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88篇
  免费   580篇
  国内免费   1846篇
安全科学   492篇
废物处理   264篇
环保管理   427篇
综合类   3766篇
基础理论   835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099篇
评价与监测   342篇
社会与环境   267篇
灾害及防治   221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312篇
  2021年   288篇
  2020年   322篇
  2019年   228篇
  2018年   211篇
  2017年   281篇
  2016年   287篇
  2015年   342篇
  2014年   474篇
  2013年   526篇
  2012年   540篇
  2011年   527篇
  2010年   422篇
  2009年   379篇
  2008年   416篇
  2007年   365篇
  2006年   295篇
  2005年   214篇
  2004年   153篇
  2003年   158篇
  2002年   161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131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1.
为了保证50%双氧水热失控时在储罐中的安全泄放,利用VSP2(Vent Sizing Package 2)模拟了50%双氧水在带放空测试池中绝热条件下的热失控过程,得到了过程的温度、压力、温升速率变化情况,利用DIERS通用方法计算了50%双氧水安全泄放所需的放空口面积,得到了放空口面积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储罐设置足够的放空口面积可保证双氧水的安全泄放,在充装系数为0.8时所需的放空面积为0.005 2 V/m.  相似文献   
912.
应用膨润土吸附阿莫西林,探讨了4种吸附剂的吸附效果,并以改性十六烷基三甲基铵盐(DK1)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吸附时间、溶液pH值、投加量、初始质量浓度和温度等因素对有机膨润土吸附溶液中阿莫西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自然pH值条件下,DK1的吸附剂效果最佳,且吸附在15min内快速达到平衡。吸附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同时符合Freundlich、Langmuir和Temkin型等温吸附方程,是个吸热的过程,Langmuir理论最大吸附容量在30℃时可达27.86mg/g。对等温方程的研究表明,DK1对阿莫西林的吸附呈单分子层形式,吸附性能良好,易于进行。  相似文献   
913.
采用哈特曼爆炸试验装置完成长庆油田典型油气组分爆炸特性参数测试,建立了油气爆炸模拟试验装置,并针对长庆油田油气爆炸研制自动抑爆装置,进行了长庆油田油气爆炸抑爆试验.长庆油田油气爆炸下限体积分数为3.0%,爆炸上限体积分数为14.0%,最大爆炸压力0.671 MPa,最大爆炸压力上升梯度40.625 MPa/s.长庆油田油气点爆后33 ms发展成爆炸,230 ms爆炸火焰向上扩展,624 ms爆炸火焰达到最大状态,920 ms爆炸火焰强度明显减弱,爆炸火焰很快自行熄灭.所研制的自动抑爆装置由紫外传感器、控制器和抑爆器组成.紫外传感器能抗太阳光、一般电源光的干扰;控制器由高能干电池供电,使用方便;自动抑爆装置响应时间小于15 ms,成雾时间小于150 ms.油气抑爆试验表明,自动抑爆装置能在1.5m范围内扑灭油气爆炸火焰.  相似文献   
914.
构造了简易的电容去离子(CDI)反应装置,以活性炭粉末为吸附材料,聚偏氟乙烯(PVDF)为黏结剂,石墨粉为导电剂。这3种物质的质量比为8∶1∶1。采用涂覆分解法制备活性炭电极,研究其电吸附除盐性能。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电极的表观形态进行分析,利用电化学工作站对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分析,并估算单位质量电极的电容。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到电容去离子试验的最佳反应条件:端电压为1.6 V,流量为10 L/min,极板间距为2 mm。此条件下离子去除率可达47.9%。吸附达平衡后断开电源,进行电极可再生性研究。结果表明,电极在短时间内即可再生。  相似文献   
915.
4种硝酸酯热安定性的绝热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绝热加速量热仪(ARC)对硝酸正丙酯(NPN)、硝酸异丙酯(IPN)、太根(TEGDN)、敌根(DEGDN)4种硝酸酯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绝热试验研究,得到绝热放热曲线和热分解特征参数。分析了4种物质分解过程的特点,对测试结果进行了修正。计算得到动力学参数和自加速分解温度SADT,以此作为评估热安定性的判据。结果表明,4种硝酸酯在外界热作用下容易发生分解,反应速度较快,伴随明显的热效应和压力效应。4种硝酸酯的热安定性由好到差排序为:IPN、NPN、TEGDN、DEGDN。  相似文献   
916.
针对跨座式单轨交通列车遭受雷击时列车内的人员安全性,本文通过对列车内人员不接触与列车金属外壳直接连接的金属构件和接触与列车金属外壳直接连接的金属构件两种情况进行计算分析,得出第一种情况下,人员是完全安全的;第二种情况下,人员可能会有像蜜蜂刺痛或烟头灼痛的感觉,但不威胁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917.
事故树分析法在LPG储罐火灾爆炸事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PG(液化石油气)属于危险化学品之一,LPG储罐发生火灾爆炸的机率大,造成的损失比较严重,故对其火灾爆炸事故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LPG储罐爆炸根据其发生机理分为化学爆炸(燃爆)和物理爆炸两种模式。本文通过对LPG储罐燃爆﹑物理爆炸两类事故进行系统分析,建立了以LPG储罐燃爆、物理爆炸为顶事件的事故树。通过对其事故树的定性分析,得到了影响顶事件的各个最小割(径)集。通过计算底事件的结构重要度,确定了影响LPG储罐火灾爆炸事故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进而提高LPG储罐的安全性和运行可靠性。  相似文献   
918.
矿井避难硐室供氧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矿山井下事故发生后的矿工自救中,设置避难硐室是十分必要的.供氧系统是避难硐室内避难人员生存的重要保障,避难硐室具有容载人数多、空间相对较大的特点.针对国内避难硐室采用的地面钻孔供氧、压风供氧、压缩气瓶供氧、化学氧供氧等供氧方式进行了研究,分别通过基本供风量、供氧量等参数的理论计算方法,密闭空间模拟试验的方法来对几种供氧方式进行比较,最终确定避难硐室设置多种供氧方式的必要性,为今后避难硐室供氧系统的构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19.
建筑行业安全生产事故频发,死伤众多,不仅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而且损害了党、政府和我国改革开放的形象。从目前建筑安全生产状况来看,无论是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还是建筑企业的内部管理,都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甚至制约着建筑安全工作的发展,必须加以改进。本文首先提出我国当前建筑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分别从国家、建筑企业、建筑工人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920.
对中美实施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研究,分别从实施GHS的框架体系、实施GHS的时间节点、GHS的危险类别、符合GHS要求的SDS和标签四个角度,对中美实施GHS的政策进行对比.通过分析,得出我国目前实施GHS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各方利益难以协调,缺乏实施GHS的综合性法律法规,实施GHS缓冲期的设置存在问题,“积木原则”尚未合理运用.结合美国实施GHS的做法,为我国实施GHS提出四方面建议,即推动我国GHS配套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编制实施GHS的指南文件,灵活合理利用“积木原则”,关注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