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4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04篇
安全科学   26篇
废物处理   27篇
环保管理   51篇
综合类   209篇
基础理论   73篇
污染及防治   87篇
评价与监测   23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21.
为探究燃煤电厂周边大气环境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与来源,对广东某山区燃煤电厂周边地区环境和污染源的重金属进行测定,分析其污染特征,采用因子分析法和Pb同位素示踪法对环境中的重金属进行来源解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室内积尘中重金属浓度水平明显高于土壤重金属,污染空间分布与当地气象条件相关。环境空气TSP中重金属主要来自2个污染源,Cd、Pb、As主要来自电厂燃煤,Ca、Mn、Al、Mg主要来自土壤扬尘。TSP、降尘、积尘样品所含的Pb均与电厂采集的煤、炉渣、粉煤灰样品所含的Pb具有同源性,与其他污染源同源性不明显,说明研究区域大气中Pb污染主要来自电厂燃烧所排放的烟尘,其他污染源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22.
为系统分析合肥市长时间序列空气质量变化特征,对合肥市2001—2020年SO2、NO2和PM10,以及2013—2020年CO、O3和PM2.5的浓度特征开展研究。采用Mann-Kendall(M-K)时间趋势检验法分析了6项污染物的时间变化规律,同时考虑了人为活动对污染物小时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PM2.5和O3是目前影响合肥市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2014年以来,合肥市PM10、PM2.5、CO和SO2年均浓度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NO2和O3污染有加剧趋势。合肥市SO2和颗粒物浓度表现为冬春季节高、夏秋季节低;O3浓度变化趋势与之相反;NO2和CO浓度呈秋冬季节高、春夏季节低。  相似文献   
523.
2003—2018年全国酸雨状况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3—2018年全国291个城市降水监测结果的分析表明:全国降水酸度明显降低,其中,2003—2006年有所升高,2006年之后呈降低趋势;酸雨区面积呈减小趋势,共减少约97万km2,酸雨发生频率超过5%的面积减少了20.9个百分点;全国酸雨城市比例为21.3%~40.9%,2009年开始总体呈下降趋势,2018年降为21.6%,重酸雨城市比例在2005年之后总体呈下降趋势;全国平均酸雨频率为11.7%~25.6%,2006年之后总体呈下降趋势,2018年酸雨频率在50%以上的城市比例较2006年下降了13.9个百分点。基于174个城市的降水离子组分分析结果显示:我国降水中的主要阴离子为硫酸根,其离子当量浓度占比为19.4%~32.9%,2003年以来年平均降低0.6个百分点;降水中的主要阳离子为钙离子和铵离子;硫酸根沉降通量年平均下降0.68 t/km2,硝酸根沉降通量年平均降低0.05 t/km2,全国SO2浓度变化趋势与硫酸根沉降通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我国降水中的硝酸根与硫酸根离子当量浓度比值总体呈升高趋势,表明硝酸根离子对降水酸度的影响逐渐增加,酸雨类型正由硫酸型向硫酸-硝酸混合型转变。  相似文献   
524.
天津市2017年移动源高时空分辨率排放清单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移动源已成为城市地区大气污染的主要贡献源.已有研究多关注道路移动源(机动车)或非道路移动源(工程机械、农业机械、船舶、铁路内燃机车和民航飞机)中单一源类的排放,欠缺对移动源总体排放特征的把握.本研究提出了移动源高时空分辨率排放清单的构建方法,据此建立了天津市2017年移动源排放清单,并分析其排放构成与时空特征.结果表明,天津市移动源CO、 VOCs、 NOx和PM10的排放量分别为18.30、 6.42、 14.99和0.84万t.道路移动源是CO和VOCs的主要贡献源,占比分别为85.38%和86.60%.非道路移动源是NOx和PM10的主要贡献源,占比分别为57.32%和66.95%.从时间变化来看,移动源所有污染物排放在2月均为最低,CO和VOCs在10月排放最高,而NOx和PM10则在8月排放最高.节假日(如春节和国庆节等)对移动源排放的时间变化影响显著.从空间分布来看,CO和VOCs排放主要集中于城区和车流量大的公路(高速路和国道)上,NO  相似文献   
525.
氧化法处理水中酚的研究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氧化法处理含酚废水的方法有化学氧化法即臭氧氧化法、Fenton试剂氧化法等,酶催化氧化法以及光化学氧化法即光敏化氧化、光催化氧化法等;分析了它们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即臭氧-生物活性炭、臭氧辐射、臭氧-H2O2技术,水溶性酶制剂连接到固体载体上制成固化酶,H2O2-BAC、O3-H2O2-BAC联用技术等。  相似文献   
526.
黏土的微结构直接决定宏观水?力学特性,然而现阶段绝大多数模型都是基于宏观参数所建立,由于缺乏微观机制的支撑,己经难以满足科研和工程需求。因此开展孔隙结构演化研究可以加深对非饱和土复杂水?力学特性的认识。在详细阐述黏土的孔径分布特征及双孔模型的基础上,全面回顾和总结了近年来水?力作用下黏土孔隙结构演化规律的研究成果与最新进展,并进行了相关讨论。结果表明:考虑颗粒集聚体的双孔模型(集聚体间孔隙与集聚体内孔隙)可以更好地解释黏土复杂的水?力学特性。水?力作用对黏土孔隙结构的影响机制不同,根据文献试验数据和理论分析初步总结出水?力作用下土孔隙结构的演化规律。外力荷载只显著影响集聚体间孔隙,对集聚体内孔隙基本不影响;含水率变化会改变土颗粒相对位置,继而影响这两类孔隙结构,但是土水相互作用复杂,导致含水率变化对土孔隙结构影响机制仍不清晰,并且没有统一认识。鉴于此,在研究土水相互作用对微观孔隙影响时应充分考虑物理?化学作用,并构建微观孔隙结构演化与宏观变形的定量关系,这也是今后需要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527.
Hu  Fangbing  Wang  Zhongjun  Sheng  Gonghan  Lia  Xia  Chen  Can  Geng  Dehui  Hong  Xinchen  Xu  Nuo  Zhu  Zhipeng  Zhang  Zuofang  Zhu  Liying  Wang  Guangyu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ility》2022,24(3):3126-3145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ility - Communities next to national parks, known as gateway communities, can benefit from national park development. Gateway communities are unique and...  相似文献   
528.
Xie  Binghua  Geng  Na  Yu  Qian  He  Di  Wang  Fang  Liu  Tiancheng  Gao  Jiyun  Ning  Ping  Song  Xin  Jia  Lijua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22,29(11):15642-15653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To control the SO2 emission and achieve the target of “waste controlled by waste”, a novel desulfurization method with blast furnace du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