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22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屠宰废水处理技术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屠宰场废水是我国较大的一类工业废水,水量小而分散,以有机污染物为主,浓度变化大,对处理工艺和运行有一定的要求.本文总结了近十几年来国内外屠宰废水处理领域的技术发展和应用状况,着重讨论了生物处理、自然生态处理、化学处理的特点以及工艺的组合应用.从我国现阶段的情况看,屠宰废水处理应朝着高效、节能、资源化、易于管理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2.
市政污水处理厂工艺运行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在于探讨影响市政污水处理厂运行效果的工艺因素,提出可行的调控措施。通过对某市政污水处理厂2年的运行结果分析表明,有机物和悬浮物(SS)受水质和工艺等因素的影响较小,出水一般可以达标;NH3-N、TN去除效率偏低的原因除生物处理池水力停留时间(HRT)过短、有机负荷率偏高、好氧段曝气不均匀外,还与污泥消化上清液直接进入污水处理系统等有关;同样,TP和PO43--P的去除效率受污泥消化上清液和剩余污泥回流的影响也较大。研究认为,污水厂的二沉池富磷剩余污泥不宜直接回到初沉池浓缩处理,污泥消化和脱水上清液应除磷后再回到污水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23.
CEPT-曝气生物滤池低温下处理模拟灰水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验研究了在冬季低温条件(2~10℃)下,化学温凝预处理曝气生物滤池(CEPT/BAF)工艺处理模拟灰水的效果。考查了混凝预处理效果、BAF的出水水质与滤料高度的关系、水力负荷对出水COD的影响、直链烷烃苯磺酸钠(LAS)对出水NH3-N等的影响。研究表明:经过预处理(PAC为40 mg/L)后的模拟灰水,BAF的有机负荷去除率达到40%~55%;COD、LAS的去除主要发生在滤料前端1.2 m处,去除率达到70%,去除率与滤料高度近似呈指数关系下降;在COD负荷、水力负荷不变的情况下,当进水LAS从23 mg/L降到9 mg/L时,BAF的NH3-N的去除率则从41%上升到72%,说明较高浓度的LAS对亚硝化及硝化细菌有一定影响。模拟灰水经过化学混凝/曝气生物滤池处理之后,出水水质NH3-N、COD和LAS分别在10、40和4 mg/L以下。  相似文献   
24.
本文针对上海某水厂污泥调质后脱水性能不好、泥饼的含固率不高等问题,开展了污泥调质的优化实验。研究表明,4种调质方式中采用"PAM+Ca(OH)2"联合调质的污泥脱水性能最好,药剂费用适中,滤液pH从7上升至10左右;PAM单独调质在经济上最优,干污泥产生量最少,但污泥比阻值最高,且脱水污泥的资源化难度大。结合水厂已有设施,建议采用PAM与石灰联合调质方式,投加剂量分别为PAM投加2.0‰、Ca(OH)2加入5.0%。  相似文献   
25.
本文通过混凝/微滤工艺对青草沙水源水水厂的生产废水开展了回用处理研究,分析了常规污染物、微量有机物、金属离子的去除规律和消毒副产物生成趋势.结果表明,混凝预处理可以有效减缓膜污染;组合工艺对悬浮态物质如颗粒物、细菌、大肠杆菌等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均达85%以上;对溶解性成分,尤其是Al和微量有机物去除效果不佳,去除率均低于20%.生产废水膜过滤后相同的消毒剂浓度时消毒副产物的生成趋势高于砂滤池和炭滤池出水.研究认为,青草沙水源水厂的生产废水净化后回用的最佳回用点是砂滤池前或活性炭生物滤池前.  相似文献   
26.
除磷微生物和新型除磷工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总结了聚磷微生物的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化动力学,生物除磷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探讨了一些能够在不利的环境条件下实现除磷的新型生物除磷脱氮工艺,以及如何实现除磷的最佳化。对聚磷微生物的筛选和驯化以及遗传改良将有助于进一步开发高效的生物除磷工艺,磷的资源化回收利用和再循环将是今后研究的前沿。  相似文献   
27.
某特大型源水生物处理工程前设置了预沉淀区 ,显著地减少了进入生物处理池的悬浮物量 ,提高了生物处理池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一定程度上可控制某些后生动物的异常生长。从技术经济的角度考虑 ,是否在生物处理池前设置预沉淀池应根据该源水的特点和去除污染的目标而定  相似文献   
28.
水源水生物处理中两种曝气方式的初步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穿孔曝气和微孔曝气两种方式的微污染水源水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工艺的运行效果,研究表明,微孔曝气方式氧利用率高的特性使其比穿孔曝气方式对水源水中氨氮的去除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29.
景观水体修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观水体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污染日益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由于污水处理技术不能简单地应用于景观水体,对景观水体的治理提出了迫切的要求。文章就国内外对景观水体的物理、化学、生物及生态修复的处理方法进行了概述,重点介绍了近年来景观水体新兴生态修复处理方法,以期对景观水体的治理、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
水源水生物处理工艺中两种曝气方式的初步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穿孔曝气和微孔曝气两种方式的微污染水源水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工艺的运行效果。研究表明,微孔曝气方式氧利用率高的特性使其比穿孔曝气方式对水源水中氨氮的去除更为有效。两种曝气方式氨氮去除率均随气水比的增大而升高,气水比大于1.00后,两种曝气方式氨氮去除率趋于一致。由于微孔曝气器易出现堵塞等运行管理问题,大型工程中不宜采用微孔曝气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