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2篇
安全科学   7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55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22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6 毫秒
21.
池塘残饵对底泥氮、磷释放影响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吕元蛟  李瑞娇  张念  赵峰  谢从新  张敏 《环境科学》2014,35(6):2178-2184
运用室内静态模拟的方法,设置静态释放组(A组)和饲料添加组(B组),研究了池塘残饵分解对底泥氮、磷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A组DO高于B组(P<0.05),A组pH值为中性,B组pH值呈弱酸性.添加饲料后,B组硝态氮低于A组(P<0.05),而B组活性磷高于A组(P<0.05).实验第2~14 d,A组氨氮高于B组(P<0.05),此后B组氨氮升高,实验结束时B组氨氮高于A组(P<0.05).研究表明,添加饲料的B组,初期氨氮和硝态氮的释放都受到抑制.静态释放的A组,氮的释放变化是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而饲料添加的B组,氮的释放变化趋势则是先降低,后升高.B组饲料分解向上覆水释放大量的磷,活性磷的变化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22.
Rhodococcus sp. Ns对硝基苯酚的好氧生物降解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驯化富集培养,从红树林底泥中分离出6株硝基苯酚降解菌,其中Rhodococcus sp. Ns为对硝基苯酚(PNP)与邻硝基苯酚(ONP)的高效降解菌.在好氧条件下该菌可以耐受小于1.8 mmol/L的PNP,能够利用PNP和ONP为唯一碳源、能源和氮源生长并将其完全矿化.研究了Rhodococcus sp. Ns在不同pH、盐度与浓度范围下,PNP的降解特性并探讨了该菌降解PNP的途径.实验得出该菌在盐度<5‰、 pH>5的条件下能较快生长,1.5 mmol/L的PNP在96h内被完全降解,并检测到至少2种中间产物4-硝基儿茶酚(4-nitrocatechol)和1,2,4-苯三酚 (1,2,4-benzenetriol).红树林底泥中固有的细菌对PNP和ONP具有高效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23.
为了解不同流域水陆过渡带氮磷的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意义,对闽江上游、太湖西部和洪泽湖西部这3个研究区土壤及沉积物氮磷的总量和有效态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方式对区域环境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太湖西部研究区土壤氮磷总量均高于其他两个流域,洪泽湖西部研究区沉积物氮磷含量均高于土壤.研究区有效态氮磷的分布趋势整体与总氮总磷分布趋势一致,太湖西部与洪泽湖西部的有效态氮磷占比高于闽江上游流域,沉积物有效态氮磷占比高于土壤.土壤及沉积物理化性质如pH值、有机质及铁铝氧化物对氮磷元素及其有效态的影响较大,但不同流域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不同流域的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方式明显影响了滨岸带氮磷的分布,人类活动方式对氮磷形态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4.
重庆城市综合环境功能分区中层次权重解析法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功能区划分的理论和方法尚不成熟,现有方法推广应用存在一定困难。环境功能区划分本质上属决策行为,运用系统决策技术中层次权重解析法(AHP)能较好的予以解决。依据重庆城市组团结构和环境特征、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规划,筛选出形成和影响环境功能的4类14个主要特征因子为指标,将14个地域划分为5类环境功能区。划分结果符合重庆城市特征,对环境综合整治和管理指导性强,该方法优点显著,具广泛适用性  相似文献   
25.
文章对深圳市餐饮垃圾单独收运处置进行了规划研究,规划年限2006-2020年.通过对深圳市餐饮垃圾的产生、收运处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了餐饮垃圾的收运模式以及采用厌氧消化制沼气的处置方式.此外,还提出了深圳市餐饮垃圾的管理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26.
自催化法合成聚天冬氨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来酸酐和乙酸铵为原料,在微波条件下用自催化法合成了聚天冬氨酸(PASP)。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n(乙酸铵):n(马来酸酐)=1.2,微波功率为1200W,反应时间为10min。在最佳合成条件下,PASP的收率为91.6%,PASP的黏均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5&#215;10^4。经红外光谱表征和核磁共振氢谱测试结果表明,PASP的各种主要官能团表现明显。当Ca^2+质量浓度为250mg/L、PASP加入量为3mg/L时,PASP的阻垢率达到95%,表明PASP具有较好的阻垢性能。  相似文献   
27.
西安地区旅游景点水体卫生细菌学调查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粪大肠菌和异养细菌总数做指标,对西安地区旅游景点水体的卫生细菌学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西安市区内旅游景点的人工湖、天然湖等大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而离市区较远、海拔较高的旅游景点则污染较轻。  相似文献   
28.
城市垃圾填埋场安全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垃圾填埋场是一类特殊工程,其安全稳定性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借鉴成熟的工程力学思想,将分析山谷型垃圾填埋体的安全稳定性转化为分析垃圾坝稳定性。利用已知的稳定填埋场边坡有关性状,反算出垃圾土可能最小综合内摩擦角,利用这个参数来计算填埋体在三种典型状态下对垃圾坝产生的最大作用力,从而来判断垃圾坝的稳定性。探索了一套分析山谷型填埋场填埋体稳定性的方法并提出了两个公式,对于该类型垃圾填埋场建设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9.
Chu  Huaqiang  Liu  Ya  Xu  Nian  Xu  Junchao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Letters》2023,21(2):1203-1230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Letters - Heavy metals are a common class of toxic contaminants in soil, water and air, yet their occurrence in indoor environments is less known. Heavy metals enter...  相似文献   
30.
Monitoring dynamic distribution is crucial to conservation management of anadromous sturgeons, but traditional survey methods are less efficient for low-density populations in a large river. Natural propagation of Chinese sturgeon has been monitored annually mainly at the spawning ground using netting for eggs and hydroacoustics for broodstock. However, absence of spawning was observed sporadically in recent years, indicating further crises for the declining population. We analyzed eDNA of water samples collected from 24 sites across 1360 km of the migratory route of anadromous Chinese sturgeon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Chinese sturgeon was detected at 9 sites during the spawning season and 14 sites after the spawning season. We found that positive eDNA detection rates remained constant in the middle reaches but dramatically changed in the lower reaches, reflecting seasonal migration pattern of Chinese sturgeon. Invasive sturgeons were detected in the river, indicating their possible escape from aquaculture facilities. This study established a protocol for the use of eDNA to monitor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sturgeon and could be valuable in making better policies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this endangered spec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