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1篇
安全科学   13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63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20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城市地表灰尘的概念及其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地表灰尘污染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国外对相关领域起步较早,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国内对该领域起步晚,研究少.本文就城市地表灰尘的概念的理解及来源做了系统的介绍,并提出了新的理解,重点突出了地表灰尘的来源及特点.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国内外在相关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向,地表灰尘对城市生态环境具有指示作用,其污染物质的迁移和转化直接影响着城市的水圈、大气圈、土壤圈等.最后,讨论了有关生态风险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72.
研究了川西北地区4种受试土壤(PS:泥炭土壤,ND:未沙化土壤,LD:轻度沙化土壤,MD:中度沙化土壤)对双酚A(BPA)的吸附行为,探讨了土壤有机质(SOM)含量、土层深度和土壤团聚体对吸附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受试土壤对BPA的吸附过程符合双室一级动力学模型(R2≥0.98).Freundlich和Langmuir模型吸附等温式可以较好地描述BPA的吸附行为(R2≥0.98),吸附表现出较强的非线性(N, 0.52~0.70).沙化后,吸附非线性增强,饱和吸附量下降3.7~5.7倍.4种受试土壤的最大吸附量Qm依次为:PS(8901mg/kg),ND(7011mg/kg),LD(1506mg/kg)和MD(1050mg/kg),Qm与其SOM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 > 0.999,P < 0.01).土层深度增加BPA吸附性能下降,沙化后,下降幅度增大(MD > LD > ND > PS).团聚体粒级增大,其吸附性能先增加后减小.沙化后,各粒级团聚体的吸附性能差异显著增大,吸附贡献率分布也不同.5种粒级的团聚体对未沙化土壤ND吸附BPA的贡献率基本相当,而沙化土壤LD和MD吸附BPA主要来自小团聚体(< 0.25、0.25~0.5mm)的贡献(86%~88%).  相似文献   
73.
研究了在pH9.2硼砂介质中,镍(II)对过氧化氢氧化溴甲酚紫褪色反应具有阻抑作用,聚乙二醇-200(PEG-200)对此反应体系有活化作用,据此建立了阻抑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镍(II)的新方法。试验考察了反应介质种类和用量、活化剂种类和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共存组分等因素的影响,确定了最佳试验条件。该方法的测定波长为590nm;活化剂为PEG-200;反应温度为沸水浴;反应时间为14min;线性范围为1.7×10-6g/L~1.4×10-4g/L;检出限为1.7×10-6g/L。所建方法用于环境水体中痕量镍(II)的测定,最大相对标准偏差为3.27%,加标回收率为95.5%~104.5%;所建方法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了对比试验,方法相对误差小于6.50%。  相似文献   
74.
浸提剂pH值对污泥中重金属浸出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晓晨  赵丽  印华斌 《生态环境》2008,17(1):190-194
为了探讨浸提剂的pH对污泥中重金属释放的影响,采集了我国四个典型城市污水厂的剩余污泥,应用固体废物浸出毒性的浸出方法(GB5086.2-1997),以不同pH值的浸提剂对污泥中重金属的浸出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污泥中的Cr和Fe的最大浸出质量浓度分别出现在6.5~7.0和5.0左右的pH值范围;Mo和Ni的浸出质量浓度则随着浸提剂pH值的升高而升高;而Zn和Mn的浸出质量浓度则随着浸提剂pH的升高而降低.这表明,浸提剂的pH 值对污泥中重金属的浸出具有显著的影响,而且pH 值对污泥中重金属浸出的影响因重金属的不同而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75.
针对不同质量浓度重金属对污泥活性的影响问题,采用模拟SBR反应器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Zn2+对活性污泥污水处理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Zn2+对SBR污水处理系统处理效果的抑制作用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Zn2+投加的质量浓度为20 mg·L-1时,Zn2+对有机物和氨氮的去除没有明显的影响;当Zn2+质量浓度为40 mg·L-1时,Zn2+对活性污泥的抑制作用在实验前期表现明显,后期不显著;当Zn2+质量浓度为80 mg·L-1时,对系统中污泥的活性抑制明显,对CODCr和NH4+-N去除率的抑制率分别达到27.8%和49.4%.此外,研究结果也表明,活性污泥对Zn2+冲击作用具有一定的自适应能力,且在低于40 mg·L-1时硝化菌的适应调整能力较降解COD好氧菌群强.  相似文献   
76.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EMMs),并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法,研究了蠡湖水体中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的分布特征及其来源,并探讨了不同组分荧光强度与其他水质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蠡湖水体中CDOM主要由2个荧光组分组成,分别为类色氨酸荧光组分C1(225,280/335)和类腐殖质荧光组分C2(250,300/435),并且C1和C2对总荧光强度的贡献率分别75.70%和24.30%.空间上C1和C2荧光强度自东向西依次递减,呈现东蠡湖高于西蠡湖、沿岸区高于湖心区的趋势.荧光指数(FI)、生物源指数(BIX)和腐殖化指数(HIX)都显示蠡湖水体CDOM来源于自生微生物、藻类等新近自生源,整体呈现弱腐殖质特征.相关性分析表明,CDOM与N、P元素的迁移转化密切相关,并且对透明度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7.
改进催化光度法测定水中的微量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改进催化光度法测定微量钒,即利用微量钒催化溴酸钾氧化甲基紫溶液褪色实现快速测定水中的微量钒。在50mL容量瓶中,在pH为1.6的硫酸加入量0.90mL、0.0100mol/L的溴酸钾溶液加入量4.50mL、2.5×10-4mol/L的甲基紫溶液加入量5.00mL的条件下,聚乙二醇-200作活化剂时,在92℃恒温反应12min,加钒和不加钒溶液的吸光度之差与钒质量浓度呈线性关系。该法的测定波长为580nm,检出限为5.2×10-8g/L,最大相对标准偏差为4.3%,回收率为95.8%~104.0%。该法可用于湖水、化工厂排水中微量钒的直接测定。  相似文献   
78.
单歧藻富集和降解烷基酚类化合物的动力学过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选择单歧藻(Tolypothrix)研究其对苯酚、邻甲酚、间甲酚和4-辛基酚的生物富集过程及生物降解动力学。5d内单歧藻的生长经历了停滞期、对数期、静止期3个阶段;苯酚、邻甲酚、间甲酚、4-辛基酚的生物富集因子(BCF)平均值为4 59,3 87,5 82,292 48,与KOW值线性相关;单歧藻平均每天降解苯酚、邻甲酚、间甲酚、4-辛基酚分别为2 54,3 17,1 84,0 16mg L;用新近提出的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拟合其降解过程,得到它们的生物降解二次动力学常数K分别为0 386,0 500,0 254,0 023,K值由污染物的初始浓度决定并与分子量(M)线性相关,K=-0 003M+0 69,R=0 87,N=4。   相似文献   
79.
研究了在聚乙二醇-200(PEG-200)活化下,Cu^2+催化H2O2氧化亚甲基蓝的褪色反应,建立了亚甲基蓝褪色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Cu^2+的方法。在25mL容量瓶中,加入1.00mL pH为11.68的氨水溶液、2.00mLH2O2溶液(质量分数15%)、1.00mL亚甲基蓝溶液(质量浓度0.20mg/mL)、3.00mL PEG~200溶液,76℃恒温反应5min后冷却,测定吸光度,根据加Cu^2+溶液和不加Cu^2+溶液的吸光度差值与Cu^2+质量浓度绘制了工作曲线,并由试样的吸光度差值确定痕量Cu^+含量。该法的测定波长为664nm,检出限为5.4&#215;10^-6 g/L,最大相对标准偏差为2.58%,回收率为97.5%~104.5%。  相似文献   
80.
根据邻菲啰啉活化痕量铜(Ⅱ)催化溴酸钾氧化甲基紫褪色反应,建立了催化褪色光度法测定痕量铜(Ⅱ)的新方法。讨论了介质、试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活化剂和共存离子的影响,确定了最佳试验条件。结果表明,在25mL溶液中,72℃恒温反应15min,加铜(Ⅱ)和不加铜(Ⅱ)的吸光度差值与铜(Ⅱ)质量浓度间的关系在铜(Ⅱ)质量浓度为2.40&#215;10^-3~5.12&#215;10^-2mg/L时呈线性关系,符合比尔定律;该新方法的测定波长为578nm,铜(Ⅱ)检出限为2.40&#215;10^-3mg/L,用于环境水体中痕量铜(Ⅱ)的测定,最大相对标准偏差为3.14%,加标回收率为96.0%~105.0%,对比《水质铜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分光光度法》(GB/T7474—1987)相对误差低于6.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