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4篇
  免费   145篇
  国内免费   372篇
安全科学   135篇
废物处理   55篇
环保管理   105篇
综合类   886篇
基础理论   230篇
污染及防治   231篇
评价与监测   103篇
社会与环境   125篇
灾害及防治   9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38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系统研究了1985年以来江苏及邻区的36次小震群,结果表明,江苏及邻区的地震具有成丛活动的特点,每一丛地震活动持续时间和平静时间没有明显的周期性,这反映了它是在一定的外部应力环境控制下发生的.江苏及邻区地震的成丛活动与台湾地区7级以上强震有一定的呼应关系,多发生在台湾地区7级以上强震前后.分析表明,台湾地区7级以上强震...  相似文献   
82.
尾矿库设计的主要控制条件是坝体的稳定性。在尾矿坝施工中还需要考虑强度、渗水性等影响因素。以锡冶山尾矿坝工程为例,探讨了数值法在尾矿库坝体岩土孔隙水压力消散试验中的应用。对提高试验精度、减少试验开支、指导工程安全施工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3.
粘弹性阻尼减震结构研究与应用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总结了国内外粘弹性阻尼器及粘弹性阻尼减震结构研究与应用的进展情况。阐述了粘弹性阻尼材料和粘弹性阻尼器的耗能原理;对目前开发和研究的一些新型粘弹性阻尼器及其性能进行了介绍,同时概述了对保证结构安全性具有重大意义的粘弹性阻尼器的耐久性和耐火性问题,介绍了不同的粘弹性阻尼器计算模型;从结构试验的角度说明了粘弹性阻尼减震结构的特性,着重说明了粘弹性阻尼减震结构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列举了粘弹性阻尼器的工程应用实例。进而提出了今后粘弹性阻尼器应用于土木工程领域里应加强研究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4.
废玻璃是一种载能节能、低碳环保、可重复利用和再生利用的再生资源,广州市通过补贴政策、两网融合等手段,促进废玻璃回收利用,随着生活垃圾分类纵深推进,为了进一步提高废玻璃回收利用,从废玻璃回收利用现状入手,对比了北京、上海生活垃圾中废弃玻璃的占比情况,针对目前存在问题,提出废玻璃回收利用分析与建议.  相似文献   
85.
Removal of heavy metals from a contaminated soil using tartaric acid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This study reports the feasibility of remediation of a heavy metal (HM) contaminated soil using tartaric acid, an environmentally-friendly extractant. Batch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to test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remediation of the HM contaminated soil. An empirical model was employed to describe the kinetics of riM dissolution/desorption and to predict equilibrium concentrations of HMs in soil leachate. The changes of HMs in different fractions before and after tartaric acid treatment were also investigated. Tartaric acid solution containing HMs was regenerated by chestnut shells. Results show that utilization of tartaric acid was effective for removal of riMs from the contaminated soil, attaining 50%-60% of Cd, 40%-50% of Pb, 40%-50% of Cu and 20%-30% of Zn in the pH range of 3.5-4.0 within 24 h.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s for cadmium (Cd) and lead (Pb) wer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for copper (Cu) and zinc (Zn). Sequential fractionations of treated and untreated soil samples showed that tartaric acid was effective in removing the exchangeable, carbonate fractions of Cd, Zn and Cu from the contaminated soil. The contents of Pb and Cu in Fe-Mn oxide fraciton were also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by tartaric acid treatment. One hundred milliliters of tartaric acid solution containing HMs could be regenerated by 10 g chestnut shells in a batch reactor. Such a remediation procedure indicated that tartaric acid is a promising agent for remediation of HM contaminated soils. However, further research is needed before the method can be practically used for in situ remediation of contaminated sites.  相似文献   
86.
汉江流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森林覆盖对于保障水源地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为监测汉江流域2007~2017年森林变化情况,以Landsat多光谱数据与ALOS(Advanced Land Observation Satellite)雷达遥感数据为基础,在GooSe Earth Engine平台上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根据区域特点,选取9个特征指数,利用随机森林分类算法,提取2007和2017年森林分布,监测汉江流域森林覆盖变化.结果 表明:结合Landsat多光谱数据与ALOS雷达遥感数据的分类精度最高,2007年森林分类整体精度为98.0%,2017年森林分类整体精度为98.6%,精度明显高于单独使用Landsat多光谱数据或ALOS雷达数据的森林分类结果;2007 ~ 2017年十年间汉江流域森林面积增加了5 653.21 km2;森林呈现增多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河南省的西峡县、南召县和丹江口水库附近,而森林呈现减少的区域在荆门市、十堰市和汉中市附近区域.  相似文献   
87.
不同结构的亲水性离子液体双水相萃取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欣  范理波  邓芸  阮文权 《环境化学》2020,39(12):3504-3510
  相似文献   
88.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 Mapping land cover changes (LCC) cover three decades over North and West Africa regions provides critical insights for the climate research that...  相似文献   
89.
90.
地下渗滤系统(SWIS)对硝化、反硝化过程调控不灵活,导致其对氮的去除效果不够理想。组建了两套SWIS装置(1#装置:65~80cm段没有生物基质;2~#装置:65~80cm段添加生物基质),对沿程氮素、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强度及氮还原酶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套装置均表现为硝化反应主要发生在20~60cm段,反硝化反应主要发生在60~80cm段。2~#装置的反硝化作用明显强于1#装置,因此其TN去除率高于1~#装置。硝化作用强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反硝化作用强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增。硝酸盐还原酶(NAR)活性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亚硝酸盐还原酶(NIR)活性随深度的增加先减弱后又增强。主要原因是2~#装置中添加了干化污泥作为生物基质,为反硝化作用补充了碳源,增强了脱氮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