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3篇
  免费   149篇
  国内免费   719篇
安全科学   165篇
废物处理   99篇
环保管理   161篇
综合类   1125篇
基础理论   233篇
污染及防治   522篇
评价与监测   80篇
社会与环境   61篇
灾害及防治   5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43篇
  2013年   195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5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941.
金盆水库沉积物铁锰释放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分层型水库周期性厌氧问题,金盆水库利用人工强制混合充氧技术补充底部水体溶解氧,抑制沉积物中还原性污染物的释放.但受水库地形地貌的影响,人工强制混合充氧效率存在一定差异性,在曝气系统运行结束后部分较深区域上覆水体溶解氧迅速耗竭,导致污染物的再次释放.为探究铁锰在该条件下的释放规律及扩散强度,选取主库区代表性采样点,对沉积物间隙水及上覆水溶解态铁锰浓度分布进行测定,并计算沉积物-水界面处溶解态铁锰的扩散通量.结果表明,人工强制混合充氧结束后地势较低区域底部水体迅速进入厌氧状态,导致大量溶解态锰释放进入上覆水体,浓度最高达0.42mg·L~(-1);而地势较高区域底部水体短暂进入缺氧状态,之后溶解氧浓度迅速回升,因此底部溶解态锰浓度升高幅度较小,浓度最高为0.17mg·L~(-1).沉积物间隙水-上覆水铁锰浓度分布结果表明,由于铁锰氧化还原电位的差异,溶解态锰相较于铁在厌氧条件下更容易释放进入上覆水体,且不断在表层沉积物及上覆水体中积聚,而溶解态铁的释放不仅受溶解氧的抑制,还受锰氧化物等其他氧化剂的抑制.由扩散通量计算可知,人工强制混合充氧结束后溶解态锰的扩散通量有降低趋势.由质量平衡计算可知,溶解态锰在厌氧层中的积聚不仅与扩散通量有关,还与沉降通量、厌氧层厚度有关,因此厌氧层中铁锰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作用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42.
钙法烟气脱硫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谭鑫  钟儒刚  甄岩  佘远斌  张凡 《化工环保》2003,23(6):322-328
综述了湿法、干法与半干法3种钙法烟气脱硫技术的主要特点、脱硫机理及主要影响因素。对3种方法在脱硫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43.
石油对农作物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介绍了石油对于农作物影响的试验研究。通过测定田间和盆栽植物体中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和籽实中的营养成分和生长发育状况,并与大庆地区相应的农作物相比较表明:植物中的污染物随着土壤中石油浓度增加而增加,而与多环芳烃无正相关性,其含量水平均在本地区正常范围内,石油在试验的特定浓度条件下,对作物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同时促进淀粉、蛋白质的合成。  相似文献   
944.
在以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系统为基础,以模拟城市污水为处理对象。通过运行条件优化研究,系统获得了良好的出水水质,出水中SS、浊度及色度均未检出;出水中有机污染物和N、P的平均浓度分别为COD≤16.32 mg/L、BOD5≤3.45mg/L、NH3-N≤0.75 mg/L、TN≤10.13 mg/L、TP≤1.08 mg/L,其相应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5.58%、≥98.91%、≥97.19%、≥71.71%、≥71.31%,各项水质指标的去除率明显高于传统生物处理工艺。优良的出水完全能满足城市生活杂用对水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945.
环境影响评价分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由于两种环境评价类型的发展情况不同,其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的发展情况也有所不同。根据其特点概括分析了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的现状,包括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指出不足之处,并初步提出了评价指标的筛选。  相似文献   
946.
再生资源是指社会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可以利用的各种废旧物资。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是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合理利用资源、保证资源永续、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商业部门再生资源行业担负着再生资源的回收、加工、生产、经营业务,为国家资源综合利用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947.
将生物质转化为生物炭并输入土壤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前景的碳封存技术.生物炭颗粒在土壤中会不断释放出可溶态生物炭,这部分生物炭不稳定,易被微生物分解.探明土壤组分矿物质对可溶态生物炭稳定性的影响对评估生物炭的碳封存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以核桃壳生物炭为研究对象,通过批次吸附实验及微生物降解实验研究了2种代表性土壤矿物质高岭土和针铁矿与核桃壳生物炭可溶有机组分的结合机理,以及这种结合作用对可溶态生物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如20 mg·L-1)可溶态生物炭条件下,高岭土与可溶态生物炭之间以Ca2+架桥作用为主,约占吸附总量的65%;高浓度(如80 mg·L-1)条件下,以范德华力为主,约占吸附总量的76%.随着可溶态生物炭初始浓度的升高,针铁矿对其吸附量先升高后下降,且以范德华力为主,Ca2+会抑制针铁矿对可溶态生物炭的吸附.被矿物质吸附后的可溶态生物炭,其微生物降解性显著下降,可降解的碳下降了47.9%~85.3%,土壤矿物质能够吸附保护可溶态生物炭,提高其在土壤中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48.
为弄清麻痹性贝类毒素(PSP)在我国首个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浙江南麂海域的分布,于2006年4月~2007年3月间,在该海域主要养殖区设立了6个采样点,以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条纹隔贻贝(Septifer virgatus)、紫贻贝(M.edulis)、虾夷扇贝(Pecten yessoensis)、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和野生牡蛎(Ostreasp)为对象逐月采样,用小白鼠生物测定法进行麻痹性贝毒测定。结果显示,南麂海域PSP含量普遍较低,检出率为11.7%,检出值均低于我国目前暂定的400 Mu/100g警戒值;PSP的季节变化十分明显,主要出现在春季和冬季,其它季节没有检出;该毒素主要分布于大沙岙、马祖岙、火焜岙3个海区的湾内,有较明显的地理分布特征;易受该毒素污染的贝类主要为人工养殖的虾夷扇贝、紫贻贝及野生的牡蛎。  相似文献   
949.
内蒙古河套灌区排水干沟微塑料赋存特征及质量估算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陆地径流中微塑料污染因其与人类联系更紧密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为分析内蒙古河套灌区排水干沟和总排水干沟微塑料的赋存特征并对其质量进行估算,通过现场采样、密度悬浮法分离、显微镜观察、傅里叶红外光谱测定和比例流量法等,鉴定了河套灌区排水干沟和总排水干沟水体和沉积物中微塑料的丰度分布、形状、颜色、粒径和化学成分,并估算了总排水干沟日输送微塑料的质量.结果表明,河套灌区排水干沟和总排水干沟水体中微塑料丰度值范围为2880~11200 n ·m-3,沉积物中微塑料丰度值范围为100~292 n ·kg-1;纤维状为最常见的微塑料形态,分别占据水体和沉积物的34.98%~70.39%和42.24%~58.56%;微塑料颜色以透明为主,分别占据水体和沉积物的46.43%~61.51%和40.41%~57.44%;微塑料粒径以<0.5 mm粒径最多,分别占据水体和沉积物微塑料的46.43%~61.51%和43.27%~54.79%;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得出聚乙烯是最常见的类型(43%),其次是聚苯乙烯(34%)和聚丙烯(16%);通过估算得出河套灌区总排水干沟每天可向乌梁素海排放的微塑料质量达到116.06 kg,并在乌梁素海积蓄后产生严重的微塑料污染效应.本研究可为内蒙古河套灌区微塑料的污染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50.
工程结构的风灾破坏和抗风设计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风是自然界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 ,国内外每年都会发生因风灾而造成的严重灾害。风灾损失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工程结构的损坏和倒塌。因此 ,工程抗风设计计算的合理和全面与否是工程安全的重要关键 ,抗风设计也是工程结构中的重要研究课题。笔者结合我国的有关抗风工程的工程规范 ,介绍了风对结构的作用、工程结构的风灾破坏形式和抗风设计的主要研究内容。最后 ,笔者对抗风工程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