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0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188篇
安全科学   53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51篇
综合类   418篇
基础理论   58篇
污染及防治   46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45篇
灾害及防治   4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31.
Currently, the blast furnace (BF) to basic oxygen furnace (BOF) is the dominant steel production route in the steel industry. The direct CO2 emission in this process system exceeds 1 t of CO2/t of crude steel produced. Different ferrous burden materials, for instance iron ore and scrap, can be used in various proportions in this steelmaking route. This paper analyses how energy use, conversion costs, and CO2 emissions can be influenced by the use of different ferrous burden materials when producing crude steel. An optimisation mixed integer linear programming (MILP) model has been applied for analysis. By the use of the optimisation model, it is possible to highlight some issues of special importance, such as best practices to increase production at low conversion cost, or best practices to increase production at low CO2 emission. It is found out that more benefits will be gained when using the system-oriented analysis to the steelmaking process. Furthermore, a comprehensive view of the trade-offs between the objectives of Cost and CO2 can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for decision makers to generate strategies under the future emission trading.  相似文献   
632.
楼板模板早拆施工技术是一种加快模板周转、降低施工成本的先进施工方法,是当前该领域研究和推广的重点.为了保证楼板模板早拆施工技术的安全度,进行了基于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最不利条件的混凝土楼板的模板早拆计算分析,从而界定了第一次拆模时混凝土强度值和拆模时间.简述了楼板模板早拆施工技术原理,归纳了楼板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中的各种最不利因素,讨论了模板早拆后楼板存在的破坏形态,针对最不利条件的楼板计算模型进行了数值分析,并进行了混凝土冷凝3d时的强度试验.研究表明,对于支承间距、板厚满足一定条件的楼板,其第一次拆模条件为混凝土强度值≥10MPa,且混凝土冷凝时间≥3d.  相似文献   
633.
按照河床形态、水文条件、排污口分布、支流状况等特点从长江万州段及长江支流苎溪河选取8个断面进行采样,对水样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的荧光光谱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利用日立F-4500荧光分光光度计对长江水、普通自来水和纯水在紫外光激励下产生的荧光光谱及其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同时,研究了不同水样、不同取样点的水体DOM的荧光特性和三维荧光光谱图.结果表明:长江水在波长290 nm左右的紫外光激励下能产生较强的荧光.荧光峰是350~550 nm范围的宽谱峰,荧光峰值波长在450 nm左右.但是不同取样点水样的荧光峰强度明显有差异,在4号、5号、2号取样点的水样荧光强度明显高于其他取样点,这与采样点附近污染源排放有明显的关系.该研究方法可作为鉴别水质污染的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634.
4种固定化藻类对污水中氮的净化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培养至对数末期的藻,采用海藻酸钙凝胶包埋固定,对人工污水进行静态模拟净化试验,研究了蛋白核小球藻、鱼腥藻、双对栅藻和突变衣藻4种藻在固定和悬浮状态下,对污水中的氨氮和硝酸氮的净化效率以及藻类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固定化藻细胞比悬浮态藻细胞具有生长更趋于稳定、藻类的活性保持时间更长的优势。4种藻类中,小球藻和鱼腥藻在污水中的生长状况更好,较适宜采用海藻酸钙凝胶包埋固定化技术。实验第5 d时,固定化小球藻、鱼腥藻、双对栅藻和衣藻对NH3-N去除率分别为91.9%、84.8%、68.3%和51.2%;对NO-3-N的去除率分别为85.1%、100%、96.9%和65.9%。固定化小球藻对NH3-N的去除效果最好,而固定化鱼腥藻对NO-3-N的去除效果最好。因此,小球藻和鱼腥藻更适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氮,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35.
重点企业与非重点企业由于其参与清洁生产审核的背景及初衷方面的本质差别,使其与二者相对应的审核验收也存在着较大的不同.相时于重点企业,目前对非重点企业审核验收的相关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尚存在一定的空白.探索性地通过对非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验收工作的特点、验收管理工作原则及验收形式的分析描述,为非重点企业的审核验收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36.
运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攀钢(集团)机制公司金工车间近23年来所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资料进行统计,并利用统计分析图对金工车间人身伤害事故的月度变化趋势、时段分布、伤害部位及事故原因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揭示金工车间人身伤害事故发生的规律,并提出安全管理建议,希望为机制公司及金工车间预防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637.
采用正交试验研究萃取剂类型、萃取剂体积、分散剂类型、分散剂体积、溶液pH值、离子强度和萃取时间对水样中痕量十溴联苯醚(decaBDE)分散液液微萃取(DLLME)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子强度对萃取回收率(ER)的影响非常显著,而分散剂体积与萃取剂体积交互作用的影响不显著.通过极值法确定的decaBDE分散液液微萃取条件下的萃取回收率为88.24%.以正交试验数据为训练样本,以分散剂体积、萃取剂类型、pH值、离子强度及萃取时间为输入,萃取回收率为输出,建立了影响decaBDE分散液液微萃取的BP神经网络模型.模型检验样本预测输出值和试验值的决定系数为0.873 4,表明模型可以预测水样中decaBDE分散液液微萃取的回收率.采用遗传算法工具箱对建立的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优化求解,得到的优化分散液液微萃取条件下的decaBDE萃取回收率平均值为99.94%,比通过极值法确定的萃取回收率提高10%以上.  相似文献   
638.
企业职业危害综合评价和风险分级系统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我国企业职业危害形势依然十分严峻,2007年共诊断各类职业病14296例,较2006年增加了24.11%。由于国家在一段时期内不太可能大幅度增加监管人员数量,因此,实施企业职业危害分级监管成为职业危害监管工作的一个紧迫需求。本文从提高企业监管信息化水平角度出发,开发企业职业危害综合评价和风险分级系统。系统即可为政府实施职业危害分级监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也可应用在企业的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管理工作中,从而提高政府和企业职业危害管理工作技术水平和效率。  相似文献   
639.
Wang HC  Hwang JF  Chi KH  Chang MB 《Chemosphere》2007,67(9):S177-S184
The PCDD/F concentrations and removal efficiencies achieved with air pollution control devices (APCDs) during different operating periods (start-up, normal operation, and shut-down) at an existing municipal waste incinerator (MWI) in Taiwan are evaluated via stack sampling and analysis. The MWI investigated is equipped with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s (EP), wet scrubbers (WS), and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system (SCR) as APCDs. The sampling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CDD/F concentrations at the EP inlet during start-up period were 15 times higher than that measured during normal operation period. The PCDD/F concentration observed at shut-down period was close to that measured at normal operation period. The CO concentration was between 400 and 1000 ppm during start-up period, which was about 50 times higher compared with the normal operation. Hence, combustion condition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PCDD/F formation concentration during the waste incineration process. In addition, the distributions of the PCDD/F congeners were similar at different operating periods. During the normal operation and shut-down periods, the EP decreases the PCDD/F concentration (based on TEQ) by 18.4-48.6%, while the removal efficiency of PCDD/Fs achieved with SCR system reaches 99.3-99.6%. Nevertheless, the PCDD/F removal efficiency achieved with SCR was only 42% during the 19-h start-up period due to the low SCR operating temperature (195 degrees C).  相似文献   
640.
珠海—澳门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述了恢复和建设珠海-澳门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能性,并提出了恢复和建设珠海-澳门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