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13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篇 |
废物处理 | 2篇 |
环保管理 | 2篇 |
综合类 | 20篇 |
基础理论 | 11篇 |
污染及防治 | 8篇 |
评价与监测 | 2篇 |
灾害及防治 | 2篇 |
出版年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3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1篇 |
2008年 | 1篇 |
2007年 | 1篇 |
2005年 | 1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1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4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
建立了以环己烷为萃取剂、气相色谱法(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测定水质样品中可萃取性石油烃(C_(10)~C_(40))的分析方法。以正构烷烃混合标准溶液为定性和定量校准标准,以色谱峰面积总和与混合标准溶液总浓度建立校准曲线进行外标法定量。方法检出限为0.01 mg/L,经验证方法精密度和准确度良好。同时,分别以气相色谱法和红外光度法测定了地表水、污水处理厂出水、海水和化工废水等实际样品,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可萃取性石油烃C_(10)~C_(40)的碳数范围内,气相色谱法的测试结果与红外光度法无明显差异,有较好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太湖流域局部水质状况有所改善,但太湖藻型生境条件还未根本改变,水污染防治任务依然艰巨。确保太湖湖体水质稳定达标,尤其是加强对太湖重点湖区和水源地重点污染物的调查研究十分重要。在此背景下,本文调研了太湖重点湖区和水源地水质概况、藻毒素污染时空分布特征、环境影响因子和迁移转化规律,并总结了藻毒素的环境和健康风险研究的最新进展,指出了太湖西部湖区和饮用水源地的主要环境风险,以及未来太湖藻毒素污染相关研究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以期为促进太湖流域重点污染物的控制和治理,确保太湖饮用水源地安全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4.
汞矿区大气汞的流通量与汞干湿沉降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应用FluxChamber技术评价汞矿,矿渣及附近土壤表面汞的流通量,表明,土壤表面汞的流通量平均为173.5ng.h^-1.m^-2,矿均为236.6ng.h^-1.m^-2,原矿平均为70ng.h^-1.m^-2。 相似文献
15.
16.
常用农药助剂类产品对水生生物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药助剂是在农药制剂加工和使用中加入的除农药有效成分以外的其他辅助物质的总称。农药助剂在提高农药制剂药效、改善药剂性能、稳定制剂质量和降低活性成分危害等方面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几乎所有化学合成的农药原药都需添加农药助剂成为具有实际使用价值的农药制剂。农药助剂本身虽不具备对靶标生物的杀灭作用,但并不意味着其对环境或人体不具有危害性,部分现今仍在流通使用的农药助剂可导致健康危害,如致癌、致畸、致突变、危害神经系统,具有内分泌干扰作用等。截止目前,由于农药施用带来的农药助剂的危害问题很少引起研究人员关注,我国在农药助剂管理方面还是空白,亟需引起管理部门的重视并制订相关的防控法规。农药助剂种类繁多,我国习惯上将其分为非表面活性剂和表面活性剂两大类。本文总结了包括常用溶剂,非离子型、阳离子型和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内的常用助剂对藻类、大型溞和鱼类等水生生物的急慢性毒性效应,并综述了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类助剂及其降解产物对水生生物的内分泌干扰效应。鉴于农药助剂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健康风险,本文还提出了我国农药助剂环境安全管理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7.
等温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甲基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样品采用碱消化,室温下在pH=4.9时进行乙基化反应,氢气为载气,Carbotrap富集有机态汞,等温气相色谱(GC)分离,用冷原子萤光仪(CVAFS)测定。方法检出限20pg。线性范围100~600pg。回收率在95%~105%之间。 相似文献
18.
随着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的持续使用与排放,世界各地的地表水、海水、地下水、污水厂进出水中均已频繁检测到该类药物,这对生态系统中各种非靶标生物造成了一定威胁.本研究评价了两种典型的非甾体抗炎药-双氯芬酸(Diclofenac)和醋氨酚(Acetaminophen)对中国特有物种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早期生活阶段的毒性效应.实验结果显示,醋氨酚的毒性较弱,当浓度达到48.4 mg·L-1(NOEC)时,稀有鮈鲫的孵化率、死亡率、异常率、全长和干重均未表现出明显的中毒症状;而双氯酚酸的毒性则较强,当浓度达17.8 mg·L-1(LC10)时,即可导致稀有鮈鲫孵化率下降,当浓度达到10.2 mg·L-1(LOEC)时,即可造成幼鱼外观和行为的显著异常,表明双氯芬酸对稀有鮈鲫的孵化和生长均产生了一定的致毒效应.同时,根据稀有鮈鲫和几种常用模式生物之间的孵化率、孵化后存活率、体长和双氯芬酸敏感性的比较结果,可认为稀有鮈鲫适用于污染物对鱼类早期生活阶段毒性效应的评估. 相似文献
19.
中温厌氧工艺合理温度上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用UASB对厌氧中温工艺的最高适宜温度进行的试验研究。试验用配制的酒精废水为处理基质 ,厌氧颗粒污泥作为菌种 ,进水CODcr为 5 0 0 0mg/L ,水力停留时间为 2 4h ,有效容积负荷为 5kgCODcr/m3 ·d。实验结果表明 ,中温厌氧工艺能稳定运行的最高运行温度上限为 4 2℃。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特钢方坯连铸机水,用添加水稳药剂和用次氯酸钠杀菌灭藻的处理技术,使水质稳定从而保证了特钢方坯连铸机的用水系统安全运转.经过多年的运行考核,数据稳定,连铸机用水安全正常.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