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140篇 |
免费 | 2845篇 |
国内免费 | 548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798篇 |
废物处理 | 389篇 |
环保管理 | 713篇 |
综合类 | 5233篇 |
基础理论 | 1613篇 |
环境理论 | 1篇 |
污染及防治 | 2324篇 |
评价与监测 | 519篇 |
社会与环境 | 661篇 |
灾害及防治 | 28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60篇 |
2024年 | 194篇 |
2023年 | 317篇 |
2022年 | 614篇 |
2021年 | 540篇 |
2020年 | 500篇 |
2019年 | 420篇 |
2018年 | 421篇 |
2017年 | 518篇 |
2016年 | 529篇 |
2015年 | 579篇 |
2014年 | 638篇 |
2013年 | 767篇 |
2012年 | 699篇 |
2011年 | 689篇 |
2010年 | 562篇 |
2009年 | 557篇 |
2008年 | 579篇 |
2007年 | 469篇 |
2006年 | 480篇 |
2005年 | 326篇 |
2004年 | 248篇 |
2003年 | 275篇 |
2002年 | 237篇 |
2001年 | 208篇 |
2000年 | 209篇 |
1999年 | 141篇 |
1998年 | 138篇 |
1997年 | 115篇 |
1996年 | 98篇 |
1995年 | 77篇 |
1994年 | 63篇 |
1993年 | 62篇 |
1992年 | 49篇 |
1991年 | 34篇 |
1990年 | 23篇 |
1989年 | 21篇 |
1988年 | 25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2篇 |
1978年 | 6篇 |
1973年 | 1篇 |
1972年 | 3篇 |
1971年 | 2篇 |
197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从延长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出4株能以原油为唯一碳源生长的细菌单菌株,鉴定其优势菌株YC-2为枯草芽孢杆菌;利用响应面法进行实验设计,选定培养温度、pH值、氮磷比以及盐度为影响因素,对原油含量为0.5%的培养基进行YC-2菌株降解工艺优化,得到了原油降解率与4种因素之间的非线性回归方程,确定了降解原油的最优工艺条件:培养温度28℃;pH值6.5,氮磷比5.2:1,盐度0.45%。在最优条件下,预测降解率为53.9%,实验验证值为52.5%,结果显示,建立的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42.
43.
作为一种典型的芳基有机磷阻燃剂,2-乙基己基二苯基磷酸酯(2-ethylhexyl diphenyl phosphate, EHDPP)在各种水生环境和水生生物中有着较高检出率。体外实验表明EHDPP可能通过影响甲状腺激素(thyroid hormones, TH)与转运蛋白结合进而扰乱甲状腺内分泌系统。然而目前尚未有体内实验报道其甲状腺内分泌干扰效应及可能机制。本研究中,斑马鱼胚胎(2 hours post-fertilization, 2hpf)暴露在环境相关浓度(0、1和10 μg·L-1)EHDPP中120 d,并收集F1代胚胎于清水中培养至120 hpf。研究结果表明,在F0代,EHDPP暴露显著降低成鱼存活率、体质量、肝体质常数(hepatosomatic index, HSI)和性腺体质常数(gonadosomatic index, GSI)。进一步分析发现,EHDPP显著降低雌鱼(10 μg·L-1 EHDPP暴露组)和雄鱼(1 μg·L-1 EHDPP暴露组)血清中甲状腺素(thyroxin, T4)水平,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成鱼的生长。雌鱼T4水平降低伴随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基因(cortic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crh)显著性下调和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基因(uridine diphosphate glucuronosyl transferase, ugt1ab)显著性上调。此外,甲状腺激素转运蛋白基因(transthyretin, ttr)在1 μg·L-1和10 μg·L-1暴露组显著下调,表明EHDPP可能通过干扰甲状腺激素与甲状腺激素转运蛋白(transthyretin, TTR)结合从而影响甲状腺激素平衡。雄鱼中,甲状腺激素受体基因(thyroid receptor α, trα和thyroid receptor β, trβ)显著下调表明较少的甲状腺激素发挥作用从而抑制雄鱼生长。在F1代仔鱼中,亲代暴露于1 μg·L-1和10 μg·L-1 EHDPP分别导致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riiodothyronin, T3)和T4水平显著降低,表明母体传递的甲状腺内分泌干扰效应。F1代仔鱼TH合成相关基因(thyroglobulin, tg)和早期甲状腺发育相关基因(paired box 8, pax8)显著下调,可能是TH水平降低的部分原因。脱碘酶基因(deiodinase 1, dio1和deiodinase 2, dio2)表达显著上调,可能是T4水平降低的代偿反应。本研究首次在体内实验中证明环境相关浓度EHDPP具有潜在甲状腺内分泌干扰效应,并且这种效应可能传递给F1代仔鱼。 相似文献
44.
采用4组0.5 L的批式反应器,调节进水初始NH4+-N为100 mg·L-1,控制温度为30 ℃,DO为(2.00±0.20)mg·L-1,以葡萄糖为有机碳源,采用化学抑制法研究进水C/N分别为0、0.5、1.0和1.5时,单级脱氮系统的氮转化情况、N2O排放量及N2O排放途径。结果表明,反应器进水C/N从0升高至1.5,在6 h时系统TN去除率由14.5%增至23.5%,而系统N2O排放量由180 μg减至10 μg,N2O转化率由2.5%降至0.1%。随着进水C/N的升高,氨氧化菌(AOB)反硝化产生的N2O排放量在3.6 ~11.7 μg之间波动,而同步硝化-反硝化产生的N2O排放量降幅明显,由176.8 μg降至5.3 μg。当C/N为较低的0和0.5时,同步硝化-反硝化对N2O排放贡献率均达到85%以上,系统N2O排放途径主要为同步硝化-反硝化;当C/N为较高的1.0和1.5时,AOB反硝化对N2O排放贡献率为45.9%和26.5%,系统N2O排放途径主要为同步硝化-反硝化和AOB反硝化作用。 相似文献
45.
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的持续增长,集装箱码头作业量显著增加,随之而来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尤其在全球变暖趋势加剧的背景下,CO2排放问题备受关注,推动低碳化成为集装箱码头的重要发展方向。为探索低碳发展的有效路径,本研究对15个集装箱码头进行了系统分析:首先,采用超效率松弛测度数据包络分析模型评估其低碳效率,并探讨影响因素;其次,结合低排放分析平台模型和情景分析,对典型集装箱码头的CO2排放量进行预测;最后,提出了提升集装箱码头低碳效率的政策建议。本研究为集装箱码头实现低碳化发展提供了科学参考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46.
利用采自兰州市榆中县兴隆山自然保护区的油松树轮资料,建立了研究区域的树轮STD年表。并利用1960?—?2016年该区域的太阳年辐射总量资料,将油松树轮宽度与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年际变化趋势相比较,利用Pearson分析初步探究其相关性。采用滑动相关分析等方法,探讨了研究区域油松树轮宽度与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关系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树轮宽度与太阳年辐射总量在年际上存在较为一致的变化趋势,且该树轮宽度标准化年表对研究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在此基础上设计转换方程,利用多元回归技术重建了研究区1640?—?2015年的太阳年辐射总量变化历史,重建序列的方差解释量为36.9%(F?=?15.206,p?0.0001)。在过去的376年中,太阳年辐射总量表现出明显的年际间频繁波动,并且极值年出现的频率较高,其中极高辐射总量年有70年,极低辐射总量年有68年,分别占整个时段的18.67%和18.04%。 相似文献
47.
2组ASBR接种污泥源分别为好氧硝化污泥、好氧硝化污泥和厌氧氨氧化污泥按2:1比例}昆合的混合污泥。在相同条件下,经过驯化培养均实现了厌氧氨氧化的稳定运行。接种好氧硝化污泥的反应器的适应期为29d,经过105d的培养反应器成功启动;接种混合污泥的反应器的适应期为13d,经过49d反应器启动成功。从2组ASBR污泥中提取细菌总DNA,经过厌氧氨氧化菌特异引物Pla46rc/Amx820对污泥样品进行PCR扩增、克隆和测序等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接种不同污泥源条件下的反应器中厌氧氨氧化菌的特性存在差异,接种污泥源为好氧硝化污泥的反应器中存在的厌氧氨氧化菌种为CandidatusKuenenia,而接种混合污泥的反应器中存在的厌氧氨氧化菌种为CandidatusAnammox—oglobus,与最初接种的混合污泥中的厌氧氨氧化菌相同。当接种污泥中存在厌氧氨氧化菌时,该菌株经过长时间的驯化可成为优势菌种,而当接种污泥中无厌氧氨氧化菌存在时,CandidatusKueneniasp.可以在反应器中占主导,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48.
根据长三角空气质量区域预报工作的实际需要,对分区文字预报和落区图预报两种方式分别制定了不同的空气质量指数级别预报准确性评估方法。分区文字预报根据设定的预报准确性判定方法计算预报评分,落区图预报按区域内预报准确城市占比进行准确率统计。分区文字预报结果显示,2017年长三角区域的预报准确天数占比为62. 2%,预报评分为70. 2,区域预报评估效果良好。落区图预报评估结果显示,预报级别偏差具有地域性差异,安徽北部、江苏北部和江西中北部预报等级偏高,长三角中南部沿海城市预报等级偏低。该套评估方法可为区域空气质量预报偏差成因分析提供依据,为区域预报工作的改进提供定量参考。 相似文献
49.
两种常见沉水植物与藻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选用太湖常见的沉水植物苦草(VallisneriaspiralisL.)和轮叶黑藻(HydrillaverticillataRoyle),构建微型生态系统。通过对沉水植物作用下水体中藻类叶绿素a及试验前后沉水植物生物量变化的观测,分析沉水植物与藻类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1)相同条件下,苦草和轮叶黑藻对藻类变化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2)在苦草生物量相同的情况下,藻类叶绿素a初始值越大,其变化速率也越快。叶绿素a初始值差别越大,其变化速率差异越显著。轮叶黑藻也有相似的结果。(3)从试验前后苦草和轮叶黑藻生物量的变化可知,苦草受藻类影响较大,轮叶黑藻几乎没有受到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0.
湿地土壤CO2排放占全球碳排放的11%,是大气中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如何实现湿地土壤CO2碳减排成为研究热点。针对湿地土壤,以餐厨垃圾厌氧消化后的副产物沼渣为原料,在不同热解温度下制备成沼渣生物炭评估其浸出毒性,并设置不同的掺杂比投加到湿地土壤中,探究沼渣生物炭对湿地土壤CO2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沼渣生物炭的重金属浸出浓度远低于地表水Ⅱ类水的标准限值,是一种安全可靠的生物炭材料。生物炭类型及其掺杂比显著影响土壤CO2排放,热解温度为600 ℃和掺杂比为30%时,减排效果最高达到82.69%。结合表征结果发现,微孔孔容与减排效果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R2>0.90) 。本研究能够为餐厨沼渣在土壤碳汇领域的资源化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