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49篇 |
免费 | 175篇 |
国内免费 | 8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8篇 |
废物处理 | 43篇 |
环保管理 | 50篇 |
综合类 | 354篇 |
基础理论 | 129篇 |
环境理论 | 1篇 |
污染及防治 | 212篇 |
评价与监测 | 34篇 |
社会与环境 | 31篇 |
灾害及防治 | 2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35篇 |
2021年 | 25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23篇 |
2018年 | 23篇 |
2017年 | 25篇 |
2016年 | 36篇 |
2015年 | 32篇 |
2014年 | 43篇 |
2013年 | 53篇 |
2012年 | 45篇 |
2011年 | 46篇 |
2010年 | 40篇 |
2009年 | 38篇 |
2008年 | 42篇 |
2007年 | 34篇 |
2006年 | 47篇 |
2005年 | 27篇 |
2004年 | 22篇 |
2003年 | 28篇 |
2002年 | 37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30篇 |
1999年 | 22篇 |
1998年 | 18篇 |
1997年 | 17篇 |
1996年 | 16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通过芬顿试剂氧化、次氯酸钠氧化、过氧化氢和光催化氧化方法对化纤废水进行了处理,并通过COD检测、紫外可见光光度计等方法对氧化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自由基氧化对化纤废水的色度减小非常明显,能使其色度从800多倍减少到10倍以下,COD值从3 550 mg/L降解到100 mg/L以下,透光率的变化率达到98.59%。化学处理工艺的探讨发现在pH值4~6,搅拌速度为1 500 r/min,处理30 min就能使废水的COD去除率达到95.67%;pH为4时过氧化氢的氧化效果最佳。利用过氧化氢和次氯酸钠的氧化获得了自由基氧化处理此类废水的基本原理,即自由基氧化和链式反应的持续发生造成了有机物的降解,少量自由基的生成某种程度上刺激了高级氧化反应的深入,同时极少量自由基的交联可能会湮灭氧化反应,不同类自由基之间形成竞争,可能影响其氧化性能的发挥,因此需要通过控制反应物的种类、用量和有效分离反应中间产物,可以达到高级氧化反应处理此种废水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42.
进行了以煤为原料制备脱硫用吸附剂的实验研究。其中应用炭化与活化的方法,以对SO2吸附能力为衡量标准,系统地考察了样品在制备过程中不同温度、不同温升速率及时间对SO2吸附分离能力的影响,力求找出相应的最佳处理过程,并对机理进行探讨。实验表明以对SO2吸附能力为标准所得的结果同其它方法相比,除炭化过程中部分结论外,总体相似。即炭化温度在400-600℃之间,炭化时间为2-8h左右,温升速率较低的条件下无氧炭化后所得的样品,再经过870℃环境下在CO2中活化3-0h, 可得内孔发达、对SO2吸附能力很强的吸附剂。 相似文献
43.
44.
Pinjing He Min Li Suyun Xu Liming Shao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 in China》2009,3(4):404-411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feasibility of fresh leachate treatment by an upflow blanket filter (UBF). Through dilution and partial
effluent recycling, the organic loading rates increased from 0.51 to 14.56 kg COD/(m3·d), meanwhile the corresponding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decreased from 9.0 to 3.6 d. The reactor was able to achieve steady-state
within 80 d. Based on the distribution of COD fluxes in the process, it was concluded that anabolism was the main pathway
of COD removal in the initial phase (1–33 d), accounting for 57%–85% of total COD removed. As the anaerobic consortium of
bacteria reached steady-state (after 70–86 d), the majority of COD removed was transformed into methane, because the specific
methane yield was close to the theoretical value (0.36 L CH4/(g CODdeg)). 相似文献
45.
高性能纤维是从化学纤维演化而来,是指耐高温、耐气候、耐化学腐蚀、质量轻、强度高、模量高的特种纤维材料。本文结合几种典型的高性能纤维的具体性能,对高性能纤维在个体防护装备上的应用现状及前景作了分析,旨在进一步推动高性能纤维在个体防护装备上的应用,从而在不同的使用情况下增强个体防护装备对人体的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46.
47.
48.
采用低温富集培养及混合平板分离技术,从巢湖底泥中分离筛选得到2株在低温下仍具有较高效能的菌株D3、D6,经过厌氧/好氧交替培养,2种菌株在低温下(8℃)的除磷率均达到80%以上。在低温下,研究了pH、微量元素对2株菌株生长及除磷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2株菌都具有广泛的温度适应性,适宜其生长和除磷的pH为中性偏碱,微量元素的缺乏对2株菌株的生长和除磷效果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染色观察显示,厌氧培养时菌体内聚羟基丁酸(PHB)颗粒明显增多,转为好氧培养后异染颗粒增多,为典型的聚磷菌特征。经鉴定,2株菌均属假单胞菌属。 相似文献
49.
采用蒸发法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厂垃圾沥滤液,着重考察了不同沥滤液初始pH值对蒸发去除COD和氨氮效果的影响,并采用GC-MS对蒸发冷凝液中有机物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表明,生活垃圾沥滤液的初始pH对冷凝液中COD、氨氮含量及有机污染物分布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沥滤液在酸性条件下(pH ≤ 6)蒸发,随着pH的增加,冷凝液中COD的含量线性降低,而氨氮的含量线性增加.当沥滤液的初始pH值从6增加到11,冷凝液中COD的含量呈对数函数降低,而氨氮的含量表现出显著增加趋势.从冷凝液中鉴定出38种有机污染物,多为沸点较低的醇、酸、酚和酯类.在酸性条件下(pH=3),冷凝液中挥发性有机酸和低碳醇的相对丰度接近90%.在近中性条件下(pH=6.2),冷凝液中的有机污染物以酚、酸和杂环类化合物为主.在碱性条件下(pH=11),冷凝液中酚和杂环类化合物占比较高,而酸的含量极少. 相似文献
50.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对市政污泥、神华烟煤和淮北烟煤单独及不同比例混合物在O2/CO2气氛下进行燃烧特性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市政污泥综合燃烧特性最好,神华烟煤次之,淮北烟煤最差;随着污泥掺混比例的增加,混合试样着火温度和燃尽温度提前,综合燃烧特性得到改善,但燃烧放热量减少。利用Freeman-Carroll法对淮北烟煤、市政污泥及两者混合物的燃烧动力学参数进行计算,得到市政污泥、淮北烟煤和神华烟煤的平均反应活化能E分别为48.34、68.32和51.47 kJ/mol。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