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7篇
安全科学   7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33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5 毫秒
41.
随机桁架结构可靠性分析的完全概率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一种求解随机参数桁架结构在随机荷载作用下反应的概率密度函数和结构精确可靠度的方法.通过对随机参数桁架结构在随机荷载作用下的有限元分析方法的研究,考虑了结构的物理参数,构件的几何尺寸和作用荷载幅值等的随机性.应用随机向量函数的概率分布函数表达式,通过确定积分区间、变量替换、交换积分顺序等一系列数学上的处理,获得所求结构反应的概率密度函数.由干涉理论得到了结构位移和应力的可靠度.通过算例的结果与Monte-Carlo模拟法结果比较,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及良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42.
在温室模拟条件下,以P/Pb摩尔比分别为0、0.6、1.2、1.8、3.0、4.0等6个P水平,进行了含磷物质修复铅锌矿污染土壤的试验.采用毒性淋溶提取法(TCLP)、水溶态和交换态提取法评估了过磷酸钙(SSP)和磷酸二氢钾(MPP)对铅锌矿污染土壤中Pb、Zn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SSP和MPP都显著(p0.05)降低土壤交换态和TCLP态Pb含量,降低TCLP态含量的幅度大小顺序是:MPP(66%~93%)SSP(26%~69%).MPP处理的P水平在0.6、SSP处理的P水平在1.2~1.8区间时,足以把土壤中TCLP Pb的含量降低到国际限制标准(5 mg.L-1)以下.MPP对土壤中Zn的TCLP态含量无显著影响,而SSP在显著降低了交换态含量的同时,微量增加了TCLP态含量,但都远低于国际限制标准(25 mg.L-1).各种形态Zn(TCLP、水溶性、交换态)的含量均与土壤pH显著负相关,说明即使添加了含P物质处理,土壤中Zn的活性主要还是受土壤pH控制.上述结果进一步说明了含P物质具有显著降低铅锌矿污染土壤的环境风险的作用.  相似文献   
43.
隔离曝气生物反应器处理含硫含酚碱渣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陈建军  钟理 《化工环保》2006,26(5):404-408
采用隔离曝气生物反应器(简称反应器)处理含硫含酚碱渣(简称碱渣),探讨了碱渣中硫化物的去除机理.研究了反应器中的挂膜驯化过程,考察了水力停留时间、气水体积比(简称气水比)及反冲洗周期等对碱渣中硫化物、挥发酚、COD和油等污染物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碱渣处理量为1m^3/h、气水比为36:1、水力停留时间为12.0h,反冲洗周期为3~5d的条件下,经过隔离曝气生物氧化工艺处理后碱渣的COD、硫化物、油和挥发酚的去除率分别为88%,99%,89%,85%,出水BOD,约为30mg/L,BOD,/COD小于0.1,处理1t碱渣的产泥量为0.17~0.26kg。  相似文献   
44.
基于2000~2019年MODIS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遥感数据,辅以同期气温、降水和地形数据,通过最大值合成、趋势分析及相关分析法,分析了黄河源区植被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地形和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黄河源区植被NDVI整体处于中高水平,但空间差异显著,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空间分布格局;近20a来,植被总体上呈现出变好的趋势.植被对高程和坡度响应明显,随着高程的增加,植被NDVI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但在3500~4100m区间植被NDVI变化不显著;此外,植被NDVI随着坡度的增大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且在24~26°坡度带植被NDVI达到最大值.黄河源区植被受气温和降水的共同影响,与降水相比,气温对黄河源区植被变化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5.
氮氧化物(NOx)减排对于我国细颗粒物(PM2.5)与臭氧(O3)复合污染的协同控制至关重要.本文对我国重点行业NOx管控现状和减排策略进行了综述与展望.研究表明,我国NOx排放主要来源于工业炉窑和柴油机尾气,其中工业烟气NOx排放主要来源于钢铁、建材和有色等行业;柴油机NOx排放主要来源于柴油车、非道路移动机械与船舶.NOx减排策略主要包括技术措施和政策措施,其中技术措施主要包括清洁燃烧,如低氮燃烧、废气再循环、清洁燃料替代等,以及后处理净化技术,如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臭氧氧化吸收等;政策措施主要包括提升NOx排放标准,加强排放智能监测监管,布局新能源相关技术等.研究显示:现阶段,机动车和非电行业的NOx减排仍有较大空间;未来,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通过发展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协同控制技术,将进一步深度减排NOx,实现PM...  相似文献   
46.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是导致生态系统碳储量变化的主要原因,预测未来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储量的影响对于碳储功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黄河源区土地利用变化显著,其碳储功能也相应发生改变.本研究结合InVEST和GeoSoS-FLUS模型,评估黄河源区2000~2020年以及不同情景下2020~2040年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 2000~2020年黄河源区碳储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共增加11.59×106 t.② 20年间,黄河源区土地利用变化以低覆盖度草地、建设用地和湿地的面积增加和高覆盖度草地、中覆盖度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为主,未利用地大面积减少以及草地和湿地的面积增加是导致碳储量增加的主要原因.③ 2040年自然变化情景下黄河源区生态系统碳储量为871.34×106 t,较2020年增加3.92×106 t.生态保护情景下碳储量增幅明显,较2020年增加13.53×106 t.该研究结果可以为黄河源区土地利用管理决策以及碳储功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7.
苏州市居民乡村旅游出游前对乡村旅游目的地感知信息来源以互联网居多,口碑效应影响明显;旅游动机以娱乐消遣,放松休闲居多.苏州居民对苏州乡村旅游的感知处在一般到满意这一区间,满意度不高.因此,完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以满足城市居民乡村旅游需求;加快乡村旅游市场培育,推动城乡旅游互动发展;合理规划乡村旅游产业布局,提高居民乡村旅游满意度,是实现城乡旅游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8.
塔机作为现代建筑工地的一种重要设备,同时也属于特种设备,在建设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旦出现故障,轻则毁物停工,造成台班损失;重则出现倒塔折臂,造成人身伤亡及财产的重大损失。仅2005年发生塔机在内的房屋和市政起重机械事故58起,死亡114人,受伤16人,直接经济损失209.60万元。2006年上半年塔机事故死亡人数57人,占建筑事故总数的12.5%。塔机长期在户外使用,日晒雨淋,金属部件容易腐蚀减薄,且受力状况复杂,制造中的小缺陷极易发展成致命隐患。做好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就是从一个侧面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避免出现恶性事故。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碰见过不少因事故隐患未及时发现处理而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  相似文献   
49.
讲述了在工业管道安装监检过程中材料的确认内容,以及常见作假手段的识别.  相似文献   
50.
以三峡大学的校园河道求索溪为研究对象,利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确定求索溪水质类别,分析其水质时空变化规律,并利用对应分析法得出求索溪中不同监测点的主要污染因子.研究结果表明:求索溪整体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为7.423,整体水质为劣V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且黑臭.从时间变化来看,求索溪4月份的水质最差,5月份次之,4、5月份所有监测点的水质都劣于V类且黑臭;8月份水质最好,水质为Ⅳ类;从空间分布来看,8个监测点综合水质标识指数均超过6.0,水质为劣V类,其中6号监测点的水质相对最好,监测点3号的水质相对最差;对应分析法得出求索溪的整体水体污染程度受总氮因子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总磷.该研究拟为求索溪及类似校园河道的水环境治理研究提供基础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