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5篇
安全科学   13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58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玄武湖上覆水间隙水和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分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湖泊中重金属的分布情况及其潜在迁移趋势,以南京市玄武湖为对象,分析了该湖上覆水、间隙水和沉积物中的Fe,Mn,Ba,Zn,Ni和Cd等重金属的含量。结果表明,上覆水和间隙水中的金属浓度呈相同的分布顺序:Fe>Mn>Cd>Ba>Zn>Ni;而沉积物则具有不同的分布顺序:Fe>Mn>Ba>Zn>Ni>Cd。同种重金属在三者间的分布顺序为:沉积物>间隙水>上覆水,表明了该湖中的重金属有从沉积物向上覆水扩散的趋势。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上覆水、间隙水和沉积物中的金属浓度之间没有发现明显的相关性;但多数金属与Fe、Mn存在明显的浓度相关性,表明了Fe和Mn在湖泊系统的金属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2.
研究了在pH9.2硼砂介质中,镍(II)对过氧化氢氧化溴甲酚紫褪色反应具有阻抑作用,聚乙二醇-200(PEG-200)对此反应体系有活化作用,据此建立了阻抑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镍(II)的新方法。试验考察了反应介质种类和用量、活化剂种类和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共存组分等因素的影响,确定了最佳试验条件。该方法的测定波长为590nm;活化剂为PEG-200;反应温度为沸水浴;反应时间为14min;线性范围为1.7×10-6g/L~1.4×10-4g/L;检出限为1.7×10-6g/L。所建方法用于环境水体中痕量镍(II)的测定,最大相对标准偏差为3.27%,加标回收率为95.5%~104.5%;所建方法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了对比试验,方法相对误差小于6.50%。  相似文献   
73.
为进一步保护成渝地区水生态环境质量,筑牢长江上游水生态安全屏障,围绕成渝地区河流水质污染特征,剖析了中小河流水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成渝地区中小河流水环境保护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成渝地区水环境质量呈逐步改善趋势,水质污染主要集中在中小河流,特别是跨界河流水质超标频度较高;中小河流水质污染主要集中在2—6月,说...  相似文献   
74.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EMMs),并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研究了蠡湖水体中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的分布特征及其来源,并探讨了不同组分荧光强度与其他水质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蠡湖水体中CDOM主要由2个荧光组分组成,分别为类色氨酸荧光组分C1(225,280/335)和类腐殖质荧光组分C2(250,300/435),并且C1和C2对总荧光强度的贡献率分别75.70%和24.30%.空间上C1和C2荧光强度自东向西依次递减,呈现东蠡湖高于西蠡湖、沿岸区高于湖心区的趋势.荧光指数(FI)、生物源指数(BIX)和腐殖化指数(HIX)都显示蠡湖水体CDOM来源于自生微生物、藻类等新近自生源,整体呈现弱腐殖质特征.相关性分析表明,CDOM与N、P元素的迁移转化密切相关,并且对透明度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5.
单歧藻降解4-乙基酚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4-乙基酚为研究对象,分4个系列浓度组研究其在单歧藻作用下的可降解性及其影响因素,并采用最近提出的生物降解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拟合其降解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单歧藻可降解4-乙基酚,其降解速率与藻细胞浓度和有机物初始浓度有关.在较低的有机污染物浓度范围内,动力学常数K主要由藻细胞活性即藻生长速率r决定.   相似文献   
76.
单歧藻富集和降解烷基酚类化合物的动力学过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选择单歧藻(Tolypothrix)研究其对苯酚、邻甲酚、间甲酚和4-辛基酚的生物富集过程及生物降解动力学。5d内单歧藻的生长经历了停滞期、对数期、静止期3个阶段;苯酚、邻甲酚、间甲酚、4-辛基酚的生物富集因子(BCF)平均值为4 59,3 87,5 82,292 48,与KOW值线性相关;单歧藻平均每天降解苯酚、邻甲酚、间甲酚、4-辛基酚分别为2 54,3 17,1 84,0 16mg L;用新近提出的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拟合其降解过程,得到它们的生物降解二次动力学常数K分别为0 386,0 500,0 254,0 023,K值由污染物的初始浓度决定并与分子量(M)线性相关,K=-0 003M+0 69,R=0 87,N=4。   相似文献   
77.
针对不同质量浓度重金属对污泥活性的影响问题,采用模拟SBR反应器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Zn2+对活性污泥污水处理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Zn2+对SBR污水处理系统处理效果的抑制作用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Zn2+投加的质量浓度为20 mg·L-1时,Zn2+对有机物和氨氮的去除没有明显的影响;当Zn2+质量浓度为40 mg·L-1时,Zn2+对活性污泥的抑制作用在实验前期表现明显,后期不显著;当Zn2+质量浓度为80 mg·L-1时,对系统中污泥的活性抑制明显,对CODCr和NH4+-N去除率的抑制率分别达到27.8%和49.4%.此外,研究结果也表明,活性污泥对Zn2+冲击作用具有一定的自适应能力,且在低于40 mg·L-1时硝化菌的适应调整能力较降解COD好氧菌群强.  相似文献   
78.
浸提剂pH值对污泥中重金属浸出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晓晨  赵丽  印华斌 《生态环境》2008,17(1):190-194
为了探讨浸提剂的pH对污泥中重金属释放的影响,采集了我国四个典型城市污水厂的剩余污泥,应用固体废物浸出毒性的浸出方法(GB5086.2-1997),以不同pH值的浸提剂对污泥中重金属的浸出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污泥中的Cr和Fe的最大浸出质量浓度分别出现在6.5~7.0和5.0左右的pH值范围;Mo和Ni的浸出质量浓度则随着浸提剂pH值的升高而升高;而Zn和Mn的浸出质量浓度则随着浸提剂pH的升高而降低.这表明,浸提剂的pH 值对污泥中重金属的浸出具有显著的影响,而且pH 值对污泥中重金属浸出的影响因重金属的不同而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79.
本文基于GMS平台,在综合分析重庆某山区地质平面图、地质剖面图、钻孔资料等数据基础上构建了三维可视化地质模型。模拟结果表明:研究区砂泥岩倾斜互层的沉积顺序和不同岩性的空间分布情况与该区已有资料相一致;模型剖面与实际地质剖面面积之比约为1.15,主要岩性面积百分比相对误差绝对值均在15%以内。运用该模型概化为三维水文地质模型,模拟得出研究区地下水流场空间分布,体现了三维地质模型在地下水数值模拟方面的运用价值。该模型的构建为山区区域地质结构研究提供了参考,也为今后该地区开展地下水相关工作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80.
改进催化光度法测定水中的微量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改进催化光度法测定微量钒,即利用微量钒催化溴酸钾氧化甲基紫溶液褪色实现快速测定水中的微量钒。在50mL容量瓶中,在pH为1.6的硫酸加入量0.90mL、0.0100mol/L的溴酸钾溶液加入量4.50mL、2.5×10-4mol/L的甲基紫溶液加入量5.00mL的条件下,聚乙二醇-200作活化剂时,在92℃恒温反应12min,加钒和不加钒溶液的吸光度之差与钒质量浓度呈线性关系。该法的测定波长为580nm,检出限为5.2×10-8g/L,最大相对标准偏差为4.3%,回收率为95.8%~104.0%。该法可用于湖水、化工厂排水中微量钒的直接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