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74篇 |
免费 | 593篇 |
国内免费 | 86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99篇 |
废物处理 | 158篇 |
环保管理 | 309篇 |
综合类 | 1889篇 |
基础理论 | 697篇 |
污染及防治 | 1017篇 |
评价与监测 | 226篇 |
社会与环境 | 140篇 |
灾害及防治 | 9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2篇 |
2023年 | 112篇 |
2022年 | 186篇 |
2021年 | 177篇 |
2020年 | 167篇 |
2019年 | 127篇 |
2018年 | 149篇 |
2017年 | 185篇 |
2016年 | 193篇 |
2015年 | 176篇 |
2014年 | 234篇 |
2013年 | 334篇 |
2012年 | 278篇 |
2011年 | 292篇 |
2010年 | 249篇 |
2009年 | 246篇 |
2008年 | 241篇 |
2007年 | 218篇 |
2006年 | 187篇 |
2005年 | 150篇 |
2004年 | 104篇 |
2003年 | 122篇 |
2002年 | 92篇 |
2001年 | 78篇 |
2000年 | 76篇 |
1999年 | 57篇 |
1998年 | 62篇 |
1997年 | 47篇 |
1996年 | 49篇 |
1995年 | 33篇 |
1994年 | 27篇 |
1993年 | 22篇 |
1992年 | 30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18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76年 | 1篇 |
1973年 | 2篇 |
197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8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添加剂升温烧蚀法在制备新型介孔水环境净化材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探索了一种破坏式造孔与有机复合相结合的新方法以制备介孔复合水环境净化材料,使最终产品成为一种具有广谱孔结构分布的复合环境材料。详细介绍了该方法的第二步工艺即添加剂升温烧蚀法,在优化后的最佳条件下,产品的孔径得到了进一步扩大,其中部分孔道直径可达至介孔级,同时材料的表面得到了进一步活化。经此步工艺后,所制备的中间产品染料吸附量是原材料的194倍,是酸洗刻蚀后产品的122倍;24h吸湿率是原材料的38倍,是酸洗刻蚀后产品的19倍。 相似文献
73.
74.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Green building development(GB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efficiency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CEEOCI), and... 相似文献
75.
利用静态箱法研究了夏季降雨对上海市城市草坪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晴天上海市城市草坪是N_2O和CO_2的源,CH_4的汇;降雨会削弱N_2O和CO_2排放,使得草坪由CH_4的汇转变为排放源。N_2O通量在晴天和雨后分别为1.37±3.47和1.06±2.67μmol/(m2·h),CO_2通量在晴天和雨后分别为13.33±8.59和6.46±2.61mmol/(m~2·h),CH_4通量在晴天和降雨后分别为-0.08±3.77和0.22±6.27μmol/(m~2·h)。明暗箱对比实验显示,草坪生态系统能有效缓解土壤对大气N_2O和CO_2的贡献。N_2O和CO_2通量与光合有效辐射和温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CH_4和二者相关性不显著。降雨通过降低光合作用和温度,间接削弱城市草坪CO_2和N_2O的排放。降雨可能通过提高含水率抑制城市草坪对CH_4的吸收,促进其排放。 相似文献
76.
77.
78.
79.
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及其综合评估--以湖南湘西贫困地区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依据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固有的制约因素,特殊的内涵与目标,首次利用压力(Pressure)——状态(State)——响应(Respons)模型,构建了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并采用专家咨询与定量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南湘西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水平作了实证评估与分析。 相似文献
80.
城市旅游业作为城市服务业的重要部门,是推动城市发展的后续动力。运用信息熵赋权法和TOPSIS法相结合,从经济水平、社会发展、公共交通、城市绿化、环境保护、旅游发展6个方面对长江三角洲2003年和2008年的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的协调性进行分析,借助ArcGIS软件的空间聚类法分析了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协调水平的空间格局及演变,最后探讨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16城市的城市旅游协调水平在研究期间相对稳定,具体可被划分为4个等级,第一、二等级城市数量较少,得分显著高于第三、四等级城市。城市旅游协调水平空间上存在较大差异,北部城市得分高于南部城市,基本格局保持稳定,呈现以上海、南京、杭州三个城市为核心向外围边缘城市的空间衰减。产业发展、城市旅游发展模式、城市旅游重大项目投资、区位条件是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协调水平产生空间分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可制定以城市旅游发展为手段的方式推动城市发展,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