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80篇
  免费   622篇
  国内免费   2332篇
安全科学   591篇
废物处理   286篇
环保管理   530篇
综合类   4345篇
基础理论   1074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689篇
评价与监测   403篇
社会与环境   571篇
灾害及防治   244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74篇
  2022年   451篇
  2021年   434篇
  2020年   424篇
  2019年   337篇
  2018年   338篇
  2017年   412篇
  2016年   419篇
  2015年   460篇
  2014年   505篇
  2013年   625篇
  2012年   578篇
  2011年   561篇
  2010年   447篇
  2009年   424篇
  2008年   464篇
  2007年   353篇
  2006年   383篇
  2005年   264篇
  2004年   216篇
  2003年   217篇
  2002年   198篇
  2001年   165篇
  2000年   173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108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3篇
  1986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2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工作安全分析(简称JSA)作为有效的危害识别和风险控制工具被广泛使用,但基层班组员工所做JSA的质量一直不高,具体表现为员工虽然清楚JSA的各个环节,却不能高质量的完成.尽管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基层员工文化素质低,文字表达能力差有关,但也是管理者缺乏具体和优秀的指导所致.针对实施JSA的各个环节,分析制约质量提升的具体原因,以标准规范为基础提出具体可行的改进措施,实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2.
以翻车卸料过程为研究对象,结合翻车工艺流程和翻车机室结构特点建立粉尘控制模型,采用电场力作用对飘尘进行抑制,理论分析了电场力的抑尘效果,研究表明,电场力抑尘率在80%以上。将1μm以上粉尘控制在料斗壁内,收尘场强必须达到74 kV/cm。并利用电凝聚原理对模型进行改造,计算表明,模型除尘效率能提高1.3%~3.3%。  相似文献   
23.
高可视服装国际标准ISO 20471:2013正式生效,该标准规定了警示服的设计和材料的性能要求,以保证使用者在高风险环境中的日间夜间条件下的可视性。该标准相对于曾经执行的标准EN 471:2003+A1:2007进行了多处修改和调整,了解这些标准中的变化对于出口欧盟等国家的成衣制造商应对服装的设计和材料的要求将有非常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4.
采用体元技术建立滑坡体真三维模型,通过基本三棱柱体构建具有复杂曲面结构的空间组合体,每个单元都赋予不同的属性,为滑坡体三维稳定性分析提供基本的前、后处理功能.以此为基础,并结合三维极限平衡分析计算方法,开发了相关的滑坡三维模拟与稳定性分析软件,并成功应用于清江库岸大型滑坡的三维仿真计算.  相似文献   
25.
本研究对广东一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河流氟喹诺酮类(Fluoroquinolones,FQs)抗生素进行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性定量分析9个沉积物样品和5种鱼肉及1种鱼内脏中3种FQs—诺氟沙星(Norfloxacin,NOR)、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IP)、恩诺沙星(Enrofloxacin,ENR)的残留特征,并与沉积物中有机质、总氮、总磷进行Pe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河流沉积物各点平均值NORCIPENR,最大含量分别为:NOR248.25 ng·g-1,CIP 158.69 ng·g-1,ENR 56.81 ng·g-1;FQs和沉积物有机质、总磷相关系数平均为0.946、0.968(p0.01);5种鱼的鱼肉中FQs的含量可能高于或低于沉积物中FQs含量均值;鳙鱼内脏FQs含量是鱼肉中的3.21~9.53倍.研究结果对保障饮用水安全及水产品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6.
巢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生物有效性与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巢湖表层沉积物为对象,对重金属(Cd、Cr、Cu、Zn、Ni和Pb)总量及形态进行分析并运用潜在风险指数法和风险评价编码两种方法对巢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巢湖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表现为西部湖区高,东部湖区低的特征,其中南淝河入湖区重金属含量是全湖的1.09~1.21倍.BCR形态分析表明,巢湖表层沉积物中Cr、Ni和Cu以残渣态为主(分别占总量82.99%、63.63%和54.25%),Cd和Zn以弱酸提取态为主(分别占总量55.96%和35.84%),Pb以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为主(分别占总量39.66%和24.56%).潜在生态风险危害指数(RI)表明,南淝河入湖河口区域具有较大生态风险(RI值范围为351.54~381.17).风险评价编码方法(RAC) 的结果显示,Cd处于极高风险水平,Zn基本处于高风险水平,Cu 和Ni处于中低风险,Pb处于低风险水平,Cr各采样点均处于无风险.因此, 对需着重考虑对南淝河入湖湖区的Cd和Zn元素的重点治理.  相似文献   
27.
以氯化铁为铁源,硼氢化钠为还原剂,壳聚糖为稳定剂,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壳聚糖稳定纳米铁(CS-nZⅥ);研究了印染废水中常见助剂NaNO3、Na2SO4、NaH2PO4、K2Cr2O7、EDTA二钠盐存在下,超声波辅助CS-nZⅥ对酸性品红(AF)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15 min,0.01 g CS-nZⅥ对25 mL、100 mg/L AF的去除率高达99.9%;各种助剂的存在使得纳米铁表面不同程度失活,阻碍反应的进行,使得AF的去除率下降。NaNO3、K2Cr2O7、EDTA二钠盐与纳米铁发生反应,与AF存在明显的竞争作用。重复利用实验表明,CS-nZⅥ重复利用7次仍具有一定的反应活性。此外,CS-nZⅥ对加标(50 mg/L)实际废水中AF的去除率达到99%以上,表明CS-nZⅥ是一种潜在的环境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28.
铝、铁共聚作用的化学特征及晶貌研究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通过对铝,铁水解共聚物的合成制备及其水解共聚合过程电位滴定的研究,并通过扫描电镜对其共聚物样品的晶貌观测,nAl/nFe的点能谱及结构组成的红外光谱测定,对铝铁共聚作用的化学特征及其晶形貌象,共聚作用进行了研究及讨论,为深入研究铝无机共聚溶液体系化学形态组成及其絮凝剂的提供了的基础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9.
镍基催化剂对污泥微波热解制生物气效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污水污泥减量化、无害化及资源化的目标,在微波热解污水污泥基础上,进行了镍基催化剂对制取生物气效能影响的研究。采用元素分析对污泥元素进行检测,气/质联用分析(GC-MS)和气相色谱(GC)对热解生物气的组成和含量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镍基催化剂的添加对微波热解污水污泥制取生物气有较大促进作用。5%添加量与800℃热解终温条件下具有最佳催化效果:生物气中H2、CO产量最大,H2产量由29 g/kg增加到35.8 g/kg,提升23.4%,CO产量由302.7 g/kg增加到383.3 g/kg,提升26.6%;同时催化剂还能提高热能利用效率,降低热解终温,即5%添加量在700℃热解终温时可达到空白800℃时的产气效果;镍基催化剂主要在500~600℃时发挥催化作用,加快了H2和CO的释放。微波热解污泥制取的生物气具有产量大、富含H2与CO等优点,可推动污水污泥的资源化进程。  相似文献   
30.
As the biggest iron and steel producer in the world and one of the highest CO2 emission sectors, China's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is undergoing a low-carbon transition accompanied by remarkabl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investment adjustment, in response to the macroeconomic climate and policy intervention. Many drivers of the CO2 emissions of the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have been explored, but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O2 abatement, investment and technological expenditure, and their connections with the economic growth and governmental policies in China, have not been conjointly and empirically examined. We proposed a concise conceptual model and an econometric model to investigate this crucial question. The results of regression, Granger causality test and impulse respons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echnological expenditure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CO2 emissions, and that investment expansion showed a negative impact on CO2 emission reduction. It was also argued with empirical evidence that a good economic situation favored CO2 abatement in China's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while achieving CO2 emission reduction in this industrial sector did not necessarily threaten economic growth. This shed light on the dispute over balancing emission cutting and economic growth. Regarding the policy aspects, the year 2000 was found to be an important turning point for policy evolu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in China. The subsequent command and control policies ha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CO2 abate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