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7篇
  免费   218篇
  国内免费   503篇
安全科学   210篇
废物处理   77篇
环保管理   156篇
综合类   1268篇
基础理论   243篇
污染及防治   331篇
评价与监测   158篇
社会与环境   121篇
灾害及防治   84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131篇
  2013年   174篇
  2012年   174篇
  2011年   166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王蕊  陈明  陈楠  刘冠男  张二喜  刘晓端  张佳文 《环境科学》2017,38(10):4348-4359
以龙岩市适中镇为例,在蓝田-洋东一带采集110个表层土壤样品和61件农作物样品,测试了其中重金属元素Pb、Cd、As的总量,分析了土壤中3种重金属的形态分布规律,结合研究区特定农作物吸收重金属的特征,以重金属赋存形态及其生物可利用性为评价指标,根据地球化学统计学分析原理,建立了基于形态的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的新方法,利用新方法评价了土壤重金属的生态风险,并与传统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RI)的评价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蓝田-洋东一带的土壤重金属是以自然地质成因为主,人为干扰作用较弱的典型区域.全区基本无重金属Pb、As污染,Cd是最主要的污染因子,污染强度较低.Pb、Cd、As主要以残渣态形式赋存,除残渣态以外的4种生物可利用形态的占比排序为Cd(53.28%)Pb(43.28%)As(30.71%).工作区土壤重金属总量-形态-作物吸收量三者之间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表明,土壤重金属的总量与活动性高的离子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等形态的相关度低,甚至表现为非线性相关关系.离子交换态是对薏米和水稻吸收重金属Pb、Cd、As影响最大的形态.从生物可利用的角度来说,基于形态的生态风险评价新方法相比于传统的基于总量的潜在生态风险方法,评价结果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992.
甲苯二次萃取-直接测汞法快速测定海产品中的甲基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童银栋  郭明  张巍  胡丹  王学军 《环境化学》2011,30(4):766-770
建立了甲苯二次萃取-直接测汞的方法对生物样品中的甲基汞进行分析测定.样品经氢溴酸水解、甲苯萃取、L-半胱氨酸反萃取等前处理,应用DMA-80直接测汞仪测定.对甲基汞鱼肉标准物质(GBW 10029)和贻贝标准物质(SRM 2976)的实测结果显示,测定值与标准参考值的相对误差小于4%,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甲基...  相似文献   
993.
链篦机一回转窑法氧化球团工艺是国外较为成熟,国内较为先进的球团生产工艺,其抽风干燥烟气属高温、高湿、高含硫量烟气。对净化抽风干燥烟气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进行了介绍,可供类似工程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994.
CAST分段进水强化脱氮工艺技术采用优化运行时序、调整充水比等方法,在污废水处理中利用原水中的有机物作为反硝化碳源,具有较好的脱氮性能,在节省外加碳源投加量的基础上,不仅保持了传统CAST工艺的优点,强化了脱氮效果,并且在系统启动时间、抗冲击能力、污泥负荷承担能力和节能降耗方面也均优于水厂传统的CAST系统,值得大范围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5.
稠油及超稠油污水具有黏度大、油水密度差小、乳化严重、水温高、水质水量变化大、成分复杂等特点,该废水的B/C小于0.3,属于难生物降解污水.通过试验表明,采用预处理工艺先除油、除悬浮物,再进行生物处理工艺去除可生化降解COD,最后经过深度处理工艺去除残余的难生化降解COD,可保证处理后水质全面达标.  相似文献   
996.
为改善受污河流水质,保障小城镇饮用水安全,在野外条件下构建DW(跌水池)、SW(深水池)和QW(浅水池)3种装置对微污染河流进行旁路复氧修复,考察不同装置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及进水污染物负荷及水力负荷对污染物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旁路复氧修复装置在较高进水ρ(DO)情况下,能够进一步提升ρ(DO),复氧作用表现为QW>DW>SW.DW、SW和QW对NH4+-N、TN、TP和CODM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9.5%~41.8%、1.0%~25.8%、13.8%~16.4%和6.4%~8.8%.污染物出水浓度和进水负荷具有较强的线性关系(R2>0.8);随着水力负荷的降低,污染物去除效果均有所提升.一级动力学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修复系统中水力负荷与污染物去除的关系(R2>0.9).   相似文献   
997.
太湖蓝藻对Sb(Ⅴ)的生物吸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富营养化湖泊的藻类——太湖蓝藻,对Sb(Ⅴ)的生物吸附特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藻类经0.1 mol/L盐酸处理后,对Sb(Ⅴ)的生物吸附效率大大提高. 原藻和经盐酸处理的蓝藻在1 h左右对Sb(Ⅴ)的吸附量达到平衡;Sb(Ⅴ)在原藻和经盐酸处理的蓝藻表面的吸附能力均随着pH升高逐渐减弱;原藻与经盐酸处理的蓝藻对Sb(Ⅴ)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方程;不同离子强度的Cl-、NO3-、SO42-、PO43-对Sb(Ⅴ)在原藻表面的吸附影响较弱,而对Sb(Ⅴ)在经盐酸处理的蓝藻表面的吸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998.
Residents of the Pingtung Plain, Taiwan, use groundwater for drinking. However, monitoring results showed that a considerable portion of groundwater has an As concentration higher than the safe drinking water regulation of 10 μg/L. Considering residents of the Pingtung Plain continue to use groundwater for drinking, this study attempted to evaluate the exposure and health risk from drinking groundwater. The health risk from drinking groundwater was evaluated based on the hazard quotient (HQ) and target risk (TR) established by the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95th percentile of HQ exceeded 1 and TR was above the safe value of threshold value of 10?6. To illustrate significant variability of the drinking water consumption rate and body weight of each individual, health risk assessments were also performed using a spectrum of daily water intake rate and body weight to reasonably and conservatively assess the exposure and health risk for the specific subgroups of population of the Pingtung Plain. The assessment results showed that 0.01–7.50 % of the population’s HQ levels are higher than 1 and as much as 77.7–93.3 % of the population being in high cancer risk category and having a TR value >10?6. The TR estimation results implied that groundwater use for drinking purpose places people at risk of As exposure. The government must make great efforts to provide safe drinking water for residents of the Pingtung Plain.  相似文献   
999.
1000.
为了解不同土著草本群落对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的入侵抑制能力以及可能的机制,以杭州湾南岸湿地围垦区具有相同演替阶段的3种优势土著草本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l)、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和荻(Miscanthus sacchariflorus)群落为研究对象,以加拿大一枝黄花单优群落为参照,调查了不同群落中加拿大一枝黄花密度和地上部分生长(株高和基径)情况,测定了不同群落的光照水平和土壤理化性质,分析了土著群落中加拿大一枝黄花密度和地上部分生长与群落光照水平和土壤肥力的关系。结果表明:(1)土著群落显著降低加拿大一枝黄花密度(P0.05),白茅群落还显著降低加拿大一枝黄花地上部分生长(P0.05)。(2)土著群落降低了群落冠层光照水平,土著群落冠层中部光合有效辐射低于加拿大一枝黄花单优群落。白茅群落和荻群落盖度显著高于芦苇群落和加拿大一枝黄花群落(P0.05),冠层高度由大到小依次为荻、芦苇、加拿大一枝黄花和白茅;加拿大一枝黄花株高与其邻株株高间呈显著正相关(P0.001)。(3)土著群落土壤肥力低于加拿大一枝黄花单优群落,白茅群落土壤肥力最低,但多数指标与芦苇群落和荻群落差异不显著(P0.05)。认为遮光可能是土著群落抑制加拿大一枝黄花早期入侵的主要机制,而较低的土壤肥力水平可能与光竞争协同作用进一步加剧了土著群落对加拿大一枝黄花扩散的抑制。通过筛选和培育那些能同时降低群落光照水平和土壤肥力水平的土著群落可有效抑制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