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180篇
安全科学   56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22篇
综合类   429篇
基础理论   76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19篇
社会与环境   21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291.
祁连山高山草甸土壤CO2通量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连接Li-6400-09土壤呼吸室,在2004年生长季节对祁连山高山草甸土壤CO2通量沿海拔梯度进行了野外定位试验,统计分析了水热因子及根系生物量对高山草甸土壤CO2通量特征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土壤CO2通量存在明显的空间变化规律,沿海拔梯度土壤CO2通量随着海拔梯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其变异系数逐渐增加;就日变化而言,土壤CO2通量晚间维持在较低水平,02:00~06:00最低,在07:00~08:30开始升高,11:00~16:00达到峰值,16:00~18:30开始下降,整个过程呈单峰曲线.土壤CO2通量的日平均值介于(0.56±0.32)~(2.53±0.76)μmol·(m2·s)-1.从季节变化来看,土壤CO2通量均以夏秋季较高,春冬季排放量较低,7~8月份达到最大值[4.736 μmol·(m2·s)-1],6月与9月份次之,5月与10月份基本一致,整个生长过程总的变化趋势呈单峰曲线形式.高山草甸土壤CO2通量在植物生长季与10cm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根系生物量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关系,表明高山草甸土壤CO2通量的空间变异主要受温度、水分和植物根系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292.
废旧锂离子电池资源化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锂离子电池的基本结构、材料组成及工作原理,阐述了回收处理锂离子电池的必要性及迫切性,综述了当前国内外废旧锂离子电池的资源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并预测了今后废旧锂离子电池的资源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93.
中国西部及周边区域电离层暴的统计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西部及周边9个电离层观测台站的历史数据,修正了统计研究中电离层暴事件的提取方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区域内电离层暴的统计规律.研究表明,区域内以正暴为主,大暴主要发生在喷泉效应起作用的区域;多数台站冬季多正暴,夏季多负暴,春秋季二者相当,但在个别台站有较大差异;暴的起始时间主要分布于日落后,且在不同纬度略有差别.  相似文献   
294.
探讨了γ-Al2O3超细粉末吸附人工配制的废水中三氯乙烯(TCE)的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及热力学。结果表明:Al2O3对TCE的吸附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强;TCE在Al2O3表面的吸附层数为0.68层;Langmuir、Freundlich和deBoer-Zwikker公式都可以用来描述Al2O3吸附TCE的吸附等温线;Al2O3对TCE的吸附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反应的活化能为14.75 kJ.mol-1,吸附焓为8.87 kJ.mol-1,属于自发的吸热反应。  相似文献   
295.
描述了橡胶行业硫化废气的特点,采用吸附/脱附-焚烧-脱硫净化工艺对其进行处理。该工艺利用蜂窝活性炭吸附,再由焚烧炉彻底燃烧降解污染物,所产生的SO_2由碱液吸收处理。工程运行结果表明,该处理工艺可使硫化废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去除率达90%以上,排放尾气恶臭浓度300,SO_2质量浓度低于5 mg/m~3。  相似文献   
296.
研究沙尘天气、非沙尘天气下颗粒物(PM2.5、PMC、PM10)对痤疮门诊量的影响,并进行性别、年龄分层研究,筛选敏感人群.收集了2013~2017年兰州市沙尘期与非沙尘期3家三甲医院痤疮门诊量资料、大气颗粒物及气象数据,采用基于泊松分布的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控制气象因素、季节性和长期趋势、星期几效应等混杂因素,分析沙尘期与非沙尘期颗粒物对痤疮门诊量的影响及滞后效应.结果表明:沙尘期时,兰州市3家三甲医院痤疮日均门诊量为26人次,范围3~54人次.非沙尘期时痤疮日均门诊量为37人次,范围1~89人次;单污染物模型显示,PM2.5、PMC、PM10均在滞后第6d (lag6)时效应量达到最大值,其浓度每增加10μg/m3,痤疮门诊量的超额危险度(ER)及95%可信区间(95% CI)分别为1.065(95% CI:0.260~1.877)、0.355(95% CI:0.018~0.693)、0.310(95% CI:0.054~0.567),PM2.5对痤疮门诊量的影响最为显著;性别及年龄分层发现,性别分层中PM2.5对女性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其浓度每增加10μg/m3,痤疮门诊量增加1.077(95% CI:0.124~2.039);年龄分层中,0~18岁组受PMC、PM10影响显著,19~24岁组受PM2.5、PM10影响显著,各颗粒物对25~34岁组及≥35岁组效应无统计学意义.在非沙尘期时,PM2.5、PMC、PM10不引起痤疮门诊量增加.双/多污染物模型显示,分别调整其他污染物后,PM2.5、PMC、PM10对痤疮门诊量的影响与单污染物模型类似,仍具有统计学意义.兰州市沙尘天气下大气颗粒物(PM2.5、PMC、PM10)可使痤疮门诊量增加,对女性及青少年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297.
地下水潜在污染源危害性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下水污染源危害性评价对地下水资源保护及地下水污染防控区划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区域尺度地下水污染源荷载危害性评价弱化了点源污染复合强度对地下水的影响.因此,为更准确地进行区域地下水潜在污染源危害性评价,引入污染复合强度要素.选取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地表排污河、垃圾场和加油站为研究对象,构建以污染源种类、污染物排放量、污染源释放可能性、缓冲区半径和污染复合强度为指标的综合评价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类污染源权重,基于ArcGIS 10.2软件对沧州市进行地下水综合潜在污染源荷载危害性评价.结果表明:Ⅳ、Ⅴ级风险区面积为5 560.0 km2,占总面积的41.6%,主要位于沧州市中部、北部地区,其危害性受工业源影响最大;Ⅰ、Ⅱ级风险区面积为3 303.4 km2,占总面积的25.2%,主要位于沧州市东部地区.研究显示,该评价方法强化了点源污染复合强度对地下水危害性的影响,可为区域地下水潜在污染源危害性评价提供参考,对地下水资源保护及污染防控区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98.
利用华北地区常规观测数据、NCEP/NCAR再分析数据以及环境质量数据,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回归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华北地区1981~2017年冬季能见度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能见度趋势变化上,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北京及其周边少部分区域的冬季平均能见度经历了上升过程,而其它区域冬季能见度变化趋势则相反,这种反相变化特征与污染物排放量的局地差异关系密切;能见度的低频波动变化与冬季风强度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能见度的高频波动特征则与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等局地气象要素有关,在华北中部、南部,能见度与温度、风速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在华北北部,能见度同温度、相对湿度的关系并不显著,与风速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99.
针对不同进水模式对好氧颗粒污泥培养及强化脱氮效果的影响尚无统一定论的问题,系统比较研究了快速进水直接曝气、快速进水厌氧搅拌和厌氧推流慢速进水3种模式对好氧颗粒污泥形成特性及脱氮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快速进水直接曝气模式所形成颗粒污泥表面易生长丝状菌,颗粒粒径可达2.0mm以上,但易解体;快速进水厌氧搅拌模式可形成粒径多为1.5~2.0mm的好氧颗粒污泥,TN去除率达到80%,优于前种模式,但未能避免颗粒解体;厌氧推流慢速进水可获得粒径多为1.0~1.5mm的颗粒污泥,常规负荷下出水COD浓度约10~15mg/L,TN浓度小于1mg/L,TN去除率达90%,满足地表Ⅲ类水标准.系统比较证实,厌氧推流慢速进水方式是实现强化脱氮好氧颗粒污泥培养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300.
采用紫外和红外光谱对不同填埋年限生活垃圾的富里酸(fulvic acid,FA)的结构组成和官能团变化进行分析,并对不同填埋阶段富里酸(FA)的电子转移能力和其对五氯苯酚(pentachlorophenol,PCP)的降解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S.oneidensis MR-1作电子供体,同时添加不同阶段填埋富里酸作电子穿梭体可以显著提高PCP的降解率,降解率能达到80%以上.不同填埋阶段富里酸对PCP的降解有不同的还原转化能力的原因是氧化还原性质存在差异.填埋富里酸具有PCP还原转化能力又归因于其具有电子转移能力,这些功能都利于促进PCP还原脱氯.而填埋富里酸电子转移特性主要源于其结构中含有的电子转移功能基团,其中羟基和羧基是填埋过程富里酸分子中重要的活性官能团,其含量高低将影响PCP还原脱氯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