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54篇 |
免费 | 801篇 |
国内免费 | 2123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576篇 |
废物处理 | 243篇 |
环保管理 | 428篇 |
综合类 | 3422篇 |
基础理论 | 1053篇 |
环境理论 | 1篇 |
污染及防治 | 1523篇 |
评价与监测 | 301篇 |
社会与环境 | 292篇 |
灾害及防治 | 23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5篇 |
2023年 | 200篇 |
2022年 | 403篇 |
2021年 | 329篇 |
2020年 | 314篇 |
2019年 | 263篇 |
2018年 | 272篇 |
2017年 | 323篇 |
2016年 | 337篇 |
2015年 | 352篇 |
2014年 | 380篇 |
2013年 | 508篇 |
2012年 | 479篇 |
2011年 | 497篇 |
2010年 | 386篇 |
2009年 | 391篇 |
2008年 | 403篇 |
2007年 | 345篇 |
2006年 | 319篇 |
2005年 | 242篇 |
2004年 | 150篇 |
2003年 | 162篇 |
2002年 | 125篇 |
2001年 | 108篇 |
2000年 | 104篇 |
1999年 | 86篇 |
1998年 | 85篇 |
1997年 | 72篇 |
1996年 | 71篇 |
1995年 | 62篇 |
1994年 | 26篇 |
1993年 | 35篇 |
1992年 | 35篇 |
1991年 | 34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9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7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0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902.
乡村旅游已成为推动中国乡村转型和促进能源消费模式转变的重要动力之一。论文以六盘山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为案例,研究了旅游扶贫工程实施后农户家庭能源消费模式转型及其效益变化。结果表明:在农户家庭能源消费由"生活-生产系统"向"生活-旅游系统"的转变过程中,能源利用综合效益显著提升,在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相对于传统农户,乡村旅游农户单位能源产出的经济效益(4.53元/kgce)提高2.86倍,同时实现了生态效益0.11元/kgce和社会效益1.09元/kgce的显著提升。研究也发现,有鉴于乡村旅游能源消费在乡村具有广泛的示范性,这种基于大量商品能源输入的能源消费模式不应是乡村能源消费和旅游业发展所应倡导的,也有悖于国家农村能源政策导向。因此,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应在充分利用当地既有能源基础上,进一步挖掘生物质能(主要是沼气)和太阳能的潜力,建立以新型能源为主体、传统生物质能和商品能源为辅的能源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903.
无居民海岛开发与保护是当前我国国土空间开发与海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題,开发适宜性评价关乎其开发保护格局的优化。本研究以福建平潭大屿岛为例,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层次分析法评估海岛开发前(2014年)和开发后(2019年)的土地开发适宜性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019年现状开发区域占2014年土地适宜性评价中适宜开发区的43.8%,反映现有开发空间格局尚待优化;对比开发前后,适宜开发位置基本不变,但部分开发前的不适宜开发地区转为开发后的限制开发区,说明2019年以后开发潜力增大。研究结果可为大屿岛的空间用途管制以及我国类似无居民海岛的开发与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04.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实现生态系统服务可持续供给的重要保障,明确其空间分区是开展生态修复的前提条件。针对现有生态修复分区方法的层级单一、结果针对性欠佳等问题,以典型喀斯特地区贵州猫跳河流域为研究区,构建“自然立地条件—主导生态功能—生态胁迫问题”生态修复分区框架。选取海拔、坡度、地形起伏度、植被类型等自然立地条件指标分析流域内地域分异规律,进而划定生态修复一级分区;基于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粮食供给等主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结果识别区域主导生态功能,据此划定生态修复二级分区;结合石漠化敏感性、水土流失敏感性及生态退化度等关键生态胁迫问题指标构建生态修复分区指数识别生态修复重点区域,进而开展生态修复三级分区划分。最终,将猫跳河流域划分为3个生态修复一级分区、10个生态修复二级分区及30个生态修复三级分区,并提出了相应的生态修复策略。研究可为猫跳河流域生态修复实践提供参考,并为西南喀斯特地区生态修复分区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905.
906.
黄土高原不同降水量区旱作苹果园地水分生产力和土壤干燥化效应模拟与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揭示黄土高原旱作苹果园深层土壤干燥化对果园产量的长远影响,确定果园适宜利用年限,应用WinEPIC模型定量模拟分析了1965—2009年黄土高原半湿润区洛川、半湿润易旱区白水、半干旱区延安、半干旱易旱区静宁等不同降水量区旱作苹果园地水分生产力演变和深层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并比较了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洛川、白水、延安和静宁果园产量均呈现出“先逐年升高达到最大值,之后随当地降雨量变化而波动性降低”趋势,45 a平均值分别为26.05、23.89、22.29和20.51 t/hm2;1~20 a生果园平均年耗水量均高于同期年降水量,导致果园深层土壤干燥化强烈,洛川1~22 a生、白水1~21 a生、延安1~18 a生、静宁1~16 a生的土壤逐月有效含水量呈明显波动性降低趋势,年均土壤干燥化速率分别为59.6、56.9、63.9和64.9 mm/a,静宁>延安>洛川>白水,此后苹果园地土壤有效含水量在较低水平上随季节降水变化波动;洛川、白水、延安和静宁苹果园地0~15 m土层土壤湿度剖面分布变化剧烈,土壤湿度逐年降低,土壤干层出现时间分别为13 a生、11 a生、7 a生和6 a生,土壤干层逐年加厚,在20 a生时均已超过11 m,21 a生以后3~15 m土层土壤湿度保持相对稳定的干燥化状态;4个试点果园水分生产力和土壤干燥化效应区域差异显著,果园土壤水分可持续利用年限为20~25 a。 相似文献
907.
908.
彭锋 《安全.健康和环境》2009,9(12):35-36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在炼化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工艺串料事故也屡见不鲜。某年3月,某炼厂成品车间在一特种油品通过机泵灌装汽车槽车的过程中发生工艺串料事故。现运用故障树分析的方法进行原因分析与对策措施研究。 相似文献
909.
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