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0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269篇
安全科学   120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84篇
综合类   651篇
基础理论   83篇
污染及防治   23篇
评价与监测   61篇
社会与环境   79篇
灾害及防治   5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71.
为分析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PM_(2.5)时空变化特征,先利用MODIS数据反演1 km分辨率的AOT产品,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实现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6~2017年逐日PM_(2.5)浓度的遥感反演,并在此基础上对多种时间尺度PM_(2.5)浓度合成结果进行验证分析,最后从不同时间尺度对2016年和2017年PM_(2.5)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反演的日均、月均和年均这3种时间尺度的PM_(2.5)浓度结果总体上效果较为理想,时间尺度越大,遥感估算的PM_(2.5)效果越好,年均PM_(2.5)结果相对精度达80%以上,并且2016年和2017年同一时间尺度的PM_(2.5)遥感结果精度较为接近.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_(2.5)分布总体均呈现"冬季秋季≈春季夏季"和"南高北低"的季节变化和空间分布趋势.与2016年相比,2017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_(2.5)浓度平均下降约9.2%,且高值区范围明显减小,PM_(2.5)浓度高值一般发生在11月和12月,而低值则一般发生在8月.2017年与2016年PM_(2.5)浓度时空变化与2017年的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巡查和空气质量专项督查活动密切相关,这也能间接说明大气污染减排的成效.  相似文献   
672.
我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势必要求对未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影响进行全面、科学、定量的评价。目前,生态足迹及其相关模型已延伸至诸多领域,但应用于土地利用规划领域的研究尚少。论文以廊坊市为例,通过计算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变化率和剪刀差,分析廊坊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规划实施期(1997-2004年)和规划影响期(2005-2010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变化趋势及差异,进而分析土地利用规划的生态成效。研究结果表明:①规划期(1997-2010年)廊坊市人均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呈反向发展趋势,人均生态赤字持续增加;②规划期(1997-2010年)廊坊市人均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变化趋势差异以2000年为界先减小后增大,未来几年内廊坊市生态环境的变化趋势不容乐观;③廊坊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取得了一定生态成效,但规划预期生态供给难以实现。因此,廊坊市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5-2020年)重点应从片面强调建设用地数量提升向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布局转变,加强科学、节约、集约土地利用。  相似文献   
673.
674.
黄河三角洲新生滨海湿地土壤营养元素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根据植被分布状况,在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新生湿地内由黄河岸边至海滩方向布设两条平行样带,研究土壤营养元素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新生滨海湿地表层土壤中TN、NH4+-N、NO3--N、TOC、TS和TP平均含量分别为419.37mg·kg-1、3.27mg·kg-1、0.87mg·kg-1、3.43g·kg-1、381.27mg·kg-1和500.86mg·kg-1.从黄河岸边至近海光滩区,土壤中TN、NO3--N、TOC和TS含量逐渐升高.TOC、TN、NH4+-N和NO3--N含量在剖面上均表现为由表向下逐渐降低的规律.相关分析表明,土壤中TS、NO3--N、TN含量与TOC含量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土壤含盐量和pH是影响土壤中TOC、TS、NO3--N、TN含量和碳氮比大小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675.
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大孔树脂吸附预处理及耐盐菌水解酸化-接触氧化工艺在处理含酚、高含盐农药废水处理工程中的实际应用。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可回收废水中大部分酚类,能够耐受较高的含盐量,运行稳定,处理效果好,各项出水指标均能达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三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676.
四氯联苯在草木灰上的吸附/解吸特征及吸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分析了草木灰的孔隙结构、表面性质及化学组成,研究了PCB52在草木灰上的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及解吸等温线的特征,结果表明Freundlich方程和二级动力学方程具有较高的拟合相关系数,说明吸附可能是复杂的多层吸附过程,且明显分为快速吸附和慢速吸附2个过程。解吸等温线呈现出非线性,且有一定的滞后性。随着草木灰浓度的增加HI值减小,即解吸滞后程度减小,且在高平衡浓度的条件下表现出更小的HI值,说明其更容易从吸附剂上解吸下来。  相似文献   
677.
生态足迹研究的国内外近期进展   总被引:218,自引:4,他引:218  
论文对生态足迹(ecologicalfootprint)方法产生的背景、理论、计算方法和近期成果作了简要介绍,详尽综述了该方法的优缺点。指出该模型具有概念形象性、内涵丰富性、理论思想的角度全面、新颖,实现了对生态目标的测度及极强的可操作性等优点;同时也指出了其与传统经济指标相脱离的生态偏向性、静态性、忽视污染的生态影响等方面的不足之处。最后对其当前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作了较详细的分析,指出其动态性、多指标的整合性、污染影响分析等渐趋完善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78.
分析了起始细胞数对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urm )和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 )种群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种培养的情况下,不同起始细胞数量对中肋骨条藻和旋链角毛藻种群细胞数有显著的影响,随起始细胞数的增加种群细胞数有增加的趋势.按不同接种比例进行混合培养,两种藻生长均受到抑制,而且中肋骨条藻降低的程度远大于旋链角毛藻.经计算,旋链角毛藻的种间竞争能力明显强于中肋骨条藻.抑制能力是中肋骨条藻抑制能力的11倍.  相似文献   
679.
咪唑类离子液体的二氧化硫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汤尧旭  毛炜坤  马娜  朱晓帆  华坚  尹华强 《环境科学》2010,31(11):2582-2586
为研究咪唑类离子液体脱除烟道气中SO2的规律,以1-丁基,3-甲基氯代咪唑([Bmim]Cl)、1-丁基,3-甲基硝酸咪唑([Bmim]NO3)、1-丁基,3-甲基氟硼酸咪唑([Bmim]BF4)和1-戊基,3-甲基氯代咪唑([C5mim]Cl)4种离子液体作为SO2吸附剂,研究了不同条件下4种离子液体对模拟烟道气中SO2的吸附性能,并初步进行了离子液体再生脱硫试验.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吸附前、后和再生后的[Bmim]Cl结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离子液体对SO2均有吸附能力,且吸附能力为:[C5mim]Cl[Bmim]Cl[Bmim]NO3[Bmim]BF4,其中[C5mim]Cl的累积脱硫量达到200.8mg/g,[Bmim]Cl的最佳脱硫温度为40.0℃;3种阴离子对脱硫性能的影响顺序为:Cl-NO3-BF4-.在温度为90.0℃、压强为0.09MPa、再生4.0h后,[Bmim]Cl的硫容从再生前的65.9mg/g下降到26.5mg/g.脱硫过程中离子液体的结构发生了变化,它对SO2分子同时存在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680.
灌溉降低华北冬小麦干旱减产的风险评估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从冬小麦生育期水分供需平衡的关系出发,建立了其缺水率模式。采用风险分析技术与方法,基于华北平原河北省及京津地区代表站点近40a(1961—2000年)冬小麦供需水的有关资料,估算了冬小麦全生育期在不同灌溉条件下,不同干旱年型不同缺水率出现的概率,分析了灌溉可降低的冬小麦干旱减产的风险水平。结果表明:这些地区生育期内的自然降水和底墒水只能满足冬小麦全生育期需水的1/3—2/3。如果没有灌溉,冬小麦全生育期缺水率20%以上出现的概率大都在80%以上,缺水率30%—40%的重早年出现的概率高达30%;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相应干旱减产的风险水平随之降低。如果在缺水的关键期适当补充3次水,总量在2025m^3/hm^2左右,则缺水率≥10%的风险概率可降到10%以下,而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可满足水分的需求;为节约用水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除严重干旱年外,大部分地区一般只需灌3次水便可满足冬小麦稳产、高产的水分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