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0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295篇
安全科学   64篇
废物处理   45篇
环保管理   39篇
综合类   483篇
基础理论   116篇
污染及防治   252篇
评价与监测   43篇
社会与环境   23篇
灾害及防治   3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赤霉酸是目前国内外使用极其广泛的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但是针对其发育毒性的数据依然较少。本文探讨了赤霉酸暴露对SD大鼠青春期发育的影响。参考国内外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危害的评价方法,将144只初断乳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和1、10、100 mg·kg-1bw剂量组,采用经口灌胃方式对雄鼠连续染毒28 d,雌鼠连续染毒21 d。暴露结束后检测大鼠的体重、食物利用率、雄鼠包皮分离时间/雌鼠阴道开口时间、血清生化指标、脏器系数及组织病理学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仅10和100 mg·kg-1bw剂量组雄鼠的肌酐水平显著升高(P<0.01),100 mg·kg-1bw剂量组雌鼠谷丙转氨酶水平有显著升高(P<0.01)。而与对照组相比,所有剂量组均未观察到大鼠的体重、食物利用率、雄鼠包皮分离时间/雌鼠阴道开口时间、脏器系数等指标有显著性差异的改变(P>0.05),组织病理学结果亦显示大鼠重要器官无损害性改变。因此,在本试验给予的剂量范围内赤霉酸染毒不会对SD大鼠青春期发育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2.
固定化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石油污染土壤修复,利用实验室已筛选的高效石油降解单菌SM-3,以天然有机材料为载体,吸附法制备固定化微生物。将游离与固定化微生物应用于室内花盆模拟修复石油污染土壤,对C/N/P、微生物投加量、石油含量、氧化剂和表面活性剂设计5因素4水平正交实验,探讨不同修复时期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顺序,最佳条件下各菌株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微生物在不同降解时期,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会发生变化;经过21 d的修复,固定化单菌SM-3石油降解率为22.77%,修复过程中,接种量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营养元素N、P投加影响较大,表面活性剂和氧化剂影响次之。  相似文献   
103.
天津市纪庄子污水处理厂恶臭气体排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1年,在天津市纪庄子污水处理厂内采集空气样品,并对其中恶臭气体的浓度、扩散模式、影响范围及污水厂内各主要构筑物间相关系数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污水处理厂格栅处恶臭气体浓度最高,为4.31 ng/mL,其中95.61%为H2S气体,其他构筑物恶臭气体浓度范围为0.09~0.32 ng/mL,恶臭气体浓度较前处理工艺相比有大幅度减少;各主要构筑物排放的恶臭气体符合高斯气体扩散模式,恶臭影响范围为厂界外100 m以内;格栅处恶臭气体的排放对于厂界处恶臭气体浓度的贡献度最大,为42.68%;格栅、初沉池、脱水机房、二沉池之间的相关度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04.
以从我国最大的石油污水灌区之一——沈抚灌区污染土壤分离到的以芘为惟一碳源、能源生长的高效降解菌株ZQ5为实验材料,通过对菌株ZQ5培养条件的优化,以及采用摇瓶振荡培养方法测定菌株ZQ5对不同浓度芘的降解率,表明:菌株ZQ5在30℃振荡培养16 d后对150 mg/L芘的降解率为90.31%。通过模拟稻田施用N、P和K肥等的土壤环境,探索了无机营养元素对降解菌ZQ5降解能力的影响,发现土壤中混合加入N、P和K无机营养元素的降解率能达到82%以上,比单加某种营养元素对降解菌ZQ5的降解效果好。本研究结果可以指导稻田PAHs的原位生物修复。  相似文献   
105.
A new method for rapidly eliminating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in large air space using spraying *OH radicals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With a physical method of strong electric-field discharge, large numbers of *OH radicals were produced by the oxygen activated particles of O2+, O(1D), O(3P), etc., and the introducing reagent HO2-. The gram-positive bacteria Bacillus subtilis, the gram-negative bacteria Serratia marcescens, and Bacillus spores were used for the eliminating experiments.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fferent microorganisms were rapidly killed by *OH radicals with a concentration of 0.8 mg/L and spraying density of 21 microL/m2 within 4 sec. Cell morphological changes were also observed under microscope. The cells of B. subtilis and Bacillus spores in their cellular wall, cellular membrane, or cell protoplasm were greatly destroyed when being exposed to a killing dosage of *OH radicals.  相似文献   
106.
The mesostructured materials MCM-41 and SBA-15 were studied as possible supports of bromocresol green (BG) dye impregnation for the ammonia gas detection because of their large surface area, high regenerative property, and high thermal stability. X-ray diffrac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N2 adsorption analysis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prepared materials. These materials could sense ammonia via visible color change from yellowish-orange to blue color. The color change process of the nanostructured materials was fully reversible during 10 cyclic test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ammonia absorption responses of the two nanostructured materials were both very sensitive, and high linear correlation and high precision were achieved. As the gaseous ammonia concentrations were 50 and 5 ppmv, the response times for the SBA-15/BG were only 1 and 5 min, respectively. Moreover the BG dye-impregnated SBA-15 was less affected by the variation in the relative humidity. It also had faster response for the detection of NH3, as well as lower manufacturing price as compared to that of the dye-impregnated MCM-41. Such feature enables SBA-15/BG to be a very promising material for the detection of ammonia gas.  相似文献   
107.
城市污水厂二级处理出水深度处理组合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臭氧-曝气生物滤池二级处理出水深度处理组合工艺的处理效果,采用臭氧-曝气生物滤池(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 BAF)组合工艺对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生化处理出水进行深度处理。结果表明,组合工艺对造成水中色度的主要物质腐植酸和富里酸类有机物和嗅味物质中的二甲基三硫和二甲基异莰醇(MIB)能够进行有效去除。臭氧氧化能够显著提高后续BAF单元对CODMn的去除。在进水CODMn6~8 mg/L、色度为25~30度、浊度约为8 NTU的条件下,当臭氧投加量为5~6 mg/L、BAF的水力停留时间为1~1.5 h时,出水CODMn< 5 mg/L、色度<5度、浊度<1 NTU,出水水质可满足生产工艺对回用水的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108.
为了研究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在常温下的启动情况,在22.5~30.2℃条件下,对不加填料的5隔室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和加填料的4隔室复合式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同步进行了启动实验。实验用水为高浓度淀粉废水,两反应器采用相同的启动策略,即梯度增加进水COD浓度与降低水力停留时间相结合的方式。两反应器有效容积均为47.8 L,启动初始负荷为0.6 kg COD/(m3.d),逐渐增加到10 kg COD/(m3.d)。实验表明,经过6个阶段87 d的运行,反应器启动完成,并成功培养出颗粒污泥,两反应器对COD的去除率都能达到85%以上。在启动过程中两反应器对COD的去除效率相近。  相似文献   
109.
围填海控制线是在工程可行的前提下,不显著改变区域海洋动力格局和岸滩演变趋势的最大围填外包络线,能够最大限度地协调围填海与海洋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以苏北浅滩腰沙为例,在对围填海控制性因素进行筛选、识别与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各控制性因素的控制要求,设计了围填海控制性指标。应用潮流数值模拟和泥沙回淤预测技术,采用分层次筛选和迭代逼近的方法,构建围填海控制线迭代优选模型,分析不同围填海方案对海洋动力格局演变的影响,计算得到腰沙的围填海控制线为理论基面+28 m。提出的研究方法和迭代优选模型可为沿海省市围填海控制线的制定提供参考和方法借鉴,为制定围填海规模总量控制指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0.
以丙烯酰胺(AM)、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乙酸乙烯酯(VAM)为单体,采用水溶液自由基胶束共聚合法合成了疏水缔合阳离子型共聚物P(AM-DMDAAC-VAM),并对其进行了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P(AM-DMDAAC-VAM)加入量为14 mg/L、絮凝温度为30~60℃、硅藻土悬浊液pH为8~11时,P(AM-DMDAAC-VAM)对硅藻土悬浊液的絮凝效果最好,上清液透光率高达9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