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4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27篇
安全科学   43篇
废物处理   50篇
环保管理   44篇
综合类   320篇
基础理论   126篇
污染及防治   212篇
评价与监测   26篇
社会与环境   25篇
灾害及防治   28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Wang C  Zhang S  Wang P  Hou J  Qian J  Ao Y  Lu J  Li L 《Chemosphere》2011,84(1):136-142
In this study, the alterations in nutrient elements content,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level and antioxidant response were studied in leaves of Vallisneria natans (Lour.) Hara exposed to salicylic acid (SA, 10 or 100 μM), or Pb (50 μM) or their combinations for 4 d. No significant alterations in Mn and Ca content were observed but content of Cu, Zn, Fe and P decreased in plants exposed to SA alone. SA application inhibited the uptake of Pb and partially reversed Pb-induced the alterations in Mn, Ca and Fe content in leaves of V. natans exposed to 50 μM Pb. The decreased chlorophyll (a + b) and increased malondialdehyde and O2− and H2O2 content were detected in plants exposed to 100 μM SA, 50 μM Pb, 10 μM SA + 50 μM Pb or 100 μM SA + 50 μM Pb. Application SA partially inhibited Pb-induced the increase of malondialdehyde, O2− and H2O2 content. 100 μM SA decreased the activity of NADH oxidase and the content of non-protein thiols, carotenoids and ascorbic acid and increased the content of dehydroascorbate in plants treated with or without Pb. SA alone decreased the ascorbate peroxidase activity and increased the catalase and peroxidase activity, while SA application increased catalase activity but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ascorbate peroxidase and peroxidase activity in V. natans exposed to Pb.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A involves in the regulation of Pb uptake, nutrient balance and oxidative stress.  相似文献   
62.
以大孔径SiO2为载体,通过钛酸丁酯溶液的浸渍、原位水解以及高温煅烧制备出大尺寸、大孔径的TiO2/SiO2光催化剂。利用自制空气净化装置对室内甲醛的清除进行研究,分别考察了TiO2的百分含量、紫外光光强、温度、湿度和空气流量等不同条件下TiO2/SiO2光催化剂对除去甲醛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从10~50℃依次升高,去除率逐渐下降。在相对湿度为50%,TiO2负载率为55.6%,流量为8 m3/h时,甲醛的最佳除去率达96.5%;经过7周时间的考察,发现TiO2/SiO2光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没有明显的下降。  相似文献   
63.
利用TiO2纳米管催化降解水中的4,4’-二溴联苯,对催化降解过程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TiO2纳米管对其有较高的催化降解效率且降解过程符合Langmuir—Hinshelwood动力学模式。不同光源、4,4’-二溴联苯的初始浓度、纳米管添加量和pH值对催化降解过程都有较大影响,其中pH值的影响最为明显。反应液在中性状态下的降解率明显低于pH=1或11的情况。在pH=1时,4,4’一二溴联苯的降解率达86%。  相似文献   
64.
新型结构ABR的设计与水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ABR自身的缺点,设计出一种新型结构的ABR.该反应器为双层结构,共有5部分组成,各部分容积各不相同.该反应器的设计思想是将ABR与生物滤池以及活性炭吸附等工艺相联合.这种设计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各工艺的优势,进而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通过脉冲响应实验对该反应器的水力特性进行研究,得出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下的停留...  相似文献   
65.
采用膜生物反应器(MBR)-反渗透(RO)工艺对印染废水进行了深度处理实验。原水经MBR系统处理后,COD去除率、ss去除率和色度去除率分别达89.9%、100%和87.5%。MBR系统处理出水进入反渗透(RO)系统进行处理,硬度去除率和除盐率分别达99.62%和99.64%,同时可进一步除去剩余的COD、色度。系统出水水质满足生产回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66.
研究了pH、接种量、无机盐(通过加入磷酸二氢钾进行无机盐补充)及DO等对产朊假丝酵母处理马铃薯淀粉废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为5.0、产朊假丝酵母接种量为10%(体积分数)、磷酸二氢钾(质量分散为0.1%)加入量为0.5 g/L、废水不灭菌的条件下,废水处理效果和产朊假丝酵母生长最佳.且当废水COD为5 074 mg/L时,COD去除率达到74.86%,同时可获得2.23g/L的单细胞蛋白.产朊假丝酵母处理马铃薯淀粉废水的最佳条件的实验研究对实现马铃薯淀粉废水资源化利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7.
双水相气浮浮选光度法处理环境水样中痕量土霉素残留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一种新型分离方法--双水相气浮浮选光度法,使其处理环境水样中痕量土霉紊(OTC)残留物,研究了其工作原理,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该方法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利用自制的双水相气浮浮选装置,选择四氢呋喃作亲水有机溶剂、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作分相剂,NaOH溶液调节pH,将Cu2+与OTC形成的疏水配合物浮选至有机相,实现OTC与水样分离.浮选完毕后,经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析,线性回归方程为A=1.532×105c+0.1230(其中:A为有机相的吸光度;c为水样的OTC摩尔浓度,mol/L),相关系数为0.9998,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4.8×10-7~7.3×10-5 mol/L,OTC加标回收率为99.5%~100.1%.  相似文献   
68.
以聚丙烯醛-异烟酰腙螯合树脂为高分子载体, 利用其活性基团对钯的选择性富集分离性能, 将金属元素钯键合到高分子载体上, 制备一种含钯树脂材料(树脂1), 并进一步原位还原得到还原态的载钯树脂(树脂2)。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等对以上2种含钯树脂材料进行了分析表征,并考察了它们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多溴联苯醚(PBDEs)的脱溴降解性能。结果表明,2种树脂对BDE209均有降解活性, 其中树脂1的降解性能比树脂2的降解性能要高, 树脂中钯的氧化形态可能对BDE209的催化降解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69.
采用新型膜蒸馏技术对水中As(III)与As(Ⅴ)的去除展开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膜蒸馏对水中As (III)及As (Ⅴ)具有较高的去除能力:当产水中砷含量超过10 μg/L时,原水中As (III)与As (Ⅴ)的浓度可分别高达40 mg/L和2 000 mg/L。局部润湿现象的存在导致As (III)及As (Ⅴ)跨膜至产水侧,PVDF微孔膜在溶液中的负电性以及As (III)与 As (Ⅴ)在溶液中存在形式的不同导致膜蒸馏对两者去除能力的差异。360 h连续运行过程中产水通量及电导率稳定,且整个过程中As (III)均低于检测限,说明PVDF微孔膜具有良好的疏水性和稳定的除砷性能。  相似文献   
70.
采用土壤柱试验研究了土壤渗滤对再生水中有机微污染物的去除性能。结果表明,土壤柱对再生水中的DOC、UV254、总氮和总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并具有较高的抗冲击负荷的能力;土壤表层10 cm厚度对DOC的去除起主要作用;UV254和AOX在土壤表层10 cm厚度降解效果不明显,随着深度增加去除率逐渐升高;液相色谱有机碳探测(LC-OCD)检测结果表明,土壤柱对溶解性有机物质的去除主要体现在对多糖物质的降解上,其次是有机酸类,对腐殖质也有一定的去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