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8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27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以淮南煤田深部山西组煤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研究区张集煤矿和新集二矿二叠系山西组1煤层的煤样品,测试了样品中总汞的含量,分析汞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浮沉实验、逐级化学提取实验以及相关性分析研究了煤中汞的赋存状态,并结合沉积环境探讨了深部山西组煤中汞的富集成因.结果 表明:(1)研究区煤样中汞含量介于0.03~0.93 μg...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采用气浮-UASB-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屠宰废水的工程实例,结合工程实践,总结了采用该工艺处理屠宰废水的设计和运行。当进水COD_(Cr)、BOD_5、SS、NH_3-N分别为3 000、1 500、2 500、100 mg/L的情况下,出水COD_(Cr)、BOD_5、SS、NH_3-N分别为63.2、12.6、48和2.54 mg/L,去除率均大于97%,出水达到了《肉类加工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7-92)表3中的一级排放标准。该工艺运行稳定,并实现了沼气的高值利用。  相似文献   
13.
14.
为明确典型矿业活动区浅层地下水多环芳烃(PAHs)污染特征及来源,通过水样采集与测试分析,综合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正矩阵因子分解(PMF)和绝对主成分得分-多元线性回归(APCS-MLR)模型,研究了某煤矿区地下水中PAHs的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污染来源及贡献率。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中PAHs的总浓度为12.65~127.08 ng/L,平均值为70.99 ng/L。PAHs总体分布呈现中南部高四周低的特征,主要受矿业生产活动、地下水流向和径流强度影响。利用PMF和APCS-MLR两种模型均识别出4个污染源,每个潜在污染源的主要负荷种类相似。PMF中观测值与模型预测值之间的R2为0.60~0.99,PCA-APCS-MLR中R2为0.51~0.91。研究区地下水中PAHs主要来源为煤炭燃烧源、石油源/生物质燃烧源、炼焦排放源、交通排放源,前两者总贡献率超过60%。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地下水资源绿色开发与保护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气候变化对污染物浓度的影响,进而了解其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方法利用WRF-Chem模拟2014年1月、7月(代表现在)和2050年1月、7月(未来)长三角地区的气象要素和空气质量的数据,研究气候变化对该区域臭氧浓度的影响。结果在夏季,未来(2050年7月)与现在相比(2014年7月),整个长三角区域的臭氧浓度变化幅度较小,约为-0.09×10~(-9),且呈现出北部增加,南部减少的趋势,在长三角北部的陆地地区,臭氧浓度增加达到极大值(15.0×10~(-9))。在冬季,与2014年1月的数据比较,未来(2050年1月)整个长三角地区臭氧比现在降低约7.9%,其中在上海以东洋面上减少达到极值(-25.1%)。结论在夏季,导致长三角北部地区臭氧浓度升高的主要原因是太阳辐射量的增加、VOC和NOx浓度的升高、边界层高度的降低以及增强南风的输送有关。长三角南部地区臭氧浓度的减少,主要原因是其太阳辐射的减少以及风速的增加。在冬季,在南通、上海以东洋面上臭氧减少的幅度较大,这与温度的降低、辐射的减少以及NOx浓度的增加有关。长三角南部区域的臭氧浓度有所增加,这与该区域太阳辐射的增加以及区域范围内的输送有关。在制定臭氧控制策略时,应该考虑未来气候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安徽淮北临涣矿区地表水水化学及硫氢氧同位素组成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淮北临涣矿区为研究对象,系统的采集了研究区河水、沉陷区积水和矿井排水等共23个水样,分析测试其常规水化学指标及氢氧硫同位素特征值。采用Piper三线图、Gibbs图与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了研究区不同类型地表水水化学组份特征及影响因素、SO_4~(2-)来源等问题。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水TDS含量较高,属高矿化度水质类型,阳离子主要为Na~+和Ca~(2+),阴离子主要为HCO3-与SO_4~(2-),其中浍河河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Na~+-Ca~(2+)-HCO_3~-型,沉陷积水主要为Na~+-Cl~--SO_4~(2-)型;研究区河水和沉陷区积水SO_4~(2-)含量较高,平均值分别为412. 90 mg/L和490. 61 mg/L,河水中SO_4~(2-)主要来源于蒸发岩溶解、废水排放,沉陷区积水SO_4~(2-)来源于河水补给及矿井排水的影响;地表水的δD和δ~(18)O值变化范围为-55. 3‰~-29. 3‰和-7. 2‰~-2. 6‰,均落在大气降水线下方,表明其受到不同程度蒸发作用,河水、沉陷积水主要补给来源是大气降水; Gibbs图分析结果表明河水离子组成主要受岩石风化的控制,而沉陷区积水主要受蒸发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UASB+A/O工艺在处理屠宰废水过程中的长期观察,及对其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分析和采取解决措施的确定,有效的论证了UASB+A/O工艺处理屠宰废水的可行性,同时提出了该工艺的UASB工艺不能仅仅侧重于BOD去除,也要兼顾后续A/O系统脱氮环节中的碳氮比问题。  相似文献   
18.
结合最近颁布的IEC61000—4—20(2007版)标准,研究了GTEM室的传输特性指标。通过对GTEM室场强参数的预测试,得出了场强与功放增益的频域特性。结果表明场强与功放增益的波动以及GTEM室传输特性的改变具有很大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GTEM室辐射敏感度自动测试系统中室内场强自动控制过程。  相似文献   
19.
以巢湖十五里河河口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选用PAM(J)、PAM+生物炭(SJ)和PAM+泥炭(NJ)为土壤结构改良剂,研究改良剂对淹水条件下培养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数量、土壤抗悬浮能力和土壤磷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四种处理(CK、NJ、J和SJ)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大小顺序为:J(58.73±0.57%)SJ(48.27±3.58%)NJ(34.47±2.02%)CK(2.31±0.15%)。在室内风浪扰动模拟实验中,扰动后上覆水体悬浮物浓度(SS)和水体磷浓度的大小顺序均是:CKNJJSJ,且CK显著大于NJ、J和SJ。添加PAM(J)、PAM+生物炭(SJ)和PAM+泥炭(NJ)不仅能显著提高0.25 mm研究区湿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也能显著增强风浪扰动下淹水土壤的抗悬浮能力,进而显著降低淹水后土壤磷释放能力,其中以添加PAM+生物炭组合提升淹水后湿地土壤抗悬浮和降低磷释放能力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通常人们很少将岩土塑性力学和断裂力学联系在一起解决问题。然而,岩石的破坏和断裂是紧密相联的,岩石强度准则的材料参数和断裂理论的断裂韧度存在特定的方程关系。本文作出了推导,并以岩石的压剪试验为例,说明该推导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