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62篇
安全科学   43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20篇
综合类   159篇
基础理论   44篇
污染及防治   27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邻苯二甲酸丁苄酯在肺匀浆中的体外代谢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了解邻苯二甲酸丁基苄酯(BBP)在肺匀浆中是否被代谢以及被代谢的情况,为更深入的肺脏毒性研究提供参考.于肺匀浆液中加入一定量BBP后,在0 min、10 min、20 min、40 min、60 min、80 min不同的温孵时间用乙酸乙酯灭活萃取剩余BBP,处理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BBP含量,再通过标准曲线计算出测定的BBP含量,得出BBP在肺中被降解的量,计算得到不同时间BBP在肺匀浆液中的降解百分率.研究结果表明,BBP在肺匀浆液中的线性范围为7.2~179 μmol/mL,平均萃取回收率为(97.11±0.98)%.BBP在肺匀浆液中被降解,与时间呈一定线性关系; 代谢上有雌雄差异,雌性在40 min以前降解比雄性快,在雌性肺匀浆中的降解半衰期为93.65 min,在雄性肺匀浆中的降解半衰期为70 min,但是雄性在整个过程中降解较快; 采用乙酸乙酯进行灭活萃取,在本实验条件下没有检测到代谢产物,说明代谢产物极性较大,没有被乙酸乙酯萃取出来.  相似文献   
112.
阿姆河工区以沙漠为主,生态环境脆弱,在此种地区进行天然气勘探开发尤其要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文章总结了在此类地区必须遵守环保法律法规,管好固体废弃物、液体废弃物和工业废气等工作。对固体废弃物,采取集中收集,机构专门处置;对液体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处理;对废气,坚持达标排放。在保护好阿姆河工区环境的同时,顺利完成天然气勘探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113.
黄山是世界著名的地质公园,近年来该地区酸雨频率增加,威胁着景区的地质生态环境.本研究通过长期降水化学观测与氮、氧、硫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探讨黄山景区氮、硫湿沉降来源与地球化学过程,以期揭示酸雨成因.结果表明,研究期间酸雨频率为62.5%. SO■和NO~-_3为主要致酸离子.[SO■]/[NO~-_3]当量比均值为1.7,主要受早期氮排放和移动源递增贡献影响.氮、氧、硫同位素组成和分异数据表明,降水中SO■和NO~-_3主要来源为移动源(燃油)释放,工业源(燃煤)贡献次之,降水硝酸、硫酸的形成主要为燃油燃烧及其氧化物氧化过程. Ca~(2+)和NH~+_4为酸雨的主要中和因子.我国逐渐增加的移动源化石燃料排放已经对黄山景区大气环境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4.
磷石膏还原分解过程中CaS的产生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N2气氛下,利用热重分析仪和管式炉,研究了不同粒径还原剂高硫煤条件下磷石膏分解过程中CaS的产生机理.结果表明:在1 000~1 150 ℃的范围内,CaS主要是由磷石膏中的CaSO4与高硫煤气化产生的CO反应产生.在CaSO4分解过程中CaS与CaO的生成反应存在明显的平行竞争现象.CaS的产生机理可以通过缩芯模型进行合理解释.对磷石膏分解的固相及气相产物进行的物性分析表明,不同粒径高硫煤对CaS生成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控制煤粉气化过程及后续反应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5.
微絮凝直接纤维过滤处理低浊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雷鹏举  杨日光 《环境化学》1999,18(6):561-565
试验采用自行设计和制作的纤维过滤系统,滤床高1.2m,滤料压密度为74.4g.l^-1(化学纤维自然干燥堆密度),处理水量为230L.h^10-460L.h^-1,以聚合氯化铝(PAC)为絮凝剂,结果表明,微絮凝直接纤维过滤对处理低浊水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16.
微絮凝直接纤维过滤去除低浊水中的腐殖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批量和连续动态试验研究了微絮凝直接纤维过滤去除低浊饮用水中微量腐殖质的效能与条件.结果表明,富里酸( FA) 的去除率与纤维滤料的堆密度、絮凝剂的投加量、过滤速度、原水浊度等有关.对10NTU 以下的模拟低浊水,适宜的纤维堆密度为74.4g/L,滤床高为1.2mm .在此条件下,当过滤速度为30m/h、原水浊度约9NTU 、聚合氯化铝(PAC) 投加量1.75mg/L 时,对水中2mg/L 的FA平均去除率约75 % ,工作周期( 浊度小于0.3NTU 、水头损失小于1.8m ) 在24h以上.  相似文献   
117.
水解-好氧生物法处理城市污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解 好氧工艺的原理 ,设计了将污水与污泥处理合二为一的高效组合水解池 三相生物流化床流程 ,在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了处理量为 1 0 0L/h的城市污水处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在平均进水CODCr为 4 92 3mg/L ,BOD5为 2 4 0 9mg/L ,SS为 5 5 2 3mg/L ,NH4 N为 1 8 8mg/L ,TP为 2 0mg/L条件下 ,平均出水CODCr为 4 7 3mg/L ,BOD5为 2 2 lmg/L ,SS为 1 3 9mg/L ,NH4 N为 5 2mg/L ,TP为 1 4mg/L ,并进行了该工艺中污泥循环的初步分析 ,为该工艺处理城市污水工业化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8.
采用物化生化联合工艺进行了城市污水处理的生产性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 :联合工艺同时具有物化法和生化法的优点 ,用它来处理城市污水时 ,处理效率高 ,时间短 ,运行费用低 ,COD、BOD5、SS、NH3-N、T -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 70 .4 %、83 .2 %、87.1 %、58.6 %、92 .3 % ,污水的总停留时间约 3h,处理每吨污水的运行费用为 0 .33元。污水经处理后出水指标达到国家GB8979- 1 996及广州GD4437- 90城市污水排放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19.
基于海南省2016年工业环境统计数据,通过自下而上的方法建立海南省2016年工业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并利用中国多尺度排放清单模型(MEIC)排放清单进行背景源补充,使用CALPUFF模型进行大气污染模拟。污染物排放清单结果显示,2016年海南省SO_2、NO_x、CO、PM_(2.5)、PM(10)、黑碳(BC)、有机碳(OC)、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NH3的排放量分别为1.50×10~4、5.10×10~4、4.56×10~5、2.34×10~4、2.10×10~4、3.50×10~3、1.20×10~4、4.96×10~4、6.50×10~4 t,其中SO_2主要排放源为化石燃料固定燃烧源(分担率66.67%),NO_x主要排放源为交通源(分担率51.18%),CO、PM_(10)、PM_(2.5)主要排放源为生活源(分担率分别59.01%、81.28%和87.62%),VOCs主要排放源为工业溶剂使用源(分担率75.91%),NH_3主要排放源为农业源(分担率93.54%)。排放量较大的区域集中在儋州市、澄迈县一带。SO_2、NO_x年均最大浓度均出现在海口市,PM_(10)、PM_(2.5)年均最大浓度均出现在定安县。交通源对全省污染物浓度贡献突出,工业源虽然对颗粒物浓度贡献率较低,但仍需加强PM_(2.5)治理。  相似文献   
120.
丹江口库区典型小流域地表径流氮素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明面源污染特征对制定丹江口水库水质保障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以胡家山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对村落和林 耕复合两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和流域各集水区出口地表径流氮浓度进行了连续监测。结果表明:村落降雨径流中总氮、硝态氮浓度较高,其中总氮均值超过20 mg/L,变化幅度都不大;氨氮浓度较低,但变化剧烈,这种氮浓度演变过程和降雨强度关系密切。硝态氮是村落氮输出的主要形态,占总氮输出的6031%~9655%,与总氮输出变化过程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林 耕地的氮浓度相对较低,总氮表现出上升—下降—平稳—上升的变化过程,硝态氮和总氮变化有着显著的相关性。在空间传输过程中,小流域下游氮浓度表现出稀释和富集两种效应,其中村落的氮输出对两种效应影响较大;在时间上,受耕作制度和气象变化,各集水区的氮浓度季节性变化明显,总氮浓度表现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硝氮浓度表现出秋季>夏季>春季>冬季。胡家山小流域径流中氮素的含量均高于水库水体氮素含量,总氮高于地表水Ⅴ类水质标准,需要加强对小流域污染源的控制与处理,尤其是对村落径流的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