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5篇
  免费   185篇
  国内免费   559篇
安全科学   223篇
废物处理   81篇
环保管理   149篇
综合类   1187篇
基础理论   310篇
污染及防治   416篇
评价与监测   135篇
社会与环境   139篇
灾害及防治   10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111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53篇
  2013年   171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57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0年   1篇
  196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四川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四川森林是我国三大林区之一“青藏高原东部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区的森林植被是维系长江流域生态平衡的主要天然屏障。本区森林资源能否持续发展整关长江流域的生态安全。通过对四川森林资源的现状,特点和存在问题的分析表明,四川森林资源丰富,具很高的生物多样性,发展潜力大,是重要的生态屏障,但天然林多、人工林少、林地土中退化严重,资源分布不均,树种单一,森林结构不合理,引种与林副产品的开发也存在许多问题,经济、生态效益差,也是森林植被生态系统的脆弱区之一。要促进该省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其生物多样性,发挥潜力,增强生态屏障作用,必须走以保护为主,多渠道开发,经济与生态效益并重的综合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92.
近两年来,雾霾天气不断侵扰我国,尽管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仍难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能否积极有效地改善环境质量特别是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是考验我国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大课题。本文提出了将城市公交全面电力化作为突破口的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993.
东北林草交错区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及关键因子识别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乔治  徐新良 《自然资源学报》2012,27(8):1349-1361
土壤侵蚀是造成东北林草交错区生态脆弱的重要原因。论文应用GIS技术,综合降水、地形、土壤可蚀性、植被覆盖等因子,分析和评价了1990—2005年研究区土壤侵蚀敏感性时空变化过程,并通过叠加排序方法定量识别关键因子。结果表明:研究区以中度敏感为主,其次是轻度和高度敏感;中度敏感地区以大兴安岭山地为主,轻度敏感地区分布在东、西部平原地区,高度敏感地区主要分布在燕山山地和大兴安岭南部山地的林草交错区;从时间变化过程看,轻度、中度敏感地区面积增加,高度敏感地区面积减少,生态环境状况总体好转;地形起伏度和植被覆盖作为研究区土壤侵蚀关键因子,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994.
基于生物监测法,以北京城区为研究区域,采集了不同功能区和交通水平下的20个采样点的油松松针,采用ICP-AES测定了松针中的w(Pb)、w(Cd)、w(Cu)、w(Zn)、w(S)和w(Ca),对北京城区空气质量空间分布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较高的w(Pb)主要分布在北京西南部的工业区和人口密集居住区;位于老城的交通繁忙区和人口密集居住区及西南部工业区的w(Cu)均较高;较高的w(S)主要出现在北京城西南及东南部的工业区. 因子分析表明:污染物Pb、Zn、Cd和S主要来源于混合污染源(如工业排放、家用炉灶和汽车尾气);Cu主要由人为活动过程(如金属加工)释放. 总的说来,松针中w(Pb)与w(S)高于植物生长的正常范围,对植物生长和人类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而Cd、Cu和Zn的污染未呈现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995.
纸塑铝复合包装材料的碳足迹评价与认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都610065摘要:对纸塑铝复合包装的生命周期碳足迹建模、数据收集和计算结果进行了讨论,基于碳足迹评价结果,提出了削减生命周期碳足迹的改进建议,并讨论了碳足迹案例的数据质量. 结果表明:纸塑铝复合包装材料生产80%以上的碳足迹来自纸板、铝箔和塑料的生产,其次是电力和运输;清洁生产、绿色采购和产品设计改进是降低纸塑铝复合包装生命周期碳足迹的有效措施,其中原材料及供应商的选择是最有潜力的措施;此外,应尽可能采用代表产地实际水平的数据,以提高数据质量.   相似文献   
996.
There is actually a need for efficient methods to clean waters and wastewaters from pollutants such as the bisphenol A endocrine disrupter. 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es currently use persulfate or peroxymonosulfate to generate sulfate radicals. There are, however, few reports on the use of sulfite to generate sulfate radicals, instead of persulfate or peroxymonosulfate, except for dyes. Here we studied the degradation of the bisphenol A using iron(III) as catalyst and sulfite as precursor of oxysulfur radicals, at initial pH of 6, under UV irradiation at 395 nm. The occurrence of radicals was checked by quenching with tert-butyl alcohol and ethanol. Bisphenol A degradation products were analyzed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mass spectrometry (LC–MS). Results reveal that iron(III) or iron(II) have a similar oxidation efficiency. Quenching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oxidation rate of bisphenol A is 47.7 % for SO 4 ·? , 37.3 % for SO 5 ·? and 15 % for HO·. Bisphenol A degradation products include catechol and quinone derivatives. Overall, our findings show that the photo-iron(III)–sulfite system is efficient for the oxidation of bisphenol A at circumneutral pH.  相似文献   
997.
水稻幼苗镉积累特征和离体叶片耐镉性的基因型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根系对镉(Cd)的富集能力和向地上部的转运效率直接决定着水稻地上部的Cd积累量,是影响稻米中镉含量的关键因素。提高水稻根系对Cd的阻控能力有助于降低南方稻区大米镉含量超标的风险。以水稻核心种质资源中的高Cd积累品种‘齐头白谷’和低Cd积累品种‘27760’的幼苗和离体叶片为材料,对其Cd吸收转运特性和耐镉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根系细胞壁和原生质体的Cd吸收动力学特征都符合米氏方程,‘齐头白谷’的Cd最大吸收速率F_(max)显著大于‘27760’,Km值无显著差异。当根际环境中的Cd浓度高于0.89μmol·L~(-1)时,‘齐头白谷’的细胞壁和原生质体的Cd积累速率显著高于‘27760’。地上部细胞壁和原生质体的Cd吸收速率与根系可溶性组分中的Cd浓度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当根系可溶性组分中的Cd浓度相近时,‘齐头白谷’地上部细胞壁和原生质体的Cd积累速率显著高于‘27760’。在0.89~8.9μmol·L~(-1)的Cd溶液中,‘齐头白谷’离体叶片的失绿速度明显低于‘27760’。‘齐头白谷’具有耐Cd能力强、Cd积累速率快和转运效率高的特点。水稻离体叶片的耐Cd能力和幼苗根系的Cd积累能力以及幼苗的Cd转运能力高度相关,它们都可作为快速鉴定低Cd积累品种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998.
以"汶川地震"极端事件为时间分段点,基于ArcGIS网格法定量分析汶川地震重灾区滑坡空间分布的分形分维特征,得出汶川地震重灾区滑坡在震前和震后均具有分形特征。研究表明,汶川地震重灾区滑坡点的空间分布具有统计意义上的自相似结构,无特征尺度。基于分形理论的汶川地震重灾区滑坡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为进一步研究滑坡的敏感性、危险性及滑坡风险预警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999.
张智  蔡敏 《灾害学》2014,(1):81-86
选取河套地区87个气象站1961-2010年逐日降水量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以及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河套地区暴雨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气候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河套地区暴雨日数呈明显的"东南多、西北少"空间分布特征,暴雨主要出现在河套地区东南部;暴雨以单站暴雨为主,同日1个站出现暴雨占暴雨总数的49.5%,同日10站以上出现暴雨主要是在河南、山西、陕西三省交界和山西、陕西、内蒙古三省交界地区;7-8月份暴雨日数占暴雨总日数的74.1%;局地性暴雨平均每年出现26.3 d、区域性暴雨平均每年出现4.4 d,暴雨总日数、局地性暴雨日数和区域性暴雨日数均呈减少趋势,并存在明显的波动性年际变化,但均未发生突变现象;河套地区暴雨具有雨日少、雨量大,局地性暴雨多、区域性暴雨少的分布特点,暴雨常常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受灾、牲畜死亡、房屋倒塌、道路与通信设施毁损,因灾经济损失十分巨大。  相似文献   
1000.
如何判断巷道开挖后,围岩弹塑性变形及围岩的力学行为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点问题。考虑岩石材料的损伤特性,建立了巷道围岩弹塑性损伤力学模型,对侧压力系数为1时圆形巷道围岩的弹塑性应力场及范围进行分析。结合具体算例,得出在相同塑性范围内,随着λ/E比值的增大,所需要的支护阻力也随之增大;当原岩应力一定时,随着λ/E比值的增大,巷道围岩的塑性区范围也随之增加。研究表明,考虑损伤作用使得分析结果更加接近于实际,从而为巷道围岩稳定性分析和合理选择支护形式及强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