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7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70篇
安全科学   95篇
废物处理   42篇
环保管理   68篇
综合类   427篇
基础理论   141篇
污染及防治   170篇
评价与监测   26篇
社会与环境   54篇
灾害及防治   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871.
邱峰  张娜  闫顺 《四川环境》2011,30(2):33-36
分析了CFB锅炉电除尘系统改造为袋式除尘器的技术方案。改造后,除尘器已经稳定运行半年多,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872.
白城地区近50年土壤有机碳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汤洁  李娜  毛子龙  李昭阳  张楠  许鑫 《生态环境》2011,20(5):865-868
基于白城地区第一次、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和野外现场采样共217个土壤剖面数据,利用"土类-土地利用类型"权重方法,估算白城地区11个土类从20世纪50年代至2009年近50年的土壤有机碳密度(SOD)和碳储量(SOC),分析SOD变化规律,探讨其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①近50年来,除水稻土和栗钙土SOD随时间增加外,其余各土类SOD随时间持续降低;但不同时期泥炭土SOD均最高,盐碱土均为最低。②近50年来,白城地区的SOD从92.22±21.13 t.hm-2减少至68.01±10.76 t.hm-2;表现为自北向南、自西向东降低的空间分布规律。③近50年来,白城地区SOC减少了6.2×107 t,各县市SOC呈逐年降低态。  相似文献   
873.
小麦赤霉病气象环境成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的气象环境成因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其最新进展,包括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的单一、多个气象因子和大尺度气候因子及其对小麦赤霉病发生流行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温度、雨湿条件、光照、风等气象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流行程度;当温、湿等气象要素,菌源数量与花期在一定程度吻合时,会导致该病的大流行;El Nino和SST异常对赤霉病的发生流行有前兆性指示作用;结合地面气象因子、海温和500HPa高空环流建立的预测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赤霉病。还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对该领域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74.
矿井避难硐室正压密闭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矿井避难硐室在灾变时为矿工提供了隔绝密闭的避难空间,内部正压密闭系统起到了隔绝有毒有害气体的作用。本文对矿井避难硐室正压系统进行研究,确定影响矿井避难硐室正压数值的因素,通过理论计算确定了矿井避难硐室正压值,同时确定了矿井避难硐室的正压维持方式并设计了相应的余压阀。为保证矿井避难硐室正压的实现,对矿井避难硐室密闭系统进行研究,包括建筑密闭和设施密闭。  相似文献   
875.
海水淡化超滤-反渗透工艺沿程溴代消毒副产物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哲  孙迎雪  石娜  胡洪营 《环境科学》2015,36(10):3706-3714
研究了海水淡化超滤-反渗透(UF-RO)工艺沿程有机物和溴代消毒副产物(Br-DBPs)变化特征.该海水中含有较高浓度的Br-(45.6~50.9 mg·L-1)和较多的芳香类化合物[比紫外吸收值SUVA为3.6~6.0 L·(mg·m)-1];色氨酸类芳香族蛋白质、富里酸类有机物和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是海水中主要的荧光特征有机物.UF-RO工艺进水海水经Na Cl O消毒后,DBPs的种类和浓度显著增加,且增加的主要为Br-DBPs,其中三溴甲烷(CHBr3)占总三卤甲烷(THMs)的70.48%~91.50%,二溴乙酸(Br2CHCO2H)占总卤乙酸(HAAs)的81.14%~100%,二溴乙腈(C2HBr2N)占总卤乙腈(HANs)的83.77%~87.45%.UF膜对THMs、HAAs和HANs的去除率分别为36.63%~40.39%、73.83%~95.38%和100%.RO膜可以完全去除HAAs,但是对THMs不能完全去除.进水海水的抗雌激素活性为0.35~0.44 mg·L-1,氯消毒后增加了32%~69%.海水淡化UF-RO系统生成的DBPs和其他生物毒性物质最终被截留到了UF浓水和RO浓水中.  相似文献   
876.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Pesticides are emergent toxins often identified in aquatic environments. In the present study, microplasma was employed to reduce the pesticide...  相似文献   
877.
当今世界能源的短缺和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基于微藻培养的污水深度处理和生物柴油生产耦合系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缓这两方面的压力。在模拟实验条件,以不同氮磷比、光周期、光强及温度对小球藻生产生物柴油关键培养条件进行探索。培养小球藻至生长稳定期后,提取脂类物质,计算脂类物质占小球藻的干重比,从而摸索出微藻合成脂类物质最优条件。通过对实验结果处理和分析,得出在氮磷比为16,光周期为16:08,光照强度为4 000 Lux,温度为20℃条件下培养小球藻,用索氏提取器提取脂类物质,产生的脂类物质的含量最高,可以为高效的生物柴油生产提供基本的信息。  相似文献   
878.
利用管式电炉和烟气分析仪进行了沈阳市某市政污泥和铁法烟煤的混烧实验,对比研究了污泥、煤粉、泥煤掺混样品燃烧NO的析出特性,以及粒度、污泥掺混比例对二者混烧NO析出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粉单独燃烧过程中NO的析出峰为单峰,污泥样品NO析出峰为双峰.燃料粒度的细化可使污泥和煤的NO析出量减少,却增大了掺混样品NO的析出量.因此,对于干污泥与煤掺烧而言,污泥掺混比例建议在10%~20%之间,这样既能保证较好的燃烧特性,又可避免过高的氮转化率.  相似文献   
879.
我国城镇化水平快速发展,基础化设施建设不完善,城市面源压力较大,但我国城市面源研究和管理均较滞后。城市面源污染呈现初始冲刷效应,并且不同城市下垫面和不同功能区的污染特性有比较明显的差异。基于对城市面源污染特征的研究,按照城市面源的形成与转移过程,针对城市面源不同尺度的体现,文章提出3种城市面源污染物排放量监测方法:基于城市下垫面监测、基于雨水/雨污合流排放口、基于地表径流监测的排放量监测。这3种方法之间存在逻辑校验关系,又存在各自的适用条件,在有条件的地区运用不同方法进行监测,并根据实测结果优化布点、频次等监测方案,从而形成较为规范的城市面源监测方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80.
Biotrickling filters (BTFs) for hydrophobic chlorobenzene (CB) purification are limited by mass transfer and biodegradation. The CB mass transfer rate could be improved by 150 mg/L rhamnolipids.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combined use of Fe3+ and Zn2+ to enhance biodegradation in a BTF over 35 day. The effects of these trace elements were analysed under different inlet concentrations (250, 600, 900, and 1200 mg/L) and empty bed residence times (EBRTs; 60, 45, and 32 sec). Batch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the promoting effects of Fe3+/Zn2+ on microbial growth and metabolism were highest for 3 mg/L Fe3+ and 2 mg/L Zn2+, followed by 2 mg/L Zn2+, and lowest at 3 mg/L Fe3+. Compared to BTF in the absence of Fe3+ and Zn2+, the average CB elimination capacity and removal efficiency in the presence of Fe3+ and Zn2+ increased from 61.54 to 65.79 g/(m3?hr) and from 80.93% to 89.37%, respectively, at an EBRT of 60 sec. The average removal efficiency at EBRTs of 60, 45, and 32 sec increased by 2.89%, 5.63%, and 11.61%, respectively.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proteins (PN), polysaccharides (PS)) and functional groups of the biofilm were analysed at 60, 81, and 95 day. Fe3+ and Zn2+ significantly enhanced PN and PS secretion, which may have promoted CB adsorption and biodegradation.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revealed the promoting effect of Fe3+ and Zn2+ on bacterial populations. The combination of Fe3+ and Zn2+ with rhamnolipids was an efficient method for improving CB biodegradation in BTF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