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0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244篇
安全科学   48篇
废物处理   43篇
环保管理   58篇
综合类   326篇
基础理论   100篇
污染及防治   244篇
评价与监测   30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灾害及防治   3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61.
Tian X  Li T  Yang K  Xu Y  Lu H  Lin D 《Chemosphere》2012,87(11):1316-1322
Zinc pyrithione is used as an antifouling agent. However,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zinc pyrithione have recently been of concern. Zinc induces diverse actions during oxidative stress; therefore, we examined the effect of zinc pyrithione on rat thymocytes suffering from oxidative stress using appropriate fluorescent probes. The cytotoxicity of zinc pyrithione was not observed when the cells were incubated with 3 μM zinc pyrithione for 3 h. However, zinc pyrithione at nanomolar concentrations (10 nM or mo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lethality of cells suffering from oxidative stress induced by 3 mM H2O2. The application of zinc pyrithione alone at nanomolar concentrations increased intracellular Zn2+ level and the cellular content of superoxide anions, and decreased the cellular content of nonprotein thiols. The simultaneous application of nanomolar zinc pyrithione and micromolar H2O2 synergistically increased the intracellular Zn2+ level. Therefore, zinc pyrithione at nanomolar concentrations may exert severe cytotoxic action on cells simultaneously exposed to chemicals that induce oxidative stress. If so, zinc pyrithione leaked from antifouling materials into surrounding environments would be a risk factor for aquatic ecosystems. Alternatively, zinc pyrithione under conditions of oxidative stress may become more potent antifouling ingredient.  相似文献   
62.
63.
3种湿地填料对水体中氮磷的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污染水体中氮磷超标问题,以海绵铁、沸石、砾石为填料,采用等温吸附、吸附动力学模型的方法开展3种湿地填料对氮磷吸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1)填料对氮和磷的吸附均能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描述.理论上对磷的吸附量依次为海绵铁>沸石>砾石;对氮依次为沸石>海绵铁>砾石.(2)双常数、一级动力学和Elovich方程动力学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填料对氮磷的等温吸附动力学特征,其中Elovich方程对3种填料的磷的吸附动力学特征描述更准确;一级动力学方程对沸石的氮的吸附动力学特征描述最精准.(3)填料对氮磷的吸附过程呈现先快后慢的整体趋势.从对氮磷的吸附量、吸附速率看,海绵铁和沸石能够作为人工湿地的填料对污水进行处理,并且经济方面较便宜,取用方便.  相似文献   
64.
针对修复焦化厂高浓度多环芳烃污染土壤高成本的现实,采用以非食用性植物油、生物柴油、表面活性剂及其乳化合成的微乳液为淋洗剂,比较不同淋洗剂的淋洗效果。结果表明乳化合成的微乳液对焦化厂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总去除率高于单独使用表面活性剂为淋洗剂对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总去除率,说明生物柴油及植物油与表面活性剂乳化形成的微乳液对原污染土壤中的多环芳烃具有显著的增溶作用。1%TW-80和2.5%TW-80对土壤中多环芳烃总去除率分别为11%和14%;以2.5%TW-80为原料乳化合成的微乳液的淋洗去除率较以1%TW-80为原料乳化合成的微乳液高,总去除率分别为15%~30%和11%~18%;以生物柴油为原料乳化合成的微乳液的淋洗去除率较以植物油为原料乳化合成的微乳液高,分别为17%~30%和15%~23%,且对多环芳烃的去除率与其辛醇水分配系数(logKow)呈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5.
对采自胜利油田的采油废水,分别进行了聚硅硫酸铁(PFSS)絮凝法、微纳气泡法和絮凝-微纳气泡联合法处理,考察了处理过程对采油废水水质和所配制聚合物(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溶液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均可有效降低废水的矿化度、油含量和悬浮物含量,明显提高用其配制的聚合物溶液的粘度;联合处理效果明显高于单独采用絮凝或微纳气泡处理的效果。所处理后的废水可有望代替淡水用于油田现场配制聚合物驱油体系,在消除油田污水环境污染的同时,可节约淡水资源。  相似文献   
66.
填埋场中亚硝酸还原酶测定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填埋垃圾中的含氮化合物经一系列生物脱氮作用,最终使得填埋场中的氮素得以消减,在这一过程中亚硝酸还原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填埋场中的填埋垃圾为研究对象,在土壤亚硝酸还原酶测定方法的基础上,对亚硝酸还原酶活性测定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填埋垃圾中的亚硝酸还原酶活性测定的最优条件为:垃圾样品风干温度25℃,2mL的1%NaNO2溶液和2.5 mL的1%葡萄糖溶液,抽气5 min,置于25℃的培养箱中培养24 h。优化后的测定条件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27%,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精密度。  相似文献   
67.
在好氧反应器中,将海泥通过海水和营养物质培养成新型的活性污泥,在处理含盐废水时有较好的活性和沉降性能,对这种新型的活性污泥我们称其为海洋活性污泥。通过10周的培养,海泥的污泥体积指数(SVI)从最初的19 mL/g升高到70 mL/g,对有机废水处理12 h后高锰酸盐指数(CODMn)降解率达到90%,氨氮降解率达到45%。在污泥培养时,营养物质投加频率为一日一次最有利于污泥的培养,又葡萄糖比淀粉更有利于污泥的培养。对于含盐有机废水的处理,海洋活性污泥也比传统活性污泥有优势,甚至对于含盐量6%的高盐有机废水,处理12 h后能达到CODMn降解率达为70%,氨氮降解率达到30%。当NaCl浓度高于6%,海洋活性污泥仍具有一定的活性,但仍能观察到明显的抑制作用。此外,海洋活性污泥具有比传统活性污泥更强的盐度变化抗性,甚至在低盐度下盐浓度变化时,海洋活性污泥的氨氮降解稳定性也优于传统活性污泥。  相似文献   
68.
采油废水的深度处理回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气气浮—生物接触氧化—膜分离组合工艺深度处理采油废水。实验结果表明,出水水质满足热采锅炉进水要求。该法可年处理废水1.3×105m3,产水率按50%计,年节约新鲜水和废水回灌费用共计77.88万元,年节水效益为21.71万元。  相似文献   
69.
共代谢条件下丁基黄药的生物降解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微生物共代谢是降解废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重要方式。通过实验研究,比较了以丁基黄药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以及有共代谢基质存在下丁基黄药的降解过程。结果表明,共代谢显著提高了丁基黄药的降解率。在25℃条件下,以丁基黄药为唯一碳源和能源时,其降解率仅为43.1%;而利用葡萄糖作为共代谢基质,当葡萄糖质量浓度为0.20g/L时,振荡培养72h后丁基黄药的降解率可达65.2%;再加入微量的蛋白胨作为氮源后,丁基黄药的降解率可提高到73.5%;加入共代谢基质后微生物的适应期由原来的36h缩短至24h。共代谢是提高丁基黄药生物降解性能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0.
生态补偿机制要素、系统结构与概念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系统解析生态补偿机制概念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生态补偿机制的主体、对象、方式、标准、法律与政策等基本要素和系统结构,构建了包括补偿主体子系统、补偿对象子系统、补偿操作子系统和补偿保障子系统的生态补偿机制概念模型,该模型描述了生态补偿机制的自身运行方式和各个子系统之间的作用关系,最后指出科学构建和成功实践生态补偿机制亟待解决的若干核心问题和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