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75篇
  免费   381篇
  国内免费   1854篇
安全科学   512篇
废物处理   261篇
环保管理   375篇
综合类   3162篇
基础理论   866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362篇
评价与监测   244篇
社会与环境   213篇
灾害及防治   314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25篇
  2022年   330篇
  2021年   274篇
  2020年   247篇
  2019年   217篇
  2018年   231篇
  2017年   254篇
  2016年   268篇
  2015年   324篇
  2014年   354篇
  2013年   501篇
  2012年   448篇
  2011年   474篇
  2010年   360篇
  2009年   325篇
  2008年   372篇
  2007年   296篇
  2006年   267篇
  2005年   204篇
  2004年   146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134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120篇
  1999年   124篇
  1998年   114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91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31.
利用液液萃取法和气相色谱-质谱方法对佛山境内高明河水环境多环芳烃(PAHs)进行了测定,并对PAHs的分布特征与通量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高明河水环境中16种优控PAHs的浓度范围在41.6~375.6 ng/l之间,从上游到下游总体呈递增的趋势,其下游浓度偏高可能与荷城街道较为密集的工业和人口分布有关.高明河水环境PAHs的总含量高于欧美一些低污染水域,但低于国内一些主要河流.高明河PAHs年通量约为333.8 kg.  相似文献   
232.
阳澄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典范对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4月(春季)和10月(秋季)对阳澄湖6个点位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8门91属184种,其中硅藻门为阳澄湖的主要优势门类,硅藻门中的小环藻属占主要优势种.对六个点位的浮游植物结构组成与9个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东湖南与中湖北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其他4个点位差异性较大,pH、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氨氮、水温是影响浮游植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233.
两种喹诺酮类抗生素对亚心形扁藻的毒性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恩诺沙星和盐酸环丙沙星两种喹诺酮类抗生素对亚心形扁藻的毒理学效应。经多组不同浓度的两种抗生素处理后,分别对扁藻的96EC50、叶绿素和胞外聚合物(EP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抗生素在低浓度时对扁藻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而在高浓度时体现抑制毒性作用。高浓度时,抗生素浓度越高对扁藻的生长、叶绿素和胞外聚合物抑制效果越明显,但当浓度达到一定高度后,抑制会达到其阈值。恩诺沙星和盐酸环丙沙星对扁藻的半生长抑制率分别为19.8 mg/L和28.7 mg/L。  相似文献   
234.
以温州市某大学校区内富营养化水体为研究对象,采用本地明矾石对含藻水体进行混凝除藻、除浊实验研究,分别进行投加量、搅拌强度、搅拌时间、静置时间及pH值对微藻去除效率的影响研究,以获得处理工艺的最佳条件,为恢复河流水体生态自净功能提供理论基础.试验中对投加明矾石前后,水体中浊度、总磷、氨氮和总氮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明矾石最佳投加量为0.35 g/L,最佳搅拌方式为200 rpm搅拌4 min;最佳静置时间为25 min;在碱性或中性水体的处理效果尤佳.  相似文献   
235.
连续流反应器短程硝化的快速启动与维持机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如何快速稳定地启动短程硝化工艺对低C/N比废水的处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针对城市污水厂以连续流工艺为主的现状,故对连续流反应器短程硝化的快速启动与维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间歇曝气,依次控制3个阶段的停/曝时间(15 min/45 min、45 min/45 min和30 min/30 min),连续流反应器经过60 d左右的运行,可以成功实现短程硝化的快速启动.控制停/曝时间为30 min/30 min,进水氨氮浓度为50或100 mg·L~(-1)时,亚硝化率分别可达90%或95%.另外,间歇曝气有利于抑制硝化菌(NOB)的活性,而缩短水力停留时间(HRT)可淘洗出NOB,两者结合可以更好地维持短程硝化.  相似文献   
236.
改性沸石湿地脱氮除磷效能及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明确改性沸石湿地对分散性农村生活污水中氮磷的去除效能,并探索其脱氮除磷机制,将改性沸石作为折流湿地填料层填料,应用于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折流湿地(BFCW)组合工艺,为苏州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提供新途径.结果表明,改性沸石湿地对氮磷去除良好且稳定,脱氮量和除磷量较沸石湿地分别增大1.8%和1倍多.湿地主要通过填料的吸附截留作用脱氮除磷,以Ca-P和Al-P为主要沉淀磷素形式,植物的泌氧和吸收作用有助于稳定出水水质.湿地前端和后端分别以填料的吸附截留作用和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作用为主要脱氮途径.改性过程对沸石磷素吸附沉淀性能的大幅提升是在多重途径的协同作用下实现的,湿地构型和植物根系的影响是造成相同区域填料氮磷截留量差异的主要原因.硝化作用强度的高低是改性沸石湿地脱氮效果及稳定性季节性波动的主因.  相似文献   
237.
为调查喜马拉雅山中段北坡地表水环境特征,2015年9月在叶如藏布流域采集24个地表水体水样并对其水化学特征分析测定,研究结果表明:(1)叶如藏布流域水化学特征存在显著空间差异.随着海拔升高,地表水体p H值、TDS值呈微弱的减小趋势.24个水样中23个水样属于淡水,1个为微咸水.(2)叶如藏布流域内地表水阳离子主要为Ca~(2+),阴离子以SO_4~(2-)为主,其次为HCO_3~-,即地表水为Ca~(2+)-SO_4~(2-)型.(3)叶如藏布流域地表水中各离子之间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Cl~-、HCO_3~-、Na~+和K~+4种离子共源性好;阳离子的来源不同,Na~+和K~+主要来源于碳酸氢盐,Ca~(2+)主要来源于硫酸盐,而Mg~(2+)的来源比较广泛.(4)叶如藏布流域大部分离子主要来源于陆地,受陆源影响从小到大排列顺序为:Na~+Mg~(2+)SO_4~(2-)Ca~(2+)K~+HCO_3~-.流域水文化学过程主要受岩石风化作用控制,特别是受到碳酸盐风化影响.以强木村为界,流域下游地区地表水化学特征受人类活动影响逐渐变大,特别是畜牧活动及人类施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38.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白腐真菌(黄孢原毛平革菌)在处理染料废水活性艳红X-3B过程中,染料和盐度对黄孢原毛平革菌的细胞结构产生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活性艳红X-3B染料对黄孢原毛平革菌产生生物毒性作用,且随着染料浓度的增加,细胞受损伤程度不断加深.加入100 mg/L的染料活性艳红X-3B后,黄孢原毛平革菌菌丝细胞形态发生变化,出现质壁分离现象;染料浓度进一步加大,菌丝细胞超微结构受到损伤逐渐严重.染料废水中的盐度对黄孢原毛平革菌细胞也会造成损伤,且损伤程度随盐度增大而增大.NaCl浓度为3 g/L时,菌丝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而当NaCl加入量高于8 g/L时,细胞膜受损,线粒体、细胞核呈现空泡化,表现为受到不可逆的损伤.染料和盐双因子对黄孢原毛平革菌细胞的损伤效应表现为其损伤程度与单因子作用一致,且染料的影响作用占主导.  相似文献   
239.
The sizes and concentrations of 21 atmospheric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were measured at Jhu-Shan (a rural site) and Sin-Gang (a town site) in central Taiwan in October and December 2005. Ai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using semi-volatile sampling trains (PS-1 sampler) over 16 days for rice-straw burning and nonburning periods. These samples were then analyzed using a gas chromatograph with a flame-ionization detector (GC/FID). Particle-size distributions in the particulate phase show a bimode, peaking at 0.32-0.56 microm and 3.2-5.6 microm at the two sites during the nonburning period. During the burning period, peaks also appeared at 0.32-0.56 microm and 3.2-5.6 microm at Jhu-Shan, with the accumulation mode (particle size between 0.1 and 3.2 microm) accounting for approximately 74.1% of total particle mass. The peaks at 0.18-0.32 microm and 1.8-3.2 microm at Shin-Gang had an accumulation mode accounting for approximately 70.1% of total particle mass. The mass median diameter (MMD) of 3.99-4.35 microm in the particulate phase suggested that rice-straw burning generated increased numbers of coarse particles. The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PAHs (sum of 21 gases + particles) at the Jhu-Shan site (Sin-Gang site) were 522.9 +/- 111.4 ng/ml (572.0 +/- 91.0 ng/ml) and 330.1 +/- 17.0 ng/ml (or 427.5 +/- 108.0 ng/ml) during burning and nonburning periods, respectively, accounting for a roughly 58% (or 34%) increase in the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PAHs due to rice-straw burning. On average, low-weight PAHs (about 87.0%) represent the largest proportion of total PAHs, followed by medium-weight PAHs (7.1%), and high-weight PAHs (5.9%). Combustion-related PAHs during burning periods were 1.54-2.57 times higher than those during nonburning periods. The results of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absolute principal component scores (APCS) suggest that the primary pollution sources at the two sites are similar and include vehicle exhaust, coal/wood combustion, incense burning, and incineration emissions. Open burning of rice straw was estimated to contribute approximately 5.0-33.5% to the total atmospheric PAHs at the two sites.  相似文献   
240.
朱浩  彭雨  鄂加强  彭亮 《环境工程学报》2008,2(8):1083-1086
针对锌精馏铅塔动态过程中的非线性、非最小相位特征、不稳定性、时滞和负荷干扰,基于模糊控制策略下给出了锌精馏铅塔燃烧系统新的控制方法.运用模糊控制系统对锌精馏铅塔的烟气温度进行仿真研究和实时控制结果表明,该研究所设计的模糊控制器能够克服许多干扰因素,产生了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