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07篇 |
免费 | 331篇 |
国内免费 | 292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63篇 |
废物处理 | 55篇 |
环保管理 | 109篇 |
综合类 | 936篇 |
基础理论 | 275篇 |
污染及防治 | 270篇 |
评价与监测 | 106篇 |
社会与环境 | 125篇 |
灾害及防治 | 9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5篇 |
2023年 | 42篇 |
2022年 | 89篇 |
2021年 | 94篇 |
2020年 | 81篇 |
2019年 | 83篇 |
2018年 | 79篇 |
2017年 | 74篇 |
2016年 | 79篇 |
2015年 | 102篇 |
2014年 | 115篇 |
2013年 | 123篇 |
2012年 | 138篇 |
2011年 | 117篇 |
2010年 | 127篇 |
2009年 | 91篇 |
2008年 | 95篇 |
2007年 | 81篇 |
2006年 | 82篇 |
2005年 | 70篇 |
2004年 | 50篇 |
2003年 | 51篇 |
2002年 | 51篇 |
2001年 | 46篇 |
2000年 | 37篇 |
1999年 | 20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危险品运输实时监控及应急救援服务平台构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针对我国危险品运输监管及应急救援现状,提出构建"危险品运输实时监控及应急救援服务平台"的技术方案。设计了平台系统的技术框架,介绍装载于危险品运输车辆之上的"监控终端"以及应急救援车辆之上的"智能终端"的基本功能,并以环保部门为例阐述了服务平台与危险废物监管政务平台之间的数据交换及功能耦合,以及利用服务平台开展危险品运输事故应急救援联动流程。该平台可望解决"危险品运输多部门监管数据不一致以及多部门联动应急救援调度困难"这一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312.
为探讨有机物料添加对植物修复铬污染耕地土壤的强化效果,在联栋温室中进行室内培养试验和盆栽试验,利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对添加牛粪、羊粪和玉米秸秆后的土壤中铬形态分布进行分析.通过S-N-K法、Pearson相关分析等研究添加有机物料后,紫羊茅和羽衣甘蓝对修复土壤的铬富集系数及铬去除率的影响,并探讨其与铬形态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添加牛粪或羊粪的土壤中交换态铬分别比空白处理增加1.30%和0.98%.添加牛粪可显著提高紫羊茅和羽衣甘蓝的根干重和茎叶干重,添加羊粪或玉米秸秆仅可显著提高富集植物的茎叶干重,对根干重无显著影响.添加羊粪或牛粪处理的紫羊茅和羽衣甘蓝,修复土壤的铬富集系数均显著高于空白处理.添加玉米秸秆紫羊茅修复土壤的铬富集系数显著高于空白处理,羽衣甘蓝修复土壤的铬富集系数与空白处理无显著差异.3种有机物料的添加均能增强羽衣甘蓝和紫羊茅对铬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其中添加牛粪诱导强化羽衣甘蓝修复铬污染土壤的效果最佳,对土壤中铬的去除率达到19.62%.紫羊茅和羽衣甘蓝修复土壤的铬富集系数及铬去除率均与土壤交换态铬显著正相关,与碳酸盐结合态铬比例呈极显著负相关.有机物料,尤其是养殖废弃物的添加,能有效提高土壤中可交换态铬比例,进而提高植物修复铬污染土壤的效率. 相似文献
313.
314.
社会减灾能力信任及水灾风险感知的区域对比——基于江西九江和宜春公众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公众对社会减灾能力及灾害风险的认识,有助于从公众视角揭示风险潜在因素,不仅是进行风险沟通的必备环节,还可以为开展有效的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减灾意识提供决策依据。通过社会调查(221份样本)和统计分析方法,比较了江西九江、宜春公众对于社会减灾能力的信任及水灾风险感知。结果表明,公众对于社会减灾能力基本持信任态度,信任度高低排序为:灾害监测预报>政府应急>防灾工程>预警传播,其中宜春公众的信任度较高;公众对于水灾的风险感知较弱,尤其是宜春公众认为水灾发生、受灾的可能性很小;公众的信任与对区域减灾能力的了解无关,主要是受到受灾经历(受灾次数、灾情损失、灾后救援)的影响,即区域本底灾害风险的高低导致公众认知的差异,风险较高区域(九江)的公众具有更为明确的降低风险的行为倾向及意愿。 相似文献
315.
生态旅游的可持续性评价模型研究——以九寨沟景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韫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18(12):1103
在生态环境脆弱区域开展旅游活动,其发展目标必须是可持续的。而生态旅游可持续性的标准因不同旅游区(点)或处在不同的时间段会产生差异,使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可以反映出并弥补这种差异给可持续性评价带来的影响。以位于岷江上游的世界自然遗产地九寨沟景区为例,使用主观方法分析资源、社区和旅游三大利益相关者在生态旅游可持续性中的关系,建立生态旅游地可持续性评价模型的框架。使用德尔菲法确定相应的评价指标;通过对当地居民和旅游管理部门的访谈和旅游者问卷调查来探察利益相关者间的关系;根据访谈和调查结果对模型评价结果进行验证。研究以九寨沟景区为案例,评价模型的构建为生态旅游地的可持续性管理提供了一种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评价工具,并可以推广到其他景区。 相似文献
316.
北京市大气细颗粒物的遗传和非遗传毒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用胞质阻断微核试验与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北京市大气PM2.5无机提取物与有机提取物对Balb/c 3T3细胞微核形成与DNA链断裂的影响;通过划痕染料示踪技术(SL/DT)观察PM2.5无机提取物与有机提取物对Balb/c3T3细胞间通讯的影响.发现PM2.5有机提取物可引起双核微核细胞率显著增加(P<0.01)及导致慧星细胞率和DNA迁移长度显著增加(P<0.01);PM2.5有机提取物引起细胞间通讯的抑制; PM2.5无机提取物未见明显毒作用.结果表明,PM2.5可引起染色体损伤和原发性DNA损伤,抑制细胞间通讯,其毒作用主要由其有机成分引起. 相似文献
317.
柳州市城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GIS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模型的支持下,运用多种数学模型对柳州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演化从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和空间格局变化的两方面进行定量分析,通过比较定量分析结果,得出研究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表现为土地利用结构日趋合理、城市圈层由外向内土地利用多样性降低、土地利用功能集聚趋势加强、城市逐渐由工业导向型向居住、公共设施导向型转化等特征。 相似文献
318.
环境中VOCs的污染现状及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综述了近十年来大气环境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污染现状及其主要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目前大气环境中VOCs的主要处理技术(包括吸附、冷凝及膜分离等回收技术和燃烧、等离子体、光催化降解和生物降解等销毁技术)的适用条件、经济性、可操作性和净化效率.提出要对VOCs的吸收和生物降解的反应动力学模型、催化机制、材料的性能及微生物活性进行深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319.
超临界水氧化是一项对有机废液焚烧处理最有潜力的替代技术,在过去的20多年里,这项技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然而,作为一项管端技术,超临界水氧化仍存在许多不足,这些不足阻碍了它的工业应用。除了反应器腐蚀和盐析导致的技术问题外,超临界水氧化经常被认为是一项处理所有废液的“通用”技术,然而也是无法实现的“通用”技术。本文介绍了作为管端处理技术的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存在的问题,讨论了可能的解决办法,介绍了不同反应器的概念,提出了在超临界水氧化领域里开展进一步研究和发展新工艺流程的建议。此外,评价了超临界水氧化技术涉及到的自身能源供应问题。 相似文献
320.
丁草胺在土壤中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室内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丁草胺在三种不同有机质含量土壤中的吸附特性曲线,采用批量平衡法,用三种土壤对丁草胺进行吸附,并通过改变三种土壤的投加量、温度和pH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丁草胺在三种不同土壤中的吸附平衡时间大约为12h,以快速吸附为主,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土壤吸附性能的重要因素,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对农药的吸附呈正相关,土壤的投加量越大固相中的吸附量也越大,丁草胺在土壤中的吸附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弱,但影响并不明显;碱性条件不利于土壤对丁草胺的吸附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