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4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480篇
安全科学   97篇
废物处理   56篇
环保管理   115篇
综合类   781篇
基础理论   212篇
污染及防治   411篇
评价与监测   94篇
社会与环境   50篇
灾害及防治   5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为了研究河流水质受到流域环境背景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运用 TM影像和 SPOT影像 ,在地图资料、统计资料以及实测资料的基础上 ,结合遥感和 GIS技术 ,对基隆河水质及其与环境背景和城市污染的关系做了分析 .根据遥感影像灰度值与水体反射率和水中悬浮固体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运用 SPOT影像和实测数据将基隆河悬浮固体含量分为 4级 .并进行了基于 GIS专题信息的基隆河流域环境遥感制图 ,通过水体悬浮固体浓度等级与环境背景、排污口的比较 ,通过计算各等级水体与各种环境背景相邻的边界长度 ,得出基隆河悬浮固体含量主要受环境背景和城市排污的影响 .  相似文献   
962.
利福平生产的废水COD高达6万,用PFS、C-PAM脱稳,密集网捕式絮凝处理后,COD去除率达27%,BOD5/CODCr从0.19上升到0.32.絮凝前后水质和色谱分析表明,絮凝后5种有机物去除效率均在22%以上,使生化处理成为可能,进生化池废水经稀释后,用活性污泥法处理9天后,COD从1.5万降至COD<300mg/L,达到治理要求.  相似文献   
963.
长寿食品     
绿茶:含茶多酚,可抗癌。研究表明,每天喝4杯绿茶,癌细胞不分裂,即使癌细胞分裂也要推迟9年以上。在日本,小学生每天到学校就要喝杯绿茶。绿茶中含氟能坚固牙齿,终生受益。绿茶中含单宁酸,可提高血管韧性,脑血管不易破裂。  相似文献   
964.
为了解电子废物不当处置活动对小流域内水体沉积物金属污染的影响,采集了位于广东省清远市龙塘镇和石角镇的电子废物焚烧和酸解活动核心区内水塘和水库的0~40cm沉积物以及附近河流大燕河表层(0~5cm)沉积物样本,分析了样本中的金属(水塘、水库:Zn、Cu、Pb、Cd、Cr;大燕河:Zn、Cu、Pb、Cd、Cr、Ni、Mg、Mn)含量.作为对照,对珠江口伶仃洋沉积物中的5种重金属(Zn、Cu、Pb、Cd、Cr)含量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核心区内,5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在接近酸解作坊的水塘沉积物中呈Cu(766.16mg·kg-1)>Zn(181.12mg·kg-1)>Pb(129.56mg·kg-1)>Cr(1.89mg·kg-1)≈Cd(1.12mg·kg-1),在其下游的水库沉积物中呈现相同的规律,但水塘沉积物的Cu、Zn、Pb含量均高于水库.水塘、水库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分布规律明显不同于伶仃洋沉积物,与伶仃洋沉积物相比,核心区水体沉积物Cu含量特别高,是伶仃洋沉积物的7~17倍,Pb和Cd则分别是伶仃洋的2.3~3.0倍和1.9~2.4倍,Zn、Cr含量与伶仃洋沉积物相近.2)Zn含量在核心区水体沉积物中均呈现出在20.0~30.0cm深度最高的趋势,Cu、Pb含量在水库沉积物中也有类似的表现,说明该深度的沉积物可能是电子废物回收处置活动最频繁的时期形成的,近年来随着政府取缔工作的加强,电子废物非法处置活动的减少,Zn、Cu、Pb含量有明显的下降.3)大燕河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Zn、Cu、Pb、Cr、Cd、Ni)的总含量表现为中游下段(1261.3mg·kg-1)>中游中段(1049.2mg·kg-1)>中游上段(401.8mg·kg-1)>上游(364.6mg·kg-1)>下游(215.4mg·kg-1).Cu、Zn、Pb和Cr含量均在中游下段的沉积物中出现最大值,次大值出现在中游中段,Ni、Cd在中游中段出现最大值,次大值出现在中游下段.中游中、下段沉积物中金属含量最大值和其上游(或中游上段)河段含量最低值的比值呈现Cu(10.1)>Cr(7.8)>Zn(3.8)>Cd(2.0)>Pb(1.9)>Ni(1.8),显示这些重金属主要从中游中、下段进入大燕河沉积物,其中Cu污染最为严重,而Cr污染可能与水土流失或当地其他活动释放的Cr有关.4)比较流域内土壤和各种沉积物以及伶仃洋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构成比例发现,核心区土壤和沉积物以及大燕河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具有明显的同源性.随着离源区距离的增加,重金属的构成比例中最明显的变化是Cu的比例下降以及Zn的比例上升。  相似文献   
965.
深圳市大气降水化学组成演化特征分析:1980-2004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定量分析大气降水化学组成的长期变化特征, 采用深圳市1980-2004年的大气降水化学资料进行研究, 所有样品都分析了pH、Cl-、F-、SO42-、NO3-、NH4 、Na 、K 、Ca2 和Mg2 等指标.结果表明: (1) 研究时段内, 降水pH随着时间呈逐渐下降趋势,且pH值在大部分年份均低于5.6, 最低值仅为4.49, 从而对环境酸化产生明显的影响;降水pH还具有较大的时空变异性, 南山和宝安区的pH值低于其它四个区;在月度变化上, 夏秋季节的pH值低于春冬季节.(2) SO42-是降水中最主要的阴离子, 占降水中总离子质量的31.34%~38.95%, 且SO42-对降水酸度的贡献随着时间呈下降趋势;NO3-是除SO42-外最重要的酸根离子, 其浓度随着时间呈上升趋势, 从而对降水酸度的贡献逐渐增强.(3) Ca2 是降水中最主要的阳离子, 占降水中总离子质量的14.34%~20.24%.Na 是除Ca2 外最重要的阳离子, 其浓度随着时间呈增加的趋势, NH4 的浓度则随着时间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4) 降水化学组成受到人为源的强烈影响, 在研究时段内, 人为源呈现上升的趋势, 地表源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海洋源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5) 研究区的降水化学组成有明显的季节和区域差异, 春季和冬季离子含量较高, 在夏季较低;南山区、龙岗区降水中离子浓度高于福田区、盐田区、宝安区和罗湖区.  相似文献   
966.
对广州市不同功能区秋季大气颗粒物显微组分的优控多环芳烃的研究表明,颗粒物显微组分主要是碳球,微粒有机质,有机质碎屑,各种矿物,生物碎屑等,不同功能区颗粒物组分的组 合有所差异。它们主要来源于人为,地质和生物成因。研究区检美国环保局提出的优控制PAH为15种,其浓度为27.38-228.56ng/m^3,且随功能区不同的而变化。碳球、闰有机质和有 机质碎屑百分含量与优控多环芳烃浓度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67.
中国的环境政策效应与污染治理效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简述环境政策和管理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对基产生的效应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经济改革促进了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新举措初见成效,但污染治理任务仍然十分艰巨。通过对各省区环境治理投资效果分析,提出未来环境政策和治理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1)重新设计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将它们与污染物总量控制战略结合起来(2)改善排污收费制度,由超标收费向排污收费转变;由单一浓度收费向浓度与总量相结合转变;由单  相似文献   
968.
针对工业固体废物如何进行容量总量控制的问题,在研究工业固体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污染迁移转化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对工业固体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大气、地表水体、地下水和在生物体内积累的相对容量总量控制概念,并探讨了城市或区域工业固体废物容量总量控制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969.
用冲突分析理论分析了社会发展与环境资源冲突的典型案例——济南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置场的选址问题,预测了这一冲突的发展,研究设计了解决这一冲突问题的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970.
生态区划的原则及其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加,使得全球和区域性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尖锐,从而严重地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如何协调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维护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对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及其演变规律进行细致地研究,进而划分不同的区域,提出生态环境的整治方案,这正是生态区划的研究内容。本文对生态区划的目的、原则和依据、划分的指标体系、生态区划的要素及特征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同时指出在我国经济发展的今天进行生态区划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