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4篇
  免费   402篇
  国内免费   1423篇
安全科学   437篇
废物处理   171篇
环保管理   324篇
综合类   2716篇
基础理论   608篇
污染及防治   965篇
评价与监测   218篇
社会与环境   201篇
灾害及防治   149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238篇
  2021年   261篇
  2020年   218篇
  2019年   166篇
  2018年   178篇
  2017年   245篇
  2016年   224篇
  2015年   266篇
  2014年   291篇
  2013年   351篇
  2012年   358篇
  2011年   412篇
  2010年   307篇
  2009年   298篇
  2008年   302篇
  2007年   266篇
  2006年   221篇
  2005年   173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无锡冬季和春季大气中细粒子化学组分及其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无锡冬(2011年1月)春(2011年5月)两季PM2.5、PM10颗粒物浓度进行了传统的膜采样及离线检测分析,并运用大气气体/气溶胶水溶性离子在线收集及分析(GAC-IC)系统对PM2.5颗粒物中水溶性无机离子(WSII)进行了在线检测,时间分辨率为30 min.无锡冬、春两季PM2.5的浓度分别为108.15±41.76μg·m-3和84.40±26.74μg·m-3,其PM2.5/PM10比值分别为0.81±0.07和0.78±0.07,有较强的二次气溶胶生成过程.铵可用性指数(J冬季=101.2%±22.3%,J春季=79.5%±20.2%)分析表明冬季无锡大气颗粒物中铵(NH+4)相对比较富余,而春季则出现铵(NH+4)亏损现象,春季光化学反应更为活跃,硫氧化率(SOR)由冬季的0.15±0.05增至春季的0.35±0.13,硫酸盐(SO2-4)浓度增加明显,导致铵(NH+4)相对不足.硫氧化率(SOR)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春两季均为0.15.细粒子中的WSII与气态污染物、气象因子、硫氧化率(SOR)和氮氧化率(NOR)等的主成分分析表明无锡大气光化学反应与污染物的其他来源,例如工业源、交通移动源、生物质燃烧源等,有很好的协同作用,共同推高了大气中颗粒物的浓度.观测期间同时测得冬季PM2.5颗粒中有机碳(OC)与元素碳(EC)浓度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R2=0.839),两者有一个共同的主导源,而春季来源则比较复杂,两者相关性较差;二次有机碳(SOC)的半定量分析表明春季大气中有机气溶胶的形成有较强的二次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982.
吴涛  耿云芬  柴勇  郝佳波  袁春明 《生态环境》2014,(10):1586-1592
藤本植物生活环境的时空变化较为剧烈,为适应异质性生境常表现出较大的可塑性,其形态解剖结构及光合生理特征被认为能很好地体现对异质生境的适应。为了明确藤本植物叶片结构和光合作用对不同生境光强的响应策略,以木质藤本三叶爬山虎(Parthenocissus himalayana)为对象,采用光合仪测定和解剖显微观察的方法研究了哀牢山亚热带湿性常绿阔叶林的林外(全光照)、林缘(遮荫)和林内(荫生)3种自然生境中三叶爬山虎的叶片解剖结构和光合生理特征的变化,以期阐述三叶爬山虎对不同光环境的生态适应能力及策略,为森林生态系统的管理和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及群落优化配置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从林内到林外随着生境光强增加,叶片厚度(157.77~299.17μm)、上表皮厚度(21.30~28.40μm)、栅栏组织厚度(30.83~124.65μm)、栅栏组织细胞面积(430.95~652.97μm2)显著增大(P〈0.01),栅栏组织细胞长度(29.23~49.54μm)和周长(86.58~155.17μm)、下表皮厚度(16.14~19.01μm)、气孔长度(24.13~27.10μm)和气孔密度(86.20~129.41个·mm-2)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栅栏组织细胞宽度(19.67~22.81μm)在3种生境中无显著差异。叶片解剖结构性状的平均可塑性值为0.37,其中最大值是栅栏组织细胞长度(0.67),最小值是气孔长度(0.11)。光饱和点(201.27~1299.17μmol·m-2·s-1)、光补偿点(3.86~29.88μmol·m-2·s-1)、饱和光强最大光合速率(2.20~12.03μmol·m-2·s-1)、暗呼吸速率(0.17~2.19μmol·m-2·s-1)、CO2补偿点(83.01~237.26μmol·m-2·s-1)、饱和CO2最大净光合速率(2.07~25.49μmol·m-2·s-1)、光呼吸速率(0.36~7.57μmol·m-2·s-1)、初始羧化效率(0.006~0.035μmol·μmol-1)随着生境光强的增高呈上升趋势,而表观量子效率(0.067~0.031μmol·?  相似文献   
983.
选择氯丹、硫丹和灭蚁灵为目标污染物,以实际污染场地土壤为对象,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强化微米Cu/Fe双金属对水和土壤泥浆中有机氯农药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TX-100)强化效果优于阴离子的十二烷基磺酸钠(SDS)。TX-100强化微米Cu/Fe体系能实现水中有机氯农药的快速高效降解,最佳TX-100浓度为0.1 mmol·L-1。处理12 h后,γ-氯丹、硫丹和α-氯丹的降解率接近100%,灭蚁灵的降解率达到85.2%。对于土壤泥浆体系,偏酸性p H值对微米Cu/Fe的还原活性有重要作用。加入TX-100显著促进了微米Cu/Fe双金属对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还原降解(P0.05)。Cu负载量的提高增强了污染物的降解去除效果。当m(土)∶V(水)为1∶5、土中Fe投加量w为10%、Cu负载量为5.0%、TX-100浓度为5.0 mmol·L-1、p H值为4~5时,处理72 h后,γ-氯丹、硫丹、α-氯丹和灭蚁灵的降解率分别为83.5%、68.1%、86.8%和70.1%。TX-100强化微米Cu/Fe双金属还原降解是一种有效的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984.
利用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XAFS)对老化过程中土壤中铜的分子形态进行初步表征。以硫酸铜、氧化铜和硫化铜的X射线吸收扩展边结构(EXAFS)谱为参比,对土壤样品中Cu的EXAFS谱进行拟合,得到不同老化阶段与参比物质相对应的结合态Cu的百分含量,并与连续提取法表征进行比较。XAFS分析结果表明,老化阶段土壤样品中铜的主要结合形态是CuSO_4,同时还有部分CuS,基本不含有CuO。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壤中CuSO_4百分含量呈现出下降的趋势,CuS百分含量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这与连续提取法研究结果中其可交换态的百分比下降,残渣态上升的趋势相似。  相似文献   
985.
乌鲁木齐市供暖锅炉污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涛 《干旱环境监测》2005,19(4):237-239
1998 - 2002年乌鲁木齐市实施了“蓝天工程”,通过统计1998 - 2002年采暖季乌鲁木齐市供暖锅炉的监测数据,分析了供暖锅炉主要污染物排放状况及排放量的变化情况,对污染的原因提出了见解,指出供暖锅炉的烟尘超标排放和SO2排放总量高于烟尘排放总量应是乌鲁木齐市今后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986.
制备了净化车辆尾气的贵金属稀土复合型催化剂,对该催化剂进行了活性测试和结构表征.利用所制备的催化剂在摩托车上进行了性能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催化剂后,可使车辆排放达到欧洲Ⅱ号标准,表明所研制的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87.
环氧乙烷生产装置的安全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合运用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事故树分析以及事件树分析对环氧乙烷生产装置进行安全评价,定量地得出装置的危险程度,定性地分析了各危险因素的大小以及系统中各元件的故障率对事故发生概率的影响程度,并提出了改进措施.结果表明,该装置的危险程度很大,必须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氧气的浓度,从而降低危险性等级,保证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988.
估算天津环境中γ-HCH归宿的逸度模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以全天津市为研究区域,利用稳态假设的逸度模型,用Matlab软件计算了γ-HCH(林丹)在环境各相中的浓度和相间迁移通量.γ-HCH在天津气、水、土壤、沉积物、鱼、作物、蔬菜各相中的浓度分别为1.57×10-11、7.95×10-7、1.17 × 10-4、4.58×10-4、6.03×10-4、1.60×10-4和6.42×10-5mol/m3,在数量级上与实测值吻合很好.估算结果表明农业施用和农药厂废水是该地区环境中γ-HCH最主要的来源,最大的汇是土壤和沉积相(占环境中总量的99%),最主要的迁移过程是水-沉、气-土的扩散和沉降,土壤和沉积物中的降解是γ-HCH消失的最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89.
北京市2009年8月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2008年8月北京奥运会1a之后北京市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特征,于2009年8月对北京市大气颗粒物PM10、PM2.5样品进行采集,测量其质量浓度并对其中的水溶性离子组分进行分析.研究发现2009年8月北京市大气颗粒物PM10、PM2.5质量浓度日均值分别为176.9μg/m3和102.5μg/m3.PM10质量浓度比2008年观测值上升了180%,比2007年降低了10%; PM2.5质量浓度比2008年观测值上升了126%,比2007年上升了31%.水溶性离子是大气颗粒物的重要组分,分别占PM10和PM2.5质量浓度的43%和61%.对比发现,污染天气条件下PM2.5/PM10和NO3-/SO42-比值升高,移动源是北京地区主要的污染物来源.风向风速和降水等天气条件对颗粒物质量浓度有很大影响,其中0.5~1.0m/s的东南风条件下大气颗粒物污染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990.
A composite membrane bioreactor (CMBR) integrating the immobilized cell technique and the 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y was developed for groundwater denitrification. The CMBR had two well mixed compartments with one filled with the nitrate- containing influent and the other with a dilute ethanol solution; the compartments were separated by the composite membrane consisting of a microporous membrane facing the influent and an immobilized cell membrane facing the ethanol solution. Nitrate and ethanol molecules diffused from the respective compartments into the immobilized cell membrane where nitrate was reduced to gaseous nitrogen by the denitrifying bacteria present there with ethanol as the carbon source. The microporous membrane was attached to one side of the immobilized cell membrane for retention of the disaggregated bacteria. Relative to the single dose of external ethanol, the two-dose supplementation produced better treatment results as evidenced by the lower concentrations of NO3--N and ethanol (as measured by total organic carbon) of the effluent. The batch treatment in CMBR removed most of the nitrate in the influent and attained a stable denitrification rate of 0.1 g·m-2·h-1 for most of the 96-h cycles during the 30-cycle study. The effluent was essentially free of ethanol and nitrite nitrog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