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3篇
  免费   337篇
  国内免费   825篇
安全科学   376篇
废物处理   100篇
环保管理   259篇
综合类   1849篇
基础理论   376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420篇
评价与监测   180篇
社会与环境   179篇
灾害及防治   135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187篇
  2021年   209篇
  2020年   185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128篇
  2017年   141篇
  2016年   139篇
  2015年   167篇
  2014年   198篇
  2013年   258篇
  2012年   240篇
  2011年   274篇
  2010年   195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199篇
  2007年   199篇
  2006年   164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2 毫秒
111.
次氯酸钠氧化消除水中BPA的影响因素和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雪姣  高乃云  孙晓峰  徐斌 《环境科学》2007,28(11):2544-2549
采用常用消毒剂次氯酸钠对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BPA)的氧化消除及动力学规律进行研究,考察了加氯量、BPA初始浓度、pH值、Br-浓度和温度各因素对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次氯酸钠对BPA的氧化降解过程符合拟一级反应动力学;pH值对该降解反应影响较大,当pH为8~9时,BPA与 HOCl的反应速率达到最大为0 .544 3 min-1;溶液中存在Br-会加快BPA的降解,并且其整体反应不符合拟一级动力学规律,随着Br-浓度的增加,BPA降解得越快;温度对该降解反应的影响较大并且符合Van't Hoff规则,提高反应温度,有利于氯对BPA的降解.  相似文献   
112.
穆彬  谢阳  江楠  蔡博峰  于顺利 《环境科学》2007,28(12):2889-2895
提出了将道路生态影响问题划分为3个尺度来进行评价,并根据不同尺度的生态特征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指标,从而系统、定量的评价道路建设和运行所带来的生态影响.小尺度问题采用野外调查和样方对比的方法;中尺度问题主要依靠不同分辨率的遥感监测,辅之野外调研;大尺度问题主要依靠遥感和GIS结合进行分析.以兰海高速公路为例,运用该系统进行评价,取得了良好的结果.因此,该体系方法可以作为道路生态影响评价和研究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3.
夏斌  马绍赛  陈聚法  赵俊  陈碧鹃  王芳 《环境科学》2010,31(6):1442-1449
根据2008-08-09~2008-08-13在南黄海西部绿潮(浒苔)暴发区取得的溶解有机碳(DOC)、颗粒有机碳(POC)和颗粒氮(PN)的分析数据,结合同步获得的水文环境要素资料,研究了该区域有机碳的分布特征、来源、影响因素以及浮游植物的固碳强度.结果表明,DOC的浓度范围为1.55~3.22mg/L,平均值为2.44mg/L;POC的浓度范围为0.11~0.68mg/L,平均值为0.27mg/L.DOC与POC的分布特征基本一致,呈现近岸高,外海低;表层高,底层低的趋势.POC与TSS的相关分析表明,POC与TSS整体上呈显著正相关,表明TSS的浓度和来源是控制POC浓度高低的重要因素.通过建立POC与PN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估算了样品中PIN的含量.扣除样品中PIN的影响后,沿岸大部分海域POC/PON的平均值8,结合POC/Chl-a比值,表明沿岸海域POC主要是海洋有机质来源,并且存在降解有机物,这可能是调查期间处于绿潮暴发后期,部分浒苔开始腐烂被降解所致.应用初级生产力估算的浮游植物固碳强度的结果表明,南黄海西部绿潮(浒苔)暴发区浮游植物的固碳强度变化范围为167~2017mg/(m2·d),平均为730mg/(m2·d),该区域日固碳量达到2.95×104t.换算至整个黄海,日固碳量为28.03×104t.  相似文献   
114.
广东省荔枝园土壤农药残留现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荔枝收获完毕后在广东省荔枝主产区采集208个荔枝园土壤样本,检测了9种荔枝常用农药甲霜灵、代森锰锌、多菌灵、溴氰菊酯、氯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敌百虫、乐果和敌敌畏的残留含量.结果表明,农药检出率为氯氰菊酯(59.1%)多菌灵(51.0%)代森锰锌(11.1%)甲霜灵(6.7%)三氟氯氰菊酯(3.4%).乐果和敌敌畏仅在个别果园检出,溴氰菊酯和敌百虫均未检出.土壤同时检出不同种类农药果园的百分数为只检出1种农药(40.4%)同时检出2种(31.3%)未检出(18.8%)同时检出3种(8.2%)同时检出4种(1.4%).检出的7种农药中,代森锰锌残留平均含量最高达39.05μg·kg-1,氯氰菊酯次之为7.83μg·kg-1.其它5种农药平均含量为0.19~1.65μg·kg-1.整体上广东省荔枝园土壤农药残留状况较轻.  相似文献   
115.
一体化接触氧化反应器处理景区生活污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州某旅游景区采用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处理该区生活污水,通过试验确定反应器的最佳工艺参数,研究表明采用接触氧化反应器处理农村污水,在反应器内溶解氧维持在2.0~4.0 mg/L,水力负荷为3.53 m3/(m3.d)的运行条件下,对COD、NH3-N及TN去除率分别达80.82%、69.12%、63.16%,出水可稳定达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116.
针对黄浦江源水砂滤出水,进行了紫外线单独作用的研究,同时对于紫外线与消毒剂联合消毒时消毒剂的投加方式对灭菌作用和消毒副产物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紫外线剂量达到42 mJ/cm2时出水水质已达到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对细菌总数和大肠杆菌数的要求,且在相同紫外剂量下,高强度时对细菌的灭活效果要好于低强度时的效果;先紫外消毒后消毒剂消毒对于微生物具有很好的杀灭作用,但是不能减少消毒副产物的产生;紫外线和消毒剂同时作用对于微生物的杀灭作用不佳,但是出水的消毒剂余量高,消毒副产物量少,这样有利于出水的安全稳定性;先消毒剂消毒再紫外消毒,发现对于消毒副产物没有多大的降解作用,更浪费了高的紫外剂量。  相似文献   
117.
研究了未改性、HNO3改性和NaOH改性杉木木屑对水中Hg2+的吸附特性,并探讨Hg2+初始浓度、pH值、吸附时间和木屑用量对吸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杉木木屑对水中Hg2+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吸附率可达90%以上.杉木木屑对Hg2+的吸附动力学可用拟二级动力学方程描述.研究表明,利用酸碱改性杉木木屑制备废水中Hf2+吸附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8.
氨氮污染物对水环境的综合影响较大,继化学需氧量之后,其有望在"十二五"纳入全国主要水污染物排放约束性控制指标.首先阐述了选取各种氮指标作为污水处理厂氨氮削减量考核指标的可行性.再通过列举苏州新区第一污水厂(改造前)进水中各种氮指标数据,对所做分析加以证明,最后给出结论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9.
组合生态浮床对富营养化水体水质改善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生态工程中的“食物链物质循环原理”和“生物强化理论”,对传统浮床进行改进,构建了集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及微生物于一体的新型组合生态浮床,并研究较低温度条件下对富营养化水体水质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日平均温度4~ 14℃,7d水力停留时间下,组合生态浮床对TN,TP,NHr-N,CODMn及Chl-a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可达32.64%,63.90%,73.66%,17.70%和31.76%,较传统浮床的24.11%,54.53%,47.42%,7.13%和-3.11%,均有大幅度提高,可见,组合生态浮床在富营养化水体水质改善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0.
针对传统滑坡监测数据采集系统布线困难、自动化程度低、成本高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滑坡监测数据自动采集系统。该系统以 ZigBee 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通信技术为核心,通过布置在滑坡体上的传感器节点采集数据。利用 ZigBee 协议和互联网将数据实时传输到监控中心,使相关工作人员及时掌握滑坡体信息。 以三峡库区八字门滑坡为例,分析了该滑坡当前监测手段的不足,建立了八字门滑坡的物联网监测系统,分别对系统的硬件组成和软件程序进行设计。针对节点能量供应和数据远程传输问题,提出将太阳能供电系统和北斗短报文模块应用到数据采集系统来弥补野外条件的不足。结合八字门滑坡的地形地质条件,优化了滑坡测点的布置方案,并开发了数据采集界面以实现监测数据的自动采集和直观显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