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2篇
  免费   336篇
  国内免费   825篇
安全科学   376篇
废物处理   100篇
环保管理   259篇
综合类   1849篇
基础理论   376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420篇
评价与监测   178篇
社会与环境   179篇
灾害及防治   13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187篇
  2021年   209篇
  2020年   185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128篇
  2017年   141篇
  2016年   139篇
  2015年   167篇
  2014年   198篇
  2013年   258篇
  2012年   240篇
  2011年   274篇
  2010年   195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199篇
  2007年   199篇
  2006年   164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机动车排放的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具有较高的大气反应活性,但在线测量识别其高分辨率排放特征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缺乏计算和预测OVOCs排放特征的模型工具.本研究利用质子转移反应飞行时间质谱仪(PTR-TOF-MS)与离子/分子反应质谱仪(IMR-MS),在简易瞬态测试工况下对轻型汽油车排放甲醛、丙酮和乙醇等8种OVOCs组分进行了在线测量.结果表明,OVOCs组分受工况变化影响显著,国Ⅰ~国Ⅴ车辆排放过程中OVOCs排放峰值相对于怠速阶段的增幅分别为183%、105%、56%、92%和244%,同时随着排放标准从国Ⅰ升级到国Ⅴ,含量较高且作为特征组分的甲醛、丙酮和甲醇排放量的降幅分别为90.9%、93.3%和93.7%,但乙醇排放相对稳定.国Ⅰ~国V排放标准下轻型汽油车8种OVOCs总量排放因子分别为12.5、10.2、5.4、4.2和1.6 mg-km-1,总体减排幅度87%.本研究发现OVOCs排放率与比功率(VSP),排放因子与修正碳燃烧效率(MCE)密切相关,将不同排放标准车辆的VSP与排放率和MCE与基于里程的排放因子(EFs)进行拟合,分别建立了一阶线性函数关系.提出了修正碳燃烧损失率(MCL)这一概念,并得到简化的MCL与排放因子的正比例函数关系,从而阐明了OVOCs排放因子的决定性因素.基于VSP和MCL建立的OVOCs排放模型可以计算和预测轻型汽油车在不同热运行状态下的排放率和排放因子,从而为准确评估OVOCs排放贡献和建立排放源清单提供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992.
以阳泉矿区为研究对象,结合矿区发展能力、环境问题与治理以及生态环境变化三个方面的实际情况,建立了矿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判等方法,对矿区生态环境总体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矿区1990年、2000年、2010年三年生态环境综合情况分别表现为差、差、中的质量等级,发展趋势良好。因此,矿区应继续实行污染物排放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措施,同时提高废水复用和植被恢复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993.
邹凤钗  于晓红  邹银先  赵宾 《环保科技》2013,19(4):33-35,48
对贵阳市某垃圾填埋场周边土壤中主要成分进行分析,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综合污染指数和内梅罗指数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垃圾填埋场沿地下水流向上土壤存在一定的污染,土壤中的污染因子主要为COD Mn、NO2-、SO42-、Mn、F-、Hg。随着距离的增加,污染程度呈现衰弱的趋势。  相似文献   
994.
胡彬 《环境工程》2013,(Z1):503-506
采用化学法对污泥进行处理,以污泥脱水率和污泥中重金属去除率为指标,对比了硫酸和醋酸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硫酸对污泥的脱水效果优于醋酸,且硫酸对污泥中大部分重金属具有较好的脱除效率,醋酸则更有利于污泥中Hg和Pb的去除。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醋酸—硫酸两段处理污泥"的新工艺,得到了较为满意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995.
Organic phosphorus(nonreactive P,NRP)is a major component of P in sediments,but information about its chemical forms and dynamic transformation is limited.The chemical forms and dynamic behaviors of NRP in a sediment profile from Lake Taihu,a freshwater and eutrophic lake in China,were investigated.Five forms of NRP in the sediments were extracted based on a chemical fractionation technique,including easily labile NRP(NaHCO3-NRP),reactive metal oxide-bound NRP(HCl-NRP),humic acid-associated NRP(NaOH-NRPHA),fulvic acid-associated NRP(NaOH-NRPFA)and residual NRP(Res-TP).There were notable transformations with increasing sediment depth from the labile NaHCO3-NRP and NaOH-NRP pools to the recalcitrant HCl-NRP and Res-TP pools,which caused the NRP to become increasingly recalcitrant as the early diagenetic processes proceeded.Further analyses showed that the relative changes in contents of organic matter and reactive Fe oxides in the sediment profile triggered a competition for binding NRP fractions and led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NRP.The results highlighted the importance of abiotic processes in regulating the diagenesis of organic P and its stability in sediments.  相似文献   
996.
滇池柴河小流域暴雨径流氨氮的输移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氨氮通过暴雨径流的冲刷和土壤颗粒物的携带进入水体,对受纳河流、湖泊造成污染。以柴河小流域为单元,从输出源、输移过程、河道汇集过程这几个方面对2011年7、8月2场暴雨径流中的氨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氨氮主要是吸附于土壤颗粒表面进行输移,所以土壤颗粒流失是氨氮流失控制的关键;氨氮浓度跟沉降时间的Pearson相关性均在-0.855(P<0.05)之上,呈显著负相关;2场暴雨中,均是颗粒物粒径小于0.000 8 mm的水样的氨氮浓度较大,说明粒径较小的颗粒物对氨氮的吸附量较大;氨氮的入河系数与污染源及输移过程氨氮含量的Pearson相关性在0.914(P<0.05)以上,说明入河系数与污染源及输移过程含量密切相关。氨氮的入河系数为0.120.22,说明研究区域80%以上的氨氮被边坡、沟渠截留,效果良好,值得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997.
采用通量箱(30.0 cm×17.5 cm×29.0 cm)研究砂土与黑土中苯挥发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和通量变化特征.通过模拟不同空气流速、不同温度,并设定土壤类型、土壤含水量、初始浓度等条件,实时监测通量箱中各层土壤气相中和土壤上方空气中苯的浓度,来分析不同条件下苯的挥发特征.结果表明,砂土和黑土中苯的挥发通量分别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土壤充气空隙率相近情况下,苯在砂土中的挥发通量明显高于黑土.空气流速在300~900 mL·min-1范围内,砂土中苯挥发通量随空气流速升高而加大;在20~40℃范围内对黑土的试验结果表明,苯挥发强度受温度影响显著.苯挥发通量与土壤中苯浓度呈线性相关,其可根据土壤中苯初始浓度和水溶出浓度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998.
生物滴滤塔净化含低浓度苯乙烯废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菌丝体热解炭作为填料,采用两座相同实验室规模的生物滴滤塔,分别填装热解炭-木屑混合填料和木屑单一填料,并联操作,进行微生物净化含苯乙烯废气的实验,研究并对比了两座生物滴滤塔的净化性能.结果表明,由于热解炭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等特点,热解炭-木屑混合作为生物滴滤塔填料,比单一的木屑填料挂膜速度快,净化效果好,停运恢复能力强.适宜操作条件为:入口气体浓度50~ 450mg·m-3,停留时间21.6~43.2 s,气液比110.7 ~55.3,净化效率92% ~ 100%,最大去除负荷可达153.1 g·m-3· h-1.整个实验过程中,系统的压降始终维持在0~255 Pa,动力消耗小.研究发现,循环液中氨氮(NH4+-N)浓度只需能够保证微生物正常的生命活动即可,不宜过量或不足.生物滴滤塔循环液的紫外吸光度(UV254)与苯乙烯去除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通过测定循环液UV254,了解生物滴滤塔的运行状况.  相似文献   
999.
温度对蚯蚓生物滤池处理小城镇污泥效果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在910,1410,1415,1815,1819,2419,2425℃4个温度水平下进行,在蚯蚓生物滤池试验的同时进行了无蚯蚓对照试验,对蚯蚓生物滤池的蚯蚓与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以及对污泥的稳定性、污泥性状、污泥含有的微量元素的变化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前3个温度水平下随着温度的升高,降解污泥有机质能力、总氮去除效果、硝化能力、聚磷效果方面蚯蚓生物滤池与无蚯蚓生物滤池都有明显提高,并且有蚯蚓的处理效果始终高于无蚯蚓的,但第4个温度水平下,无蚯蚓的处理效果与有蚯蚓的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000.
文章阐述了目前国内外面源污染的现状,在研究国内外有关面源污染模型并结合三峡库区流域具体的流域污染特点的基础之上,探讨三峡库区面源污染综合管理方案,开创了三峡流域面源污染研究的新阶段,同时为三峡库区规划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