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2篇
安全科学   7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55篇
基础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22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溶解性有机质(DOM)是陆地和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物质,有色溶解性有机质(CDOM)是可用光谱测定的DOM组分.基于2012年7月采集的土壤和沉积物样品以及2012年11月采集的水体样品,通过单波长、双波长、吸收光谱斜率(S值)和三波长模型建立CDOM与DOM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4种模型中三波长模型效果最佳,水体数据模型的决定系数为0.788,土壤数据模型的决定系数为0.933,沉积物模型的决定系数为0.856.同时,利用2013年随机采集的32个土壤样品和36个水体样品对模型精度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土壤DOM浓度的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和平均相对误差(MRE)分别为16.5%和16.9%,水体分别为10.32%和9.06%,相比土壤DOM而言,三波长模型对水体DOM的预测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32.
Monitoring dynamic distribution is crucial to conservation management of anadromous sturgeons, but traditional survey methods are less efficient for low-density populations in a large river. Natural propagation of Chinese sturgeon has been monitored annually mainly at the spawning ground using netting for eggs and hydroacoustics for broodstock. However, absence of spawning was observed sporadically in recent years, indicating further crises for the declining population. We analyzed eDNA of water samples collected from 24 sites across 1360 km of the migratory route of anadromous Chinese sturgeon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Chinese sturgeon was detected at 9 sites during the spawning season and 14 sites after the spawning season. We found that positive eDNA detection rates remained constant in the middle reaches but dramatically changed in the lower reaches, reflecting seasonal migration pattern of Chinese sturgeon. Invasive sturgeons were detected in the river, indicating their possible escape from aquaculture facilities. This study established a protocol for the use of eDNA to monitor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sturgeon and could be valuable in making better policies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this endangered species.  相似文献   
33.
利用美国石油协会(API)小呼吸损耗核算新公式对国内某油田4个联合站的采出液沉降罐进行了小呼吸损耗核算,并与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API的核算值与实测值的差别较大,相对误差可达90%以上,原因是国内油田采出液沉降罐的现场工况与API公式的模拟条件差别较大。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引入平均液体表面温度和平均气体流速两个影响因子对上述公式进行了修正,并利用修正后的公式对另外两个联合站的沉降罐进行了小呼吸损耗核算,核算结果的相对误差降至10%以下。  相似文献   
34.
氧化塘中溶解氧浓度与光照强度关系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室内实验,主要研究了氧化塘中不同表面照度下光照强度沿深度的分布,溶解氧浓度沿深度的分布,以及光照强度与溶解氧浓度的相互关系,并且对试验柱中藻类密度和溶解氧浓度的分布曲线进行了分析,目的是为氧化塘室内模型试验的照度选择和池深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5.
青岛大气颗粒物的扫描电镜研究和污染源识别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对青岛市大气颗粒物定性分析。单个颗粒物分析和多个颗粒物复合分析的结果,为污染源识别和相对重要性的估计提供了重要信息:青岛市大气颗粒物的来源,主要有土壤扬尘和燃煤飞灰、硫酸钙和其他硫酸盐类的二次颗粒物、有机物质颗粒物、天然海盐、工业钡盐与其他类型的工业排放。   相似文献   
36.
采用过滤法与吸收法联用的采样方法,测定燃煤电厂烟气中Pb,并通过试验考察4种不同的吸收液和4种不同采样流量对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0.1 mol/L HNO_3、体积分数为5%的HNO_3+10%的H_2O_2和体积分数为1.6%的HNO_3+2.5%的HCl 3种吸收液均对Pb起到良好的捕集作用,且测定结果相近。采样流量控制在20 L/min吸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7.
空气通量是影响SPG膜微气泡曝气生物膜反应器运行性能的重要参数。在不同空气通量条件下,考察了微气泡产生特性及氧传质特性,以及SPG膜微气泡曝气生物膜反应器运行性能。结果表明,当空气通量由31.85 L/(min·m2)降低至12.74 L/(min·m2)时,产生的微气泡平均直径由62.9μm减小到32.6μm,氧传质系数由0.31 min-1降低至0.19 min-1,但氧传质效率由67.7%提高至90.3%。生物膜反应器DO浓度随空气通量的降低而下降,导致生物膜好氧代谢活性下降,进而COD和氨氮去除效率降低;同时,在较低DO浓度下,可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去除TN。随着空气通量的降低,生物膜反应器氧利用率增加,空气通量为12.74 L/(min·m2)时,可接近100%;同时,曝气能耗降低,在相同条件下能耗低于传统大气泡曝气。  相似文献   
38.
阐述了排污申报登记与环境监理的关系。指出,排污申报的作用 应当体现在对污染源监理的全过程中,应对申报数据进行核查,形成一个有效的污染源动态管理系统,并建立相应的污染源动态信息库。  相似文献   
39.
湿污泥在流化床中干燥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鼓泡流化床干燥器内,床料采用0~1 mm的石英砂,以热空气作为干燥介质,对城市污水污泥的流态化干燥特性进行实验研究。通过控制送风温度、流化风量、加料量、污泥粒径等参数,研究在不同工况条件下床温以及干污泥含水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送风温度的升高,床温升高,干污泥含水率下降,最终趋向于一个稳定值8%。床温随流化风量的增加先是减小而后升高,干污泥的含水率随流化风量的增加先是降低而后增大。当加料量从11 kg/h增加到13kg/h时,干污泥的含水率基本没有变化,当加料量超过13 kg/h时,干污泥的含水率从8.1%开始呈递增趋势。随污泥粒径的增大,床温升高,干污泥含水率也随之升高。  相似文献   
40.
采用超声波-膜生物法(MBR)联合处理垃圾渗滤液,探讨了超声波辐射时间和MBR的水力负荷对COD、NH3-N和TP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1)超声波单独处理时,超声波辐射时间在30~90 s时,COD、NH3-N最大增加率分别34.31%、3.36%,而对TP的去除没有影响;(2)超声波-膜生物(MBR)联合处理时,超声波辐射时间为300 s,MBR的水力负荷为6.4 L/(m2.d)时,COD、NH3-N和TP的最佳去除率分别为92.20%、80.10%和91.12%;MBR的水力负荷为12.8 L/(m2.d),超声波辐射时间在5~20 min时,COD、NH3-N的最佳去除率分别为92.34%、79.93%,TP的浓度低于0.2 mg/L;MBR反应时间为7 h,超声波辐射时间为5~20 min,与未进行超声波辐射处理(超声波辐射时间为0 min)相比,COD、NH3-N的去除率增加了11.37%、15.26%;超声波预处理有助于提高后续MBR对COD、NH3-N的去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