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180篇
安全科学   56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22篇
综合类   429篇
基础理论   76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19篇
社会与环境   21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471.
煤矿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确立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煤矿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应遵循的全面性、重点性、科学性和可扩展性基本原则;以此为指导构建煤矿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模式,由安全规划、应急预案体系、应急组织体制、应急机制、应急法制、资源保障系统和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共8个要素构成;论述模式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各要素的主要建设内容,为煤矿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72.
含硫化氢天然气井重大事故对公众安全具有重大危害,建立和完善含硫化氢天然气井公共安全技术标准体系,对于加强含硫气井应急管理,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含硫化氢天然气井公共安全技术标准,调研了加拿大和美国等国外含硫气井开发典型地区的含硫化氢天然气井公共安全技术标准体系,分析了其体系构成和标准内容,总结了其特点,比对国外含硫化氢天然气井公共安全技术标准体系,基于对国内的调研,分析了我国含硫化氢天然气井公共安全技术标准体系存在的不足;通过对国内外三百多项相关标准的调研和比对分析,基于我国实际现状,分析提出了标准体系建设的相关建议,为我国含硫化氢天然气井公共安全标准体系的完善和标准制定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73.
荣成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占地面积80 hm2,处理规模2.0万m3.d-1,1998年10月开始投入运行。对1999年1月到2004年12月荣成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净化效果以及净化效果的季节和年际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对SS、BOD5、CODC r均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出水浓度分别为(27.6±6.6)、(22.7±4.3)和(90.0±12.5)mg.L-1,去除率分别为73.9%、72.5%和63.8%。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去除率分别为99.7%和99.6%。对NH4 -N和TP去除效果较差,出水浓度分别为(11.2±2.7)和(2.03±0.29)mg.L-1,去除率分别为45.1%和30.2%。BOD5、CODC r、NH4 -N和TP的去除效果与季节变化有一定关系,NH4 -N受季节变化的影响最大,其次是TP,BOD5和CODC r受季节变化的影响相对较小。分析BOD5、CODC r、NH4 -N和TP去除效果的年际变化发现,BOD5、CODC r和NH4 -N去除率有增加的趋势。TP去除率在2001年和2002年基本相同,从2003年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474.
用废旧锌锰电池制备锰锌铁氧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水热法以废旧锌锰电池为原料对制备锰锌铁氧体进行了研究。探索了制备过程的影响因素,如水热反应的pH值、水热温度及水热时间等。结果表明,在溶液的pH值为10,水热温度为210℃,水热时间为2~24h时,均能有效制备无杂相的锰锌铁氧体;提高反应温度和延长反应时间,均有利于锰锌铁氧体的晶化过程。研究还发现,加入铁粉是一个既能高效除汞,又能制备高性能锰锌铁氧体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75.
面对频发的铊污染事件,开发实用高效的应急除铊方法是防范生态环境风险和保障饮水安全的迫切需求.以某河流铊浓度异常事件为例,对比分析了直接混凝、氧化+混凝、氧化+吸附及硫化物沉淀法4种方法在铊污染应急处置中的效果和可行性.结果表明:硫化物沉淀法可将超标5倍左右的铊浓度降低到0.1 μg/L以下,达到GB 3838-2002...  相似文献   
476.
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净化北方微污染水体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对北方微污染水体中COD、氮和磷的去除效果及去除机理,在室内选用混合土(由炉渣与种植土按比例混合而成)、石英砂和陶粒作为填料,以天津当地常见植物黄花鸢尾为植被构建了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处理微污染景观湖水和雨季的初期雨水;除冬季冰封期暂停运行外,通过对系统不同季节运行数据的分析,考察了不同季节环境条件下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对我国北方城市微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季节条件下,该系统对污染物均有着良好的去除效果和抗冲击负荷能力。微污染景观水和雨季初期雨水经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后,出水COD、NH4+-N及TP的质量浓度可分别优于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IV类、III类和II类水质标准(研究阶段进水TP≤0.80 mg·L-1),COD、NH4+-N和TP的阶段平均去除率最高可分别达80%、91%和82%;TN的去除效果受季节变化波动较大,阶段平均去除率在32%~78%,温度较低季节或原水水质较差时有待处理水回流或辅加其他技术手段以提高脱氮效果。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对北方微污染水体有着较好的净化效果,能够有效地预防地表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有利于城市水环境质量的改善和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具有良好的发展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77.
生活垃圾生物预处理对As Pb Cr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生物预处理工艺对生活垃圾As、Pb、Cr总量和生物有效性(水提取态、DTPA提取态、EDTA提取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相对浓缩效应”和淋滤的交互作用,As、Pb和Cr总量分别升高了1.96%、6.13%和10.81%;生物预处理后,w(水溶态As)、w(DTPA-As)和w(EDTA-As)分别升高了51.46%、26.65%和19.02%,w(水溶态Pb)、w(DTPA-Pb)和w(EDTA-Pb)分别升高了36.59%、22.91%和17.48%,w(水溶态Cr)、w(DTPA-Cr)和w(EDTA-Cr)分别升高了9.01%、12.79%和8.77%.模拟试验结果证实,生活垃圾生物预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As、Pb和Cr总量及其生物有效性,可能会增加后续堆肥土地利用的环境风险和填埋对地下水的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478.
有机生活垃圾不同微生物接种工艺堆肥腐熟度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选取含水率、发芽指数、C/N、水溶性碳、氨态氮5项为评价指标,运用属性识别法、灰色关联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分别对微生物接种几种不同工艺(T1为两阶段接种,T2为前阶段接种,T3为多阶段接种,CK为不接种)的堆肥腐熟度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在堆肥周期内3种评价方法相一致的结果是自然堆肥(CK)归入未腐熟等级、多阶段接种堆肥(T3)归入腐熟等级,表明根据堆肥温度变化情况加入多种外源微生物加速了堆肥过程中的物质转化,更有利于腐殖化的进程,提高了堆肥效率;而T1、T2处理3种评价方法给出了不同的结果.对3种评价方法进行比较显示,灰色关联分析法较模糊综合评价法、属性识别法划分幅度小、更加精准,是堆肥评价的一种较优方法.   相似文献   
479.
农村混合物料干式厌氧发酵物性变化中试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解决分散性及混杂性的农村有机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减量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问题,利用干式厌氧发酵技术与装置,将畜禽粪便、果蔬垃圾和秸秆等混合物料进行干式厌氧发酵处理,并对pH和有机质类TS、VS、CODCr、(DOC)及NH4+-N浓度进行了检测. 结果表明:农村有机固废混合物料干式厌氧发酵起始阶段的pH为7.2,于第7天逐渐降至最低值(6.3),之后又逐渐上升至系统稳定,最后在7.0~7.6之间波动. 厌氧发酵物料TS和VS经厌氧发酵后被消耗,二者去除率分别为58.3%和65.4%. 厌氧发酵运行过程中物料w(DOC)由11 000 mg/kg降至6 095 mg/kg,去除率为44.6%,发酵液中ρ(CODCr)由初始的11 700 mg/L降至结束时的2 870 mg/L,CODCr去除率达75.5%. 50 d后w(DOC)和ρ(CODCr)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480.
东北自然保护区压力威胁影响因子及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文运用世界自然保护区委员会(WCPA)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推荐的自然保护区管理快速评估和优先性确定方法(RAPPAM),对东北地区部分自然保护区面临的压力和威胁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在保护区所面临的14种威胁因子中,火灾、林木砍伐、偷猎、非林木产品采集(NTFP)、旅游、放牧6个因子的影响范围较广、影响程度较高、影响时间较长,是保护区应重点控制的威胁因子。因此,今后的保护区管理应加强对火灾、林木砍伐和非木质林产品采集等因素的监控,同时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采取适当措施有效控制并减少保护区生态旅游对保护对象产生的负面影响,提高保护区管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