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62篇
安全科学   33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31篇
综合类   180篇
基础理论   49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58篇
灾害及防治   2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321.
矿区环境监测与治理是区域经济、生态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选取辽宁省鞍山矿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提取矿区的各类工矿用地和环境改善的变化信息,进而监测矿产资源的开发情况及矿区环境的动态变化。研究表明,运用遥感技术按照3个层次,即矿产资源规划执行情况监测、中等分辨率重点区矿产资源开发多目标监测、高分辨率关键区矿产资源开发多目标监测进行实施,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进行全方位的监测,是矿区环境实施动态监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22.
土壤优先水流是非平衡管道流。土壤优先水流具有优先穿透、侧向入渗、穿透曲线不对称性和拖尾等特征。因其与土壤的作用较弱,并可携带溶质快速穿透土壤,造成土壤水分和养分利用率下降,同时导致地下水污染。向下移动的NO_3~-农药和其它溶质造成的地下水溶质浓度的变化远高于期望值。本文从土壤优先水流的产生机理出发,综述了土壤优先水流的特征、土壤优先水流的研究方法、土壤优先水流对环境的影响和土壤优先水流的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23.
岩溶地下水是北京市重要的供水水源,西山岩溶水系统地处北京西部上游地区,绝大多数属于生态涵养区,区内分布有多个集中供水水源地,在城市供水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以西山岩溶水系统为研究对象,开展系统地下水水化学组分调查,综合运用统计分析法、离子比例法以及主成分分析法(PCA)等方法,对研究区120件岩溶地下水样品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了地下水水化学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①西山系统地下水水质整体状况较好,属中性、低盐度的优质淡水,84.17%水样属于硬水,地下水化学类型以HCO3-Ca·Mg为主;②地下水化学组分主要受到水-岩石相互作用控制,岩石风化源类型由蒸发岩、硅酸盐和碳酸盐共同控制,以碳酸盐风化为主要控制因素.③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系统地下水化学形成的34.41%归因于碳酸盐岩的溶解,27.33%来源于岩盐、蒸发岩溶解,11.76%来自于含水层沉积物的溶解,10.30%来自于人类活动生活污水的排放.由补给区到径流区再到排泄区,地下水TH、TDS逐渐升高.采煤活动和人类活动是引起山前地带地下水劣变和水化学类型多变的主要因素.未来应进一步加强环境治理,做好点源和面源污染治理,对重点部位持续监测,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324.
为了探讨地下连续墙黏性土夹砂层泥浆槽壁局部稳定性问题,建立稳定性分析力学模型,对槽壁夹砂层土体单元应力状态进行分析。基于朗肯极限平衡原理,提出泥浆槽壁局部稳定性系数计算方法。通过算例分析可知:(1)开挖将导致槽壁夹砂层土体单元产生负孔隙水压力,局部稳定性系数将会随负孔隙水压力的消散逐渐降低。(2)局部稳定性系数随相关因素的变化规律:地面超载每增大10 kPa,稳定性系数降低7%左右;泥浆重度每增大0.5 kN/m3,稳定性系数提高13%左右;有效内摩擦角每增大3°,稳定性系数提高11.5%左右;局部稳定性系数随地下水位埋深的增大而增大,但增幅逐渐减小;随泥浆液面深度的增大而减小,且降幅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325.
针对海产品暂养水盐度高、低温环境下靶向菌难驯化、难富集等问题,构建了微生物驯化富集装置,采用玉米芯作为异构载体与碳源,在低温条件下,通过检测水质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等指标,探究了海产品暂养水对优势菌种演替的推动作用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异构载体的相关性,并对污染物降解与水处理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在低温条件下,海产品暂养水对微生物的驯化富集效果较佳;以属水平为例,经过驯化富集培养的菌液主要以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拟杆菌属(Bacteroides)和气单胞菌属(Aeromonas)为主,同时异构碳源的构造也对微生物的生长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挂膜后的异构碳源对高盐暂养水的处理效果较佳,脱氮率达到(73.46±0.55)%,除磷率为(40.03±0.55)%,除沫率为(82.14±0.23)%。该装置在投入靶向菌与异构碳源后,提高了对高盐暂养水的处理能力;同时,玉米芯作为碳源供给,其缓释效果能够克服能量的过释并减少能耗,保证微生物的存活与运行。研究探讨了微生物与异构载体协同处理高盐暂养水的效果及其耦合效应,为高盐暂养水处理技术的创新与农用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26.
利用2014年7月和2015年1月在淮南市不同功能区采集的大气颗粒物样品,分析其水溶性离子时空和粒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夏季和冬季粗、细粒子中总水溶性离子质量浓度均值分别为(13.45±4.53)μg/m3、(27.81±17.65)μg/m3和(12.87±8.37)μg/m3、(85.08±35.41)μg/m3。淮南市大气颗粒物中主要的水溶性离子为Ca2+、NO-3和SO2-4。冬季各功能区PM2.5中总水溶性离子质量浓度普遍高于夏季。大气颗粒物中水溶性离子主要来源于土壤源、工业污染及二次转化,冬季二次污染源主要以流动源污染为主,而夏季流动源和固定源污染贡献接近。  相似文献   
327.
在考虑底栖藻类效应的基础上,运用实验模拟技术,研究了“有光—无光”和“淹水—暴露”这两个典型潮滩环境条件下沉积物—水界面NH3-N的扩散通量变化,发现光照和暴露时间的长短显著影响沉积物—水界面NH3-N的迁移交换。暴露后淹水初期NH3-N由沉积物向上覆水释放,但在光照条件下由于底栖藻类的光合作用或吸收作用使得释放通量减少甚至改变了扩散方向。随着暴露时间的增加,NH3-N从沉积物向上覆水体释放通量减小。  相似文献   
328.
HNPC-A9908 (o-(3-phenoxybenzyl)-2-methylthio-1-(4-chlorophenyl) propyl ketone oxime), a novel oxime insecticide, is a highly effective and broad-spectrum insecticide which can be widely used to control many species of foliar insects on various crops. A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fate of HNPC-A9908 and study the degradation dynamics of HNPC-A9908 residue in vegetable field ecosyste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egradation of HNPC-A9908 was much faster in vegetable pakchoi than in soil, and its half-life in pakchoi and soil was 1.32 and 3.75 d, respectively. The final residue of HNPC-A9908 in pakchoi was at the undetectable level to 0.122 mg/kg. As a conclusion, a dosage of 90 g/hm^2 was suggested and considered to be safe to human beings and animals.  相似文献   
329.
本实验研究对象为上海老港填埋场1991年填埋单元渗滤液和各处理工艺出水渗滤液,水样经过不同孔径膜微滤和超滤后,比较了各自COD值和UVA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水样COD浓度愈低,与其对应的UVA相关性愈好.由于有机物的组成不同,对应的特征吸收范围存在差别,因此,不同渗滤液的UVA与COD的关系也不同.渗滤液中的胶体物质对COD值有贡献,微滤和超滤系统使渗滤液中的胶体物质被截留,COD值减小,测定得到对应的UVA值也相应减小.  相似文献   
330.
城市屋面雨水绿地水平流渗透净化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把城区屋面汇集的雨水径流通过绿地或人工土层净化后收集利用或渗透地下,既可涵养地下水,又截留处置了部分雨水,减轻了雨洪负荷和雨水径流对受纳水体的污染,是一种经济有效的雨水利用方案。但为保证雨水渗入地下后不污染土层和地下水源,本文研究了屋面雨水在天然和人工配制的两种土壤中水平流动的净化作用及其规律。为屋面雨水绿地渗透方案的工程实施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