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7篇
安全科学   7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33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分别采用溶胶-凝胶法和浸渍法制备xCuO-yWO3/TiO2催化剂(x,y分别代表样品中ω(CuO)和ω(WO3)),并在微型固定床反应器中对制备的xCuO-yWO3/TiO2催化剂进行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NH3-SCR)性能评价。结果表明: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2CuO-6WO3/TiO2催化剂具有较好的脱硝性能,在250~350 ℃,NOx转化率达到90%以上,相较于浸渍法制备的2CuO-6WO3/TiO2催化剂活性明显提高。并采用BET、XRD、H2-TPR、NH3-TPD和XPS等表征手段对制备的催化剂进一步表征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2CuO-6WO3/TiO2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表面化学吸附氧明显提高,且还原能力和酸性增强,对NH3的吸附能力亦有所提高,因此溶胶-凝胶法制备的2CuO-6WO3/TiO2催化剂表现出较好的NH3-SCR脱硝性能。  相似文献   
52.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Cd质量分数(0、50、100、200 mg.kg-1)对续断菊Sonchus asper L.Hill.根系分泌总有机酸、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的影响,旨在探明根系分泌物对续断菊超积累Cd的影响。结果表明:Cd胁迫下续断菊根系分泌总有机酸、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糖的质量浓度显著增加,同时,总有机酸、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又促进了植株对Cd的吸收。随着Cd处理质量分数的增加,续断菊地上部和根部镉质量分数显著增加,90 d时续断菊地上部镉质量分数与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的质量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P〈0.01)和0.995(P〈0.01),根部镉质量分数与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的质量浓度也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P〈0.01)和0.987(P〈0.05);Cd对续断菊根系可溶性糖的分泌、游离氨基酸的合成有刺激作用,根系分泌的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可能在续断菊累积镉的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3.
20个小麦品种对UV-B辐射增强响应的形态学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大田栽培和自然光条件下 ,模拟UV -B辐射增强对 2 0个小麦品种影响的形态学差异。结果表明 ,叶面积指数、株高、节间长、茎基粗对UV -B辐射增强响应具有品种间差异。株高和节间长对UV -B辐射响应具有一致性 ,呈极显著正相关。根据形态响应指数 (MRI) ,耐性品种 (MRI>- 8 5 )为 :辽春 9>文麦 3>大理 90 5 >兰州 80 10 1>绵阳 2 6 >YV 97- 31>毕 90 - 5。敏感品种 (MRI <- 49 4)为 :会宁 18>繁 19>楚雄 880 7>My 94- 9>黔 14>云麦 39>陇春 16。耐性品种具有较小的叶展开角度 ,敏感品种具有较大的叶展开角度。UV -B辐射还不同程度抑制小麦条锈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4.
土著微生物促生是一项低成本高效率的河湖黑臭底泥原位修复技术,然而向底泥中投加药剂可能会影响上覆水水质。为探讨该技术对水环境的不利影响,实验研究了城市湖泊黑臭底泥修复过程中上覆水中磷浓度和底泥中磷含量及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投药深度为泥面以下15 cm,微生物营养剂(BE)和生物解毒剂(MT)的投加量分别低于60mL/m3和70 mL/m3的条件下,上覆水总磷(TP)浓度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湖库类)标准值。投加微生物促生剂(BE和MT)导致上覆水磷含量升高,并促进了上覆水中藻类的增长。复配投加硝酸钙能减少上覆水中磷含量及藻类生物量,从而抑制微生物促生剂对上覆水磷浓度的影响。另外,投加微生物促生剂及硝酸钙到底泥中后,底泥磷含量以及磷形态组成的变化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55.
针对页岩气开发过程中产生的油基钻屑残渣,对其在建材领域的资源化利用现状进行综述,主要从用作道路填料、作为原材料烧制水泥、免烧陶粒和烧结陶粒、免烧砖和烧结砖及加气混凝土砌块五个方面进行总结。以ODCRs为原材料,采取固化稳定法制备路基、路面填料、免烧砖和陶粒以及加气混凝土砌块、混凝土等资源化产品,是目前最直接、简便的方式,但仍存在潜在的环境风险,应对其长期浸出性能进行追踪和评估。高温煅烧处理制备陶粒、砖和水泥能有效地消除ODCRs中的有机物,固化其中的重金属等污染物成分,但其掺量对烧结制品的组成和性能影响较大,尤其是水泥生产过程中BaO会抑制C3S的生成,因而掺量受到限制。采用ODCRs制备陶粒支撑剂用于油气田开发可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是目前较有发展前景的资源化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56.
中国蔬菜地土壤重金属健康风险基准的研究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4  
对我国目前土壤和蔬菜中重金属污染评价情况进行了综述,根据全国已报道蔬菜地土壤和蔬菜中重金属含量的数据和相关资料,探讨了蔬菜地土壤和蔬菜中重金属含量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的蔬菜种类和品种中重金属的积累差异,并在已有土壤和蔬菜中重金属污染的评价指标基础上,对蔬菜地土壤和蔬菜中重金属的健康风险基准值进行了讨论,尤其对我国各地区蔬菜地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指标值进行了统一的限定,可为制订蔬菜地土壤重金属健康风险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7.
化学检测实验室目前使用的ISO/IEC17025(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较繁琐、容易造成遗漏或重复计算不确定度分量、而且某些不确定度分量难以准确量化。本文以红外分光度法测定水中石油类的试验为例,依据Top-Down技术的统计控制图法对该方法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相对容易、简便、客观。  相似文献   
58.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在自然降雨条件下,对滇池流域蔬菜(豌豆、西葫芦、马铃薯)单作与玉米套作蔬菜两种种植模式下农田地表径流的产生量与径流污染(TN、TP、COD、SS)的浓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蔬菜单作和玉米套作蔬菜种植模式下地表径流量分别为94.7~128.9m·3hm-2和52.6~76.4m·3hm-2.蔬菜单作种植模式下地表径流中TN、TP、COD和SS浓度分别为10.6~35.8、0.79~3.23、54.6~224.1和35.0~478.3mg·L-1,流失量分别为1.74~2.39、0.18~0.26、7.71~10.59和10.4~21.7kg·hm-2;地表径流TP流失量以马铃薯单作模式最大,其余径流污染流失量以豌豆单作种植模式最大.玉米与蔬菜套作种植模式下地表径流中TN、TP、COD和SS浓度分别为11.7~23.8、0.23~3.54、26.5~222.1和49.7~541.3mg·L-1,流失量分别为0.82~1.22、0.10~0.16、4.17~6.03和8.71~12.6kg·hm-2;地表径流污染流失量均以玉米套作西葫芦种植模式最小.玉米套作蔬菜种植模式显著减少蔬菜农田地表径流量和径流污染流失,对地表径流量、地表径流TN、TP、COD和SS流失量的最大削减率分别为44.5%、53.1%、46.4%、52.1%和42.2%.  相似文献   
59.
刘长东  于双江  苗雪  单良  刘俊  彭悦  陈建军  李俊华 《环境工程》2020,38(8):174-179,81
以商业锐钛矿型TiO2为载体,通过浸渍法制备了3种不同钒酸盐络合剂的V2O5/TiO2催化剂,并考察不同钒酸盐络合剂对该3种催化剂SCR反应的影响。对前驱体溶液的钒配合物价态、pH值,以及对催化剂样品进行H2-TPR、BET比表面积和孔结构特征、NH3-TPD、XRD、拉曼光谱、紫外等表征。研究发现,不同络合剂会影响钒酸盐在前驱体溶液中的价态,同时影响前驱体溶液的pH值,但是在测试温度范围内,该3种催化剂的SCR反应在活性和N2选择性均无明显区别。通过不同的表征方法可知: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孔结构、表面钒氧化物的聚合程度、H2反应活化能、催化剂表面酸量均没有明显区别,前驱体溶液中钒配合物的价态和pH值对催化剂样品的SCR反应催化性能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0.
曝气池的池型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不同的结构参数会导致基建费用出现很大的差别。本文对曝气池的结构优化方法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并采用复合形法对约束方程进行寻优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曝气池的确存在着结构优化的必要性。采用结构优化可比一般方法节省15%左右的投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