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99篇
安全科学   28篇
废物处理   31篇
环保管理   32篇
综合类   139篇
基础理论   78篇
污染及防治   203篇
评价与监测   27篇
社会与环境   23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61.
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废液技术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包括热等离子体技术和冷等离子体技术。该技术处理废液具有范围广,快速,高交,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尤其对难降解有毒废液的处理,其先进性和优越性更为突出,被认为是21世纪环境污染物处理领域中最有发展前途的新技术之一。综述了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废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进展,重点分析了冷等离子体技术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液的作用机理,探讨了两种技术现存的主要问题,并指出了今后需要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562.
为探究青春期的PFOS暴露对成年后的SD大鼠的生殖毒性,对出生后第21天(PND21)的SD大鼠经口灌胃不同剂量的PFOS(5、10和20mg·kg~(-1)),连续染毒7d,在出生后第56天(PND56)时,对各染毒组SD大鼠的体质量、精子数量、血清中的睾酮浓度,以及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合成的相关基因mRNA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10mg·kg~(-1)剂量组大鼠体质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精子数量在10mg·kg~(-1)和20mg·kg~(-1)剂量组明显降低(P<0.05);血清中睾酮浓度随着PFOS剂量的加大有明显下降的趋势,20mg·kg~(-1)剂量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类/胆固醇相关基因star和cyp11α1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调。研究表明,青春期的PFOS暴露会导致睾酮合成途径中相关因子的功能缺失,破坏成熟睾丸间质细胞的功能,致使睾酮水平降低,并抑制精子生成,从而破坏生殖系统的功能。  相似文献   
563.
稀土元素镧对红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39,自引:2,他引:39  
通过纯培养试验、室内培养试验和水稻盆栽试验研究了稀土元素镧对红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结果表明 :镧对纯培养细菌、放线菌、真菌均有较强的毒害作用 .对镧的敏感性顺序为 :放线菌 >细菌 >真菌 .在低浓度下 ,镧对土壤细菌、放线菌、真菌的作用不明显 ,在高浓度下 ,表现为抑制作用 .在低浓度下 ,镧对土壤硝化细菌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最大刺激率达到 70 % ,随着浓度的升高则产生抑制作用并不断增强 .镧对土壤反硝化细菌作用不明显 .在低浓度下 ,镧对土壤自生固氮菌有某些刺激作用 ,随着浓度的升高 ,则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 .土壤硝化细菌可以作为稀土对作物增产效应的指示菌 ,硝化细菌和自生固氮菌可以作为稀土污染土壤生态环境的指示菌 .外源稀土对红壤微生物区系产生抑制作用的临界浓度在 150 mg/ kg左右 .  相似文献   
564.
根据玻璃钢切边打磨的工艺状况以及手工加工产生的纤维粉尘的特点,采用冲击、过滤、喷淋三级一体化净化装置净化含尘气流,取得良好的净化效果。浅述了净化系统的集气设备、净化原理、工艺流程和排风量计算等工程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565.
为保护环境,将联合站大罐及分水器等清出的油砂进行处理是十分必要的.介绍了射流洗砂装置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应用情况.该装置的应用,对油砂中的污油回收及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66.
浅谈水面溢油污染防治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指出水面溢油污染的产生及危害,并提出溢油污染的防治技术和应用。  相似文献   
567.
The biosorption of copper by the brown seaweed Sargassum baccularia,immobilized onto polyvinyl alcohol(PVA)gel beads, was investigated with fixed-bed experiments.Laboratory-scale column tests were performed to determine breakthrough curves with varying flow rates and feed concentrations.A theoretical fixed-bed model,known as the Bohart-Adams equation,was evaluated in simulating the experimental breakthrough curves.The Bohart-Adams model qualitatively predicted the breakthrough trends.PVA- immobilized seaweed biomass beads were amenable to efficient regeneration with aqueous solution containing the chelating agent 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EDTA).The biosorbent retained most of its original uptake capacity over three cycles of use.The excellent reusability of the biosorbent could lead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viable metal remediation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568.
调理剂对堆肥产品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污泥中重金属含量及其生物有效性是限制污泥农用的主要因素,因此,研究污泥堆肥化处理过程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对污泥的农用具有重要意义。实验以城市污泥为原料,以菌菇渣和秸秆为调理剂,设置4个处理:A(污泥∶菌菇渣∶秸秆=1∶0.4∶0.025)、B(污泥∶菌菇渣∶秸秆=1∶0.3∶0.025)、C(污泥∶秸秆=1∶0.12)和D(污泥∶秸秆=1∶0.09),进行好氧堆肥实验,采用BCR顺序提取法测定各种形态的重金属,研究堆肥前后重金属形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城市污泥中Cu、Ni、Pb和Cr主要以可氧化态及残渣态存在,生物有效性较低,而Zn和Cd主要以酸溶态和可还原态存在,生物有效性较高;堆肥过程显著降低了Cu、Zn、Ni和Pb的生物有效性,并改变了Cu、Zn、Ni、Pb、Cr和Cd的形态分布,使污泥中的Cu、Zn、Ni、Pb和Cd向着更稳定的可氧化态或残渣态转变;污泥经过堆肥处理后,Cu、Zn和Ni 3种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关系为:ABCD,与其他处理相比,处理A残渣态的Pb和Cr增加比例较多,综合来看,处理A对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降低最为明显,重金属钝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69.
External carbon source addition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methods for the treatment of wastewater with low carbon to nitrogen ratio (C/N). Compared with fast-release liquid carbon sources, slow-release solid carbon sources are more suitable for the denitrification process. A novel slow-release solid carbon source (corncob-polyvinyl alcohol sodium alginate- poly-caprolactone, i.e. CPSP) was prepared using corn cob (CC) and poly-caprolactone with polyvinyl alcohol sodium alginate as hybrid scaffold.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carbon release characteristics of CPSP and three other carbon sources were compared. CPSP had stable framework and good carbon release performance, which followed the second order release equation. The formic acid, acetic acid, propionic acid and butyric acid released from CPSP accounted for 8.27% ± 1.66 %, 56.48% ± 3.71 %, 18.46% ± 2.69% and 16.79% ± 3.02% of the total released acids respectively. The start-up period of CPSP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other carbon sources in denitrification experiment, and no COD pollution was observed in the start-up phase (25–72 h) and stable phase (73–240 hr). The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of the dissolved organic compounds released by CPSP and other carbon sources were analyzed by UV-Vis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and three-dimensional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which indicated that CPSP was more suitable for denitrification than the other studied carbon sour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