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0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269篇
安全科学   120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84篇
综合类   651篇
基础理论   83篇
污染及防治   23篇
评价与监测   61篇
社会与环境   79篇
灾害及防治   5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8 毫秒
181.
选择河北省邯郸市某医院孕妇数据,探讨了6项空气污染物暴露对孕妇患妊娠期高血压(GH)的影响和不同人群的效应差异,采用传统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了各项污染物的效应,采用主成分改进的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了各项污染物在额外调整其它污染物后的效应.结果显示,单污染物模型中,妊娠期前26周每20μg/m3增量的O3...  相似文献   
182.
黄原酸盐是常用的有色金属硫化矿浮选剂,进入环境后会造成潜在风险.本文以丁基黄原酸钾(PBX)为目标污染物,在比较真空紫外辐照法(VUV)、曝气(Aeration)、过氧化氢(H2O2)氧化和次氯酸钠(NaClO)氧化处理对PBX降解效果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反应温度、初始pH值、初始底物浓度及共存离子对效果最优的VUV法降解PBX的影响,探明影响VUV降解PBX的关键因素并建立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对初始浓度为20 mg·L-1的PBX进行VUV、NaClO氧化、H2O2氧化和曝气处理60 min后,VUV处理效果最优(PBX降解率为97.49%),随后依次为H2O2氧化、NaClO氧化和曝气处理.在VUV处理过程中,反应温度和初始pH的升高促进了PBX降解,随着PBX初始浓度增加降解速率常数(kC)减小.溶液中共存的CO32-、SiO32-促进了PBX降解,Ca2+则抑制了PBX降解.反应温度和初始pH值是影响PBX降解的关键因素,基于这两个因素建立了PBX降解的模型方程.从经济有效的角度综合考虑,反应温度35℃、pH=8、合适的阴离子(SiO32-、CO32-)及其浓度有利于促进VUV降解PBX.研究结果为选矿废水有机污染物的处理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3.
温度和储存基质是颗粒污泥储存过程中的重要控制因子.本文选取某IC反应器内典型厌氧颗粒污泥(AGS)为对象,研究了温度和储存基质对储存后AGS理化性质、结构特征和菌群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常温(20℃)和添加基质可减缓储存过程中AGS粒径下降,维持形状稳定.中温(35℃)利于削减储存液中积累的酪氨酸、色氨酸等芳香性氨基酸,但会增加难降解腐殖酸类物质积累.中温条件适于短期储存(1.5个月)过程中维持颗粒污泥结构稳定,而常温适于长期储存(3个月).不同条件储存后,污泥中的优势菌群在门水平和属水平相似,分别为Chloroflexi、Bacteriodetes、Euryarchaeota、Hyd24-12和Anaerolinea、Bacteroidales、T78、Methanobacterium、Methanosaeta.但功能菌群受温度影响变化显著,常温条件下产甲烷菌群相对丰度下降至2.70%~3.00%,而发酵菌群丰度提高至65.90%~67.40%.中温和基质对污泥菌群结构影响较小.综合而言,常温利于维持AGS理化性能和结构稳定,中温利于维持菌群活性和结构稳定,基质添加利于增强AGS的综合性能,但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4.
产α-淀粉酶菌株液体培养条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是探讨在液体培养条件下枯草芽胞杆菌(B.subtilis HY-02)降解淀粉的影响因素。方法是设0、0.5%、1%、1.75%四种淀粉浓度的培养基,接种细菌后,在32℃的温箱、水浴、振荡三种条件下培养,连续检测α-淀粉酶活性及淀粉浓度。结果为温箱、水浴培养:96h后,1%淀粉瓶α-淀粉酶活性、分解淀粉最明显,1.75%淀粉瓶存在抑制酶活性的现象。振荡培养:1.75%淀粉瓶优于其他组。结论是初始淀粉浓度、培养方式对枯草芽胞杆菌α-淀粉酶活性影响较大,也直接影响了淀粉的分解。  相似文献   
185.
为合理地体现主、客观风险因素对输气站场安全状况的影响,综合运用AHP和熵权法在确定权重方面的优势,在充分尊重专家经验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削弱了权重确定的主观性.针对输气站场设施种类繁多、数量巨大,且分布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特点,以工艺流程单元为大致框架,并兼顾设施共性风险因素,将输气站场划分为了清管器收发区、计量区、压气区、阀组区、安全仪表系统区等10大风险区块,并重点关注各区块内关键设备在运行期间的风险因素,最终建立起了10大区块62小项的输气站场两级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确定过程利用yaahp层次分析法软件和Excel辅助计算,大大降低了数据处理的工作量,同时保证了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6.
镉和乙草胺对少根紫萍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联合毒性实验在水环境污染评价中非常重要.本文以少根紫萍(Spirodela Oligorrhiza)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重金属Cd和除草剂乙草胺对少根紫萍生长的单一毒性和联合毒性效应.实验结果表明:Cd、乙草胺及对少根紫萍的96h-IC50分别为4.77mg/L和6.95mg/L,在浓度1:1的情况下,Cd与乙草胺共存对少根紫萍的96h-IC50为1.41mg/L,采用Marking相加指数法求得相加指数AI为1.00,大于零,为协同作用.同时,随着Cd、乙草胺处理浓度的增加,少根紫萍叶绿素a的浓度下降,其中Cd对叶绿素a的影响大于乙草胺,复合污染对叶绿素a的影响明显大于单一污染,也表现为协同作用.另外,本文还对少根紫萍生长抑制试验进行了探讨,建议使用植物体数和重复间的偏差作为衡量试验质量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7.
利用颗粒物粒径谱仪和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等,对南宁市2016年12月5~11日大气污染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分析颗粒物粒径分布特征、化学组分及其污染来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南宁市20 nm~10μm颗粒物数浓度粒径主要集中在23~395 nm之间,主峰值出现在100 nm左右.期间有3次新粒子生成现象,下午14:00~18:00有30 nm左右新粒子开始生成,晚20:00~次日06:00碰并长大到40~110 nm左右,3次新粒子生成过程受机动车尾气一次排放的污染影响.对污染期间细颗粒物化学成分在线溯源分析发现,污染期间有大量的二次反应颗粒物生成,判定颗粒物来源主要有生物质燃烧源、扬尘源和燃煤源,其中,远距离传输对生物质燃烧源有贡献.  相似文献   
188.
高效木薯渣分解复合菌群RXS的构建及其发酵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富含腐烂纤维质的环境中取样,通过以木薯渣及滤纸为碳源的蛋白胨纤维素培养基不断地富集培养,构建了一组高效稳定的纤维质分解复合菌群.考察了该复合菌群对不同纤维质底物的分解性能及其在木薯渣水解过程中主要参数的变化.研究发现该复合菌群对滤纸、脱脂棉、微晶纤维素、麦秸秆和木薯渣等原料均能够进行有效的降解.在该复合菌群应用于木薯渣的水解过程中,监测发现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等关键酶的酶活力分别在第2~3 d达到最大值34.4、90.5和15.8U;经过10 d的发酵后,木薯渣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分别降解了79.8%、85.9%和19.4%,且木薯渣的失重高达61.5%;此外,代谢产物主要是乙酸、丁酸、己酸和甘油;而溶解性COD、总糖和总挥发酸的变化表明第2 d时木薯渣的水解率最高.上述结果表明,该复合菌群能够有效地水解木薯燃料酒精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木薯渣,并有望用于木薯渣高效沼气发酵的前处理中.  相似文献   
189.
基于河南省禹州市马沟洞2支石笋(MG-1与MG-40)24个~(230)Th年龄和1988个氧同位素数据,建立了研究区13.1—4.9 ka BP分辨率为2—14 a的石笋氧同位素时间序列。马沟洞石笋δ~(18)O的时间序列揭示季风降水在11.2—9.1 ka BP时段在波动中逐渐增加,9.1—4.9 ka BP季风降水显著波动但无明显长期趋势变化。YD事件、9.3 ka事件、8.2 ka事件记录与其他石笋δ~(18)O记录的一致性揭示末次冰消期—早全新世百年—千年尺度气候突变事件的大范围存在和共同的驱动因子。马沟洞全新世大暖期的δ~(18)O记录中检测出的13个数十年尺度的弱季风事件进一步证实全新世大暖期气候的不稳定性。与大气⊿~(14)C记录、NGRIP冰芯δ~(18)O记录的对比及周期分析揭示,太阳活动引起的太阳辐射变化和北半球高纬气候状况共同影响着亚洲季风的变化,ENSO活动及气候系统内部的相互作用也对东亚夏季风降水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0.
利用川渝地区1960-2006年逐月降水量资料和美国NOAA Research/ESRL逐月再分析海表温度(SST)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点相关、合成分析和奇异值分解(SVD)等方法,详细探讨了川渝地区夏季降水量与赤道印度洋海温的关系。结果表明:川渝夏季降水量EOF分解得出的第一模态占总方差的27.8%,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为全区一致型;川渝地区夏季降水量与赤道印度洋海温区域(10°N~16°S,57~77°E)(下称关键区)存在显著相关。合成分析指出关键区海温异常偏暖(冷),对应川渝地区夏季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少)。通过SVD分解发现,川渝地区夏季降水量与关键区海温呈显著相关,具体表现为印度洋关键区海温与川西高原和盆地东部夏季降水量呈同位相变化,与盆地中部降水量呈反位相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