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7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314篇
安全科学   45篇
废物处理   61篇
环保管理   62篇
综合类   538篇
基础理论   187篇
污染及防治   323篇
评价与监测   48篇
社会与环境   36篇
灾害及防治   27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In the present study, a hydrophilic bifunctional polymeric resin (LS-2) with sulfonic groups was synthesized, and the adsorption performance of three aniline compounds, aniline, 4-methylaniline, and 4-nitroaniline onto LS-2 was compared with that on the commercial Amberlite XAD-4. The uptake of the aniline compounds on LS-2 is a procedure of coexistence of physisorption and chemisorption and obeys the pseudo-second order rate equation, while the uptake of the compounds on XAD-4 is merely a physical adsorption and follows the pseudo-first order rate equation. All the isothermal data fit well with the Freundlich model, and the values of K(F) of the compounds adsorbing on LS-2 ar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on XAD-4 suggesting the higher adsorbing capacities on LS-2 than those on XAD-4, which may be attributed to the microporous structure and the polar groups on the network of LS-2 resin. Dynamic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studies for aniline on LS-2 show that the breakthrough adsorption capacity and the total adsorption capacity are 0.96 and 1.24 mmol per milliliter resin, respectively. Nearly 100% regeneration efficiency for the adsorbent was achieved by 5% hydrochloric acid.  相似文献   
172.
介绍了一种电除尘器脉冲供电的基本原理及其在锌沸腾炉电除尘器上的应用试验情况。结果表明,在基本保持同一工况条件下,脉冲供电比直流供电降低出口烟气含尘浓度50.4%~79.6%;脉冲供电能改善电除尘器运行性能,提高电除尘器改善系数达1.32;脉冲供电运行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3.
研究了用Fenton试剂处理选矿废水中残余的黄药,分别考查了氧化时间、反应初始pH值、Fe2+浓度及H2O2用量对黄药降解效果的影响,用正交试验确定了4个因素的最好条件。结果表明:初始pH值和H2O2用量是影响去除效果的主要因素;氧化时间为60 m in,反应初始pH=4,[Fe2+]=20 mg/L,[H2O2]=20 mg/L,黄药的浓度为125 mg/L时,黄药的去除率达到99.5%;初步探讨了Fenton试剂净化废水中黄药的机理是.OH自由基先将黄药氧化为过氧化黄原酸盐,再将其氧化为CO2,黄药得到去除。  相似文献   
174.
蔡正兵 《污染防治技术》2005,18(4):50-51,61
介绍了氧化铁黄生产中的废水治理情况,同时其产生的废渣可回收利用。经过治理产生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75.
宁波-舟山海域入海污染物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宁波-舟山海域数值模拟潮流场的基础上,建立了该海域各污染源的响应系数场,计算了主要污染源COD、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的分担率场,及各污染源和控制单元的环境容量.研究结果将为该海域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6.
在弱碱性条件下,二氧化氯消毒剂将氰化物氧化成无毒的氰酸盐(OCN-)、二氧化碳和氮气.研究了影响二氧化氯销毁氰化物的几种因素:pH在8~11的范围内,不影响二氧化氯对氰化物的销毁率;在所试验的反应温度(0~40℃)内,温度对反应速率表现出有限的影响;二氧化氯与氰离子的最佳质量比为2:1;当氰离子最高使用浓度小于0.5 g/L时,废水中氰离子浓度达一级以上的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77.
用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焦化废水的研究表明,在曝气量(Q)=0.25L/min,温度(T)=20℃,pH=8,反冲洗周期为3个运行周期内,NH3-N的去除速率达44 mg/L·h.同时在滤池中出现了亚硝酸盐积累现象,且受反冲洗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8.
各种影响因子对电解法预处理医药废水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电解法预处理医药废水时停留时间、电解电压、废水初始浓度、温度和废水pH值等影响因子对去除色度、COD和提高废水可生化性等处理效果的影响,并考察了其应用于工业实际废水处理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电解法更适合高浓度医药废水的处理,色度的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电解时间宜控制在40-60min;电解电压越高,废水COD和色度去除效果越好;在实验温度范围内,温度对色度和COD去除率的影响不大;废水pH值为7.5时电解效果最佳,工程运用宜控制在6—9之间。  相似文献   
179.
气-水联合反冲洗膜污染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水联合反冲洗技术,考察了气水比(Qg/Ql)、反冲洗周期及其对膜污染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气水联合反冲洗较单独气或水反冲洗效果好;在过滤周期20min,反冲洗时间1min,气水比1.5时,气水联合反冲洗能够恢复膜通量到膜清水通量的80%以上。此法可大幅度清除沉积在膜表面的泥饼层,恢复膜通量,维持膜过滤性能的稳定,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膜污染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80.
日本二噁英减排控制的历程、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噁英减排控制是《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的重要任务,是履行公约义务的难点.对日本二噁英减排控制20年来的实践历程进行了回顾和分析,总结出了其协调管理机制设立、法律法规标准建立、监测能力建设以及宣传教育等八个方面的成功经验,对中国二噁英减排控制工作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