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57篇
  免费   2113篇
  国内免费   4811篇
安全科学   2193篇
废物处理   426篇
环保管理   1236篇
综合类   10955篇
基础理论   2338篇
污染及防治   1558篇
评价与监测   1082篇
社会与环境   1016篇
灾害及防治   677篇
  2024年   120篇
  2023年   349篇
  2022年   964篇
  2021年   996篇
  2020年   1127篇
  2019年   748篇
  2018年   726篇
  2017年   836篇
  2016年   730篇
  2015年   925篇
  2014年   974篇
  2013年   1299篇
  2012年   1381篇
  2011年   1338篇
  2010年   1274篇
  2009年   1194篇
  2008年   1144篇
  2007年   1075篇
  2006年   1022篇
  2005年   729篇
  2004年   534篇
  2003年   376篇
  2002年   369篇
  2001年   339篇
  2000年   298篇
  1999年   173篇
  1998年   110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75年   1篇
  192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941.
水环境系统脆弱性是水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研究的热点问题,通过研究水环境系统的内在机理,综合考虑影响水环境系统脆弱性的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因素,借助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管理(DPSIRM)框架构建水环境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变权灰色云模型的评价方法,对2004~2014年江苏省水环境系统脆弱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4~2014年水环境系统脆弱性指数由47.056提高到63.210,脆弱性等级由“重度脆弱”演化为“中度脆弱”,并长期维持在“中度脆弱的”等级,2014年出现了向“轻度脆弱”状态转变的趋势。分析各个子系统对水环境系统脆弱性影响程度可知,影响子系统和响应子系统对江苏省水环境脆弱性系统的影响程度逐年增加;而压力子系统和管理子系统对水环境系统脆弱性的影响程度逐年下降;其它子系统对水环境系统脆弱性的影响维持在一定水平小幅度波动。  相似文献   
942.
介绍了中山市空气质量多模式预报系统。对2015年3月—2016年2月的预报效果评估表明:系统可以较好地反映污染物的变化趋势但仍存在系统性偏差。通过对排放源清单的调整优化及对模式干沉降模块的改进使模式系统的偏差显著减小。总结并建立中山市污染天气案例库,发现在典型污染天气形势下,除O3-8 h外,其他污染物均值均能达到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未来将从2个方面提高中山市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系统的实用性,包括逐步实现污染源排放清单的动态及时更新和提高极端气象条件下O3污染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943.
基于地面观测数据,分析了"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宁波市酸雨污染特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15年降水pH从2010年的4.37上升到4.89;2010—2015年酸雨发生频率降低了17.4百分点;重酸雨区范围不断缩小,轻酸雨区范围不断扩大,酸雨污染程度有所改善。降水中化学组成变化显示,与"十一五"末相比,2015年除NO_3~-、Cl~-外其他离子浓度均有所下降;2015年SO_3~(2-)与NO_3~-的当量浓度之比从2010年的3.10下降到1.73,表明酸雨污染从硫酸型向硫酸与硝酸混合型转变。  相似文献   
944.
为了评价并进行城市水环境质量考核排名,介绍了江苏省组织开展涵盖地表水、饮用水、地下水、近岸海域和城市内河5种类型"全要素、代表性"水质监测断面(点位)体系建设工作的情况以及全要素断面设置的基本原则和做法。分苏南、苏北、苏中3个区域,对全省地表水监测代表性进行了量化计算,结果表明,调整后全省水质综合指数极差从41.07降至7.17,标准差从3.16降为0.49;采用德尔斐层次分析法分析,设计了水质代表性指数,含1项一级指标、5项二级指标、12项三级指标,计算表明,调整前全省水质代表性指数得分为69.1分,调整后为88.7分。将调整结果进行论证后再与各市环保主管部门交换意见,取得最终一致后正式实施。  相似文献   
945.
使用无锡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环境遥感综合处理系统,对2017年7—11月FY-3/MERSI影像数据进行蓝藻水华提取分析,并通过当日与国外MODIS、VIIRS影像数据的蓝藻水华提取结果进行协同比对,验证FY-3/MERSI影像在蓝藻水华预警监测业务化应用的前景。结果表明,3种数据源均能实现蓝藻水华空间分布的业务化运行;由于卫星过境时间的不同,可综合利用这3种数据源观测太湖蓝藻水华在一天中的动态变化,分析蓝藻水华的发生规律。  相似文献   
946.
针对蓝藻资源化问题,概述国内外利用蓝藻制备有机肥、提取高纯度藻蓝蛋白、制备活性炭和藻粉这4种利用方式的特点、现状及应用进展。提出,应从高温好氧堆肥技术、藻蓝蛋白提取技术和藻水分离技术这3个方面,解决其关键技术问题并进行进一步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947.
以中国大陆30个省市(自治区)为例,以2010年为基准年,在ESTDA的框架下,运用ESDA、LISA时间路径和LISA时空跃迁等方法分析了2011~2015年碳排放强度累积目标完成率的时空动态特征,同时,利用空间误差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了中国省域碳排放强度累积目标完成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省域碳排放强度累积目标完成率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性和空间自相关性;(2)东部地区具有相对稳定的局部空间结构;在空间依赖方向上,北京稳定性最强,新疆波动性最大;(3)中国省域碳排放强度累积目标完成率空间格局演化的整合性较弱,稳定性较强,协同高增长省域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协同低增长省域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4)影响中国省域碳排放强度累积目标完成率的重要因素是产业结构、能源强度、能源自给度和能源消费结构。 关键词: 碳排放强度累积目标完成率;时空动态;LISA时间路径;LISA时空跃迁;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948.
城镇化过程中的流域面源污染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斧头湖流域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借助遥感和GIS技术,对2008年、2015年斧头湖流域土地利用格局、人畜排放进行分析,利用输出系数模型解析斧头湖的面源污染负荷时空分布及主要来源。结果表明:斧头湖流域2008~2015年面源总氮(TN)和总磷(TP)负荷输出分别从由原来的 2 915 和 178 t 增长至 3 252 和 202 t。城镇化发展使得农村耕地面积减少,耕地对TN的输出贡献比例降低,但是耕地化肥使用依然是TN最主要来源。城镇化使得居民区对面源贡献增大,特别是TP的贡献显著增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畜禽养殖对面源污染的贡献也显著增加,应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949.
2016年9月利用多波束测深仪调查了张家洲河段河床微地貌的高分辨率形态与分布特征,结合1998年和2013年水下地形资料,分析了三峡截流以来该河段河槽的冲淤变化与演变趋势。结果表明:(1)张家洲河段整体呈冲刷状态,净冲刷量17.2×10.6 m3。其中,张家洲南水道是强冲刷区,最大冲刷深度约9 m;(2)河槽表层沉积物中值粒径为149.1~226.3 μm,与历史资料相比呈粗化趋势;(3)张家洲河段约82.9%的主航道发育了沙波,约14.0%的主航道发育了冲刷坑与冲刷槽,平床地形仅占3.1%。流域来沙量减少是张家洲河段整体冲刷的主要原因,而河流控制工程稳定了河势,迫使水流归槽,加剧了张家洲南水道的冲刷。随着流域来沙量持续减少,张家洲南水道主航道有可能进一步冲刷  相似文献   
950.
Fluorine or fluoride can have toxic effects on bone tissue and soft tissue at high concentrations. These negative effects include but not limited to cytotoxicity, immunotoxicity, blood toxicity, and oxidative damage. Apoptosi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fluoride-induced toxicity of kidney, liver, spleen, thymus, bursa of Fabricius, cecal tonsil, and cultured cells. Here, apoptosis activated by high level of fluoride has been systematically reviewed, focusing on three pathways: mitochondrion-mediated, endoplasmic reticulum (ER) stress-mediated, and death receptor-mediated pathways. However, very limited reports are focused on the death receptor-mediated apoptosis pathways in the fluoride-induced apoptosis. Therefore, understanding and discovery of more pathways and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fluoride-induced apoptosis may contribute to designing measures for preventing fluoride toxic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