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2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424篇
安全科学   103篇
废物处理   82篇
环保管理   146篇
综合类   871篇
基础理论   297篇
污染及防治   418篇
评价与监测   61篇
社会与环境   59篇
灾害及防治   48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123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3 毫秒
841.
着重分析了现有油气集输系统工艺、技术、生产现状在实现清洁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对油气集输系统实施清洁生产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842.
土壤类型与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不同比例的沙、粘土和碎石组成的三种土壤,分别构成底部坡降和总体积相同的三个无植物湿地系统.在负载等量污水和外界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初步探讨了人工湿地中土壤类型与污水处理功能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较优的沙——土——碎石组合方式.  相似文献   
843.
中浅层天然气钻井废水处理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中浅层天然气井的钻井废水处理进行了试验研究。根据现场处理条件,原水水质状况和试验结果,提出了可随原水水质和出水要求而进行组合的处理技术方案,并探讨了各处理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给出了过程的主要工艺控制参数。  相似文献   
844.
“三合一”微生物燃料电池的产电特性研究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曹效鑫  梁鹏  黄霞 《环境科学学报》2006,26(8):1252-1257
为了降低内阻,尽可能提高微生物燃料电池的输出功率,提出了一种将阳极、质子交换膜和阴极热压在一起的"三合一"膜电极形式的微生物燃料电池,并考察了其在接种厌氧污泥条件下对乙酸自配水的产电特性.该"三合一"电池在稳定运行条件下电池内阻约为10~30Ω,远低于现已报道的其它形式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内阻.目前该"三合一"型微生物燃料电池最大输出功率密度约300 mW·m-2,库仑效率约50%.试验结果表明,在一个间歇运行周期中,电池内阻增加是引起输出电压降低的最主要原因.同时在不同的外阻条件下,需要降低极化的重点不同.  相似文献   
845.
水环境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生物降解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两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x-100、Oπ-10)在静态生活污水中生物降解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Tx-100、Oπ-10具有较强的生物可降解性。水体中高浓度的Tx-100、Oπ-10一般在五天之后降解率可达97%,而且微生物对这两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降解能力基本相同。降解前后水体中CODcr、BODs值变化不大,说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该水域的污染并不明显。因此。可以认为Tx-100、0π-10是值得推广使用的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846.
微波改性活性炭脱硫性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此提出了一种利用微波等离子技术对活性炭进行改性以提高活性炭的SO2 吸附性能的新方法。通过正交实验法 ,探讨了微波功率、辐照时间及样品粒径 3种因素对改性后的活性炭脱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微波改性后的活性炭大大提高了对SO2 的吸附能力 ,最高硫吸附量可达 10 9 4mg g ,微波功率和样品粒径是决定改性活性炭硫容量的关键因素 ,并通过元素分析和扫描电镜等手段对其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47.
农作物生物质能的遥感估算——以广东省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芳  黎夏  SHI Xun 《自然资源学报》2006,21(6):870-878
农作物秸秆生物质能项目是生物质能最具产业化和规模化的集约利用方式之一,也是解决能源可持续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国内外对农作物秸秆生物质能总量估算都是基于传统的实地调查和统计数据来获取,缺乏详细的生物质能的空间分布信息,对生物质能源利用与规划指导粗略。论文以广东省为例,利用基于BIOME鄄BGC模型改进的MOD17A2/A3数据和TM数据对生物质能总量及空间格局进行估算和分析。根据生物质能可用部分的影响因素,建立可用生物质能决策模型。为能源消耗量大的省份在生物质能的有效利用方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48.
本文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四新”要求,以国家调整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指标为契机,客观实际地分析了呼市创建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存在的困难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呼市下一步争创环保模范城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849.
Anderson R  Xia L 《Chemosphere》2001,42(2):171-178
Soils from a long-term slurry experiment established in 1970 at Hillsborough, Northern Ireland, were used in the experiment. The site has a clay loam soil overlying Silurian shale. Seven treatments were used with three replicate plots per treatment under the following manurial regimes: (1) mineral fertiliser supplying 200 kg N, 32 kg P and 160 kg K ha(-1) yr(-1); (2)-(4) pig slurry applied at 50, 100 or 200 m3 ha(-1) yr(-1); (5)-(7) cow slurry applied at 50, 100 or 200 m3 ha(-1) yr(-1). Agronomic measures of P determined on subsurface layers down to 90 cm were compared with sorption isotherm data and rates of desorption. Adsorption isotherms were fitted using a standard Langmuir model. Data were compared with soluble (molybdate-reactive) P levels in soil water collected at 35 and 90 cm using PTFE suction cup lysimeters. Agronomically available P was concentrated in the top 30 cm of soil in all treatments. The accumulation of P in surface layers of the plots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in the pig slurry treatments compared to the cow slurry, reflecting the history of P amendments. Nevertheless, over a period of a year, molybdate-reactive phosphorus (MRP) concentrations in lysimeter collections was consistently higher at 35 cm depth in the highest cow slurry treatment (7) compared to the equivalent pig slurry treatment (4). Either the movement of soluble P down the profile is facilitated by the higher organic content of cow slurry or P movement is not directly related to P accumulation in the soils. In addition, it is hypothesised that P movement down the soil profile depends upon two separate mechanisms. First, a 'break' point above which the accumulated P in the surface horizons is less strongly held and therefore amenable to dissolution and movement down the profile. Second, a mechanism by which some solute P from the surface horizons can travel rapidly through horizons of low P status to greater depth in the soil, i.e., by preferential flow.  相似文献   
850.
污泥减量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现阶段国内外污泥处理与处置在环境和经济方面存在的问题出发 ,阐明了研究污泥减量技术的紧迫性。根据生物处理工艺中影响剩余污泥产生的可能途径 ,将污泥减量技术分为降低细菌合成量的解偶联技术、增强微生物利用二次基质进行隐性生长的各种溶胞技术、利用食物链作用强化微型动物对细菌捕食的技术 ,介绍了各种技术的研究现状 ,并比较了减量效果和优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