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46篇
安全科学   16篇
废物处理   20篇
环保管理   16篇
综合类   126篇
基础理论   56篇
污染及防治   66篇
评价与监测   19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采用盆栽试验结合形态分析技术研究了北方地区常见农作物对污染土壤中铅(Pb)、锌(Zn)的形态转化及其植物有效性的影响。土壤Pb、Zn形态分析结果显示,与非根际土壤相比,多数作物根际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有机质结合态Pb比例降低,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残渣态Pb则显著增加;Zn则表现为可交换态比例略呈降低趋势,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与有机质结合态升高,残渣态Zn则大幅下降。这提示,作物根际土壤Pb存在由松结合态向紧结合态转化的现象,从而植物有效性降低;而根际土壤Zn的形态变化则与Pb相反,即由紧结合态向松结合态转化,相应地提高了Zn的植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72.
生物-微电解组合工艺处理染料废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上流式污泥床过滤器(upflow blanket filter,UBF)+曝气生物滤池(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BAF)+微电解的组合工艺,对盐度接近2%、色度和COD分别约为8000倍和600.5mg/L的染料废水进行处理。经过连续120d的稳定运行后,组合系统处理效果良好,脱色率和COD去除率分别达到99%和75%以上。UBF和微电解单元均可以大幅度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有利于进一步的生物处理。UV—Vis扫描和GC—MS分析表明,该组合工艺能破坏染料的发色基团和共轭双键,并能高效降解原水中的酚类、氯代有机物和复杂的杂环类化合物。实验结果表明,UBF+BAF+微电解的组合工艺是处理染料废水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3.
74.
由于降水的随机性,处理农业或城市径流的人工湿地通常在进水水量波动的非稳态条件下工作.为研究在非稳态条件下人工湿地的水流规律,在基于时间轴的多点示踪剂试验的基础上,利用RTD(水力停留时间分布)探讨了单峰和双峰两种水力冲击非稳态条件下水平潜流人工湿地中的水流规律.结果表明,非稳态过程的水量变化对不同时刻流入人工湿地的液体的RTD影响明显.用基于出水流量的非线性无量纲时间变量(φ)对原始RTD进行归一化处理,所得的RTD浓度曲线[C'(φ)]在整个非稳态过程中相对稳定,具有相似的倾斜度、峰值时间(单峰冲击下为0.83~1.00,双峰冲击下为0.87~1.08)、重心位置(单峰冲击下为1.08~1.25,双峰冲击下为1.05~1.25)及相关统计学参数,表现出一种独立于流量变化之外的相对稳定的特征水流规律.与稳态基流量下的tmean(平均停留时间)相比,水力冲击使人工湿地tmean呈冲击前持续缩短、冲击后又快速回升的趋势(单峰、双峰冲击下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分别约为30和32 h);而tmean'(归一化平均停留时间)在非稳态过程中却相对稳定(单峰、双峰冲击下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分别约为0.15和0.20),适合作为非稳态下表征人工湿地水流规律和停留时间的特征参数.研究显示,归一化RTD易于模拟,可用其描述非稳态下人工湿地的水流规律以及水流规律对污染物接触反应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75.
综述了近30年来国内外关于生物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BVOCs )排放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包括BVOCs排放的化学组成、影响排放的主要环境因素和排放模式的建立及其应用等。重点探讨BVOCs排放在空气质量模拟应用中的重要性,提出一些值得注意的关键点。最后从BVOCs排放模式机理、基础数据和大气化学输送模式对BVOCs排放处理等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6.
大气中的VOCs和NOx在发生光化学反应后不易沉降,易造成大气能见度差等现象.“十二五”期间中国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开展了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防治工作,依据环境管理的需求,天津市开展了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标准制定与污染源在线监控技术研发,建立VOCs综合控制指标和苯系物单项控制指标,覆盖全部工业VOCs排放行业,推行VOCs在线监测与无组织泄漏检测,研发监测数据具有代表性和可比性、低成本、安全性高且易推广的VOCs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77.
比较了大气污染排放清单与环境统计报表的数据采集思路和方法,基于2016年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的排放清单和同年环境统计数据,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相关分析,在总体、城市和行业层面,对SO_2、NO_x、VOCs等3项污染物排放指标的差异性和一致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排放清单与环境统计数据有显著差异,多数情况下,排放清单数据高于环境统计,两者同时具有显著正相关,因此,差异为系统性偏差。建议加强环境统计与排放清单之间的数据共享、交互验证和相互融合,促进两者核算方法的共同完善,减少数据的多源冲突,最终建立一个统一的数据体系作为环境管理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8.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The anionic surfactant SLES (sodium lauryl ether sulfate) is an emerging contaminant, being the main component of foaming agents that are increasingly...  相似文献   
79.
本研究利用荧光区域积分法考察了在水体冻结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组分中荧光物质的迁移转化.同时,利用XAD树脂,将DOM分为3个部分:疏水性有机酸(HPO-A)、过渡亲水性有机酸(TPI-A)和亲水性有机物(HPI).结果表明,在水体冻结过程中,HPO-A、TPI-A和HPI的DOC浓度在水相中逐渐增加,而在冰相中先减少后增加,并且这3种DOM组分在冰、水两相间的分配系数排序为:HPITPI-AHPOA.在水体冻结过程中,水相中HPO-A和HPI的总累计荧光强度(ΦT,n)值,以及冰相中3种DOM组分的总ΦT,n值随冻结时间的变化趋势均为先降低后升高.在水体冻结过程中,水相中3种DOM组分的类腐殖酸荧光峰发生蓝移.冻融作用导致HPO-A和HPI的荧光性降低.与HPO-A和HPI相比,TPI-A的荧光性受冻融作用的影响相对较小.此外,在4类荧光物质中,冻融作用对DOM组分中的类富里酸荧光物质和类腐殖酸荧光物质的影响较显著.  相似文献   
80.
In recent years, Dechloranes have been widely detected in the environment around the world.However, understanding and knowledge of Dechloranes in remote regions, such as the Arctic,remain lacking. Therefore, the concentrations of 5 Dechloranes in surface seawater, sediment,soil, moss, and dung collected from Ny-lesund in the Arctic were measured with the concentrations 93 pg/L, 342, 325, 1.4, and 258 pg/g,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much lower than those in Asian and European regions. The mean ratios of anti-Dechlorane Plus(DP) to total DP(fanti) in seawater, sediment, soil, moss, dung, and atmospheric samples were 0.36, 0.21, 0.18,0.27, 0.66, and 0.43, respectively.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main source of DP in seawater,sediment, soil, and moss was long-range atmospheric transport. However, the ratio identified in dung was different, for which the migration behavior of the organism is probably the main source of D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