和细胞生长质量浓度(1.5gL^-1)。通过气相色谱定性分析发现,生物降解后煤油中的部分组份消失或含量明显降低。图6表5参13  相似文献   
39.
岱海沉积物内源磷释放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岱海沉积物及水体营养盐浓度较高,内源污染释放风险大,水体营养盐浓度逐年上升.通过分析岱海西南湖区、东北湖区及中心湖区沉积物磷吸附动力学特征和吸附等温特征,计算沉积物NAP(native adsorbed phosphorus,吸附解吸态磷)浓度和EPC0(equilibrium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平衡磷浓度),明确岱海各湖区沉积物磷的“源-汇”转换机制.结果表明:①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沉积物样品对磷的吸附动力学行为,且沉积物吸附磷的速率较快,最高吸附速率达11.45 g/(mg·min),在8 h内沉积物对磷的吸附可趋于平衡状态.②修正后的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R2为0.907 6~0.974 2)能较好地描述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等温行为,且通过参数计算发现,岱海中心湖区的沉积物具有较高的磷吸附量,最大值为0.867 mg/g.③通过对比NAP含量、沉积物EPC0与间隙水中SRP(soluble reactive phosphorus,可溶性活性磷)浓度,发现岱海中心湖区沉积物有较大的磷释放风险,西南湖区和东北湖区磷释放风险较小.④岱海中心湖区沉积物较高的NAP含量及pH导致该区内源磷释放风险加大.根据岱海沉积物磷释放呈现的区域性特征,在内源磷释放控制方面,可采取轻重结合的防控方式对岱海湖区进行重点防控.   相似文献   
40.
以新近系明化镇组热储层细砂为岩土介质,在35℃、q为0.8 cm/h条件下,分别以氯离子和硝酸盐作为示踪剂开展室内土柱模拟实验,并采用CXTFIT2.1软件进行数据拟合,研究了硝酸盐运移参数和迁移转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模拟的松散孔隙型热储层中,硝酸盐的迁移转化遵循一级衰减动力学假设的溶质对流-弥散模型,其衰减系数拟合值k_1为0.019 h~(-1),纵向弥散系数D为3.401 cm~2/h。实验期间,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氨氮的最大比率分别为25.4%、4.37%。亚硝酸盐、氨氮的富集与低的C/N、实验初期亚硝酸盐还原菌的缺乏及水-岩体系p H值有关。实验期间淋出液p H值缓慢下降,ORP下降较快。硝酸盐、亚硝酸盐、EC及TDS变化趋势一致:均为在硝酸盐穿透阶段快速增加、中后期趋于稳定,这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水-岩系统已形成了较稳定的微生物体系,导致硝酸盐转化速率及产物都趋于稳定,并且EC和TDS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