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9篇
安全科学   30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56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71.
宁夏近51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佳  廷军平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2,28(6):511-514,577
利用宁夏10个气象站1960-2010年日气温和降水资料,对宁夏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①宁夏整体呈现暖干化趋势,但存在区域间差异.②近51年来宁夏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冬季升温幅度大,秋季升温幅度最小.③年平均降水量总体呈现减小趋势,春季微弱增加,冬季降水量显著增加,夏季降水微弱减少,秋季降水减少明显.④通过Kriging空间差值法分析表明,年平均气温总体呈现由西南向西北递增的趋势,中、北部增温较明显;平均年总降水量总体呈现由西南向西北递减的规律,中、北部降水量减小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72.
采用水溶液聚合法,以丙烯酸、丙烯酰胺及改性蒙脱土为原料,纳米腐植酸为基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二硫酸钾为引发剂,制备了丙烯酸-蒙脱土-丙烯酰胺/纳米腐植酸复合树脂(简称复合树脂)。考察了溶液pH、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初始离子浓度等因素对复合树脂分别吸附Ni~(2+)和Cd~(2+)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吸附温度35℃、吸附时间90 min、溶液pH为7、初始Ni~(2+)和Cd~(2+)的浓度分别为0.02 mol/L、复合树脂加入量16.7 g/L的条件下,Ni~(2+)和Cd~(2+)的吸附量分别为383.02 mg/g和359.27 mg/g;复合树脂吸附Ni~(2+)和Cd~(2+)的吸附等温线均满足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吸附过程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复合树脂重复使用6次,其对Ni~(2+)和Cd~(2+)的吸附量分别降低了17.1%和9.3%。  相似文献   
73.
饱和褐煤活性焦与油泥制备油泥混焦燃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饱和褐煤活性焦(SLAC)的处理问题,开展了SLAC与稠油污水处理中产生的浮渣底泥(油泥)制备油泥混焦代煤燃料的研究。研究表明,SLAC与油泥(含水50%)的最佳比例为3∶1(质量比)时,符合GB/T 18342—2009《链条炉排锅炉用煤技术条件》三级混煤标准;按照该比例加工的油泥混焦燃料燃烧后排放烟气检测结果符合GB 18484—2001《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燃烧后灰渣中重金属含量低于GB8173—87《农用粉煤灰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 4284—84《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灰渣浸出液重金属含量低于GB 5085.3—200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且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4.
采用城市中水作为火电厂循环水系统水源,在循环水高浓缩倍率运行条件下,循环水排污水具有含盐量高、硬度高、有机物浓度高的特点,回用处理难度大。通过试验模拟研究,提出了采用"Na OHNa_2CO_3联合软化+超滤+反渗透"处理工艺,该系统运行稳定,淡水回收率可达到85%,淡水可作为循环水系统补水或者锅炉补给水系统水源。  相似文献   
75.
天津高沙岭潮间带泥螺对多环芳烃菲的累积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污染物的生物可利用性对生物修复、污染物生态毒性和环境风险评价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天津高沙岭潮间带底柄生物泥螺Bullacta exarata进行室内菲染毒实验,从泥螺暴露在菲污染环境之日算起,分别于1、3、5、7、10、12d采样,样品经冷冻、干燥、研磨、混匀、称量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量了泥螺体和肝脏对多环芳烃菲的累积数量,经过计算生物累积因子(BSAF值)研究了泥螺对菲的生物可利用性.结果表明,泥螺对菲的累积周期为12 d,其身体和肝脏中菲的质量分数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分别在第7天和第5天达到最大值,其中肝脏的累积能力更强,肝脏对菲的最大累积量大约是身体的10倍,在食物链的传递中,这无疑会对更高营养级的生物造成较大的影响.研究还发现,泥螺对菲的累积主要来自于对底泥的摄食,这不仅与其自身的生活习性有关,还与栖息环境密切相关.所以,应当严格控制菲的人为输入.尤其是要严格控制石油类产品的泄露.该研究成果可以为天津河口、潮问带和近岸海域的环境监测、生态风险评价及生物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6.
肉桂酸对铜绿微囊藻和斜生栅藻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浓度肉桂酸溶液处理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和斜牛栅藻(Scenedesmus arcuatus),研究了其对这两种藻的抑制作用及其化感作用机制.结果显示,肉桂酸浓度达到0.6 mmol/L时,对铜绿微囊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而达到0.9 mmol/L时时斜生栅藻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抑制作用表现为:藻细胞牛长量显著降低;藻体叶绿素a含量急剧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则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O2-韵含量和膜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呈升高趋势,说明肉桂酸处理后可能是通过O2-的产生引起膜脂质过氧化增加,造成了藻细胞膜的损伤,继而影响到细胞的功能.本实验提示,肉桂酸的抑藻作用或许有望开发成新的生物杀藻剂.  相似文献   
77.
天然改性淀粉絮凝剂的合成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硝酸铈铵为引发剂,通过接枝共聚反应,在淀粉(Starch)骨架上引入丙烯酰胺(AM),制得St-AM接枝物.在引发剂用量为1.1 mmol·l-1,淀粉与单体质量配比为1∶ 3,25℃下反应3h,接枝物黏度可达587.83 ml·g-1,能使煤泥水中的细泥颗粒形成较大的絮团而快速沉降,固液分离效果好.用合成的絮凝剂进行了水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当接枝物用量为50g·t-1干煤泥,辅以凝聚剂用量1.5kg·t-1干煤泥能有效解决选煤厂煤泥水中细粒含量多、压滤处理困难的问题,滤饼水分可控制在25%,滤液浓度在60g·l-1左右,与聚丙烯酰胺(PAM)对煤泥水和高岭土悬浮体絮凝作用相比,该接枝共聚物具有价廉、无毒、絮凝效果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78.
土壤镉胁迫下菲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菲和镉为供试物,对沈抚灌区土壤中土著菌进行筛选试验,筛选出一株菲降解菌,命名为W.J,同时测定在不同浓度镉胁迫下,菲为单一碳源时W.J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在镉胁迫下W.J对菲具有一定的降解能力,镉30 mg/L时,60 h时菲降解率在65%以上.16s rDNA测序比对发现,W.J与Alcaligenes(产碱杆菌属)同源性最高,为99%.通过对W.J生长曲线的测定,发现其对数生长期为0~20 h,这为W.J菌株保存提供了一定的前提条件.高浓度镉在W.J的生长后期对其有明显的毒理效应.  相似文献   
79.
湖泊作为陆地水圈重要组成部分,是揭示全球气候变化与区域响应的重要信息载体。利用遥感技术获取青海省1990~2015年湖泊时空变化特征,并结合近25 a青海省气温和降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以探究湖泊对气候的响应。结果表明:近25 a,青海省湖泊面积从12 757 km2增加到15 167 km2,湖泊数量由241个增加到286个。不同区域湖泊时空变化存在差异,主要包括3个区域:东部地区(Ⅰ)、西北地区(Ⅱ)和西南地区(Ⅲ)。其中,降雨量的增加促进了Ⅰ区域湖泊面积和数量的增加,湖泊面积由7 173 km2增加到8 474 km2,湖泊数量增加19个。Ⅱ区域湖泊面积由1 369 km2增加到1 542 km2,湖泊数量增加7个。该区域主要地形为柴达木盆地,是我国干旱区之一,干燥少雨,湖泊面积较少且变化剧烈。其湖泊扩张主要是因为降雨量增加,而较强的蒸散发极易导致湖泊萎缩。Ⅲ区域湖泊面积由4 215 km2增加到5 152 km2,湖泊数量增加19个。湖泊扩张的主要原因为降雨量的增加和蒸发的减少。研究为青海省湖泊科学利用与水资源合理配置提供了基础数据。 关键词: 青海省;湖泊;时空变化;气候变化响应  相似文献   
80.
电解锰废渣的浸出毒性及生石灰固化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罗乐  降林华  段宁 《环境工程》2017,35(12):139-143
我国电解锰废渣产量大,污染物的浸出毒性较强。锰渣堆放方式粗放,渣库管理落后,且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中,导致大量污染物迁移到周边的土壤及水体中。为了解决锰渣的无害化处理问题,在分析其浸出毒性的基础上,研究了生石灰固化技术对锰渣的浸出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锰渣中的主要污染物为可溶性Mn~(2+)和NH_4~+-N,含量极高,严重超标;利用生石灰的吸附、包裹及化学反应作用,能有效将可溶性Mn~(2+)固化为难溶Mn O_2,同时将NH_4~+-N转化为气态NH_3,浸出液中污染物浓度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当生石灰添加量为10%,锰渣含水率为27%,预搅拌时间40 min,预静置时间3 d,锰渣浸出液中可溶性Mn~(2+)浓度降为2.60 mg/L,固化率达99.8%,低于5.0 mg/L的标准限值;NH_4~+-N浓度降为21.23 mg/L,脱除率为96.73%,低于25 mg/L的标准限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