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3篇
  免费   289篇
  国内免费   1260篇
安全科学   398篇
废物处理   184篇
环保管理   272篇
综合类   2248篇
基础理论   598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010篇
评价与监测   169篇
社会与环境   176篇
灾害及防治   156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200篇
  2021年   194篇
  2020年   187篇
  2019年   157篇
  2018年   170篇
  2017年   168篇
  2016年   181篇
  2015年   246篇
  2014年   303篇
  2013年   388篇
  2012年   342篇
  2011年   351篇
  2010年   279篇
  2009年   253篇
  2008年   214篇
  2007年   213篇
  2006年   173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461.
中国是世界上受海冰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严重海冰灾害,造成重大损失。根据我国结冰海区海冰灾害风险的自然过程、社会经济状况和成灾机制,综合考虑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分类、分布及脆弱性以及防灾减灾能力等因素,对海冰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及其不确定性等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开展海冰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的理论依据,同时给出了利用致灾因子指标体系对海冰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和区划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462.
秸秆是世界上数量最大的可再生资源,但是秸秆内木质纤维素的复杂结构和难降解性限制了秸秆的应用,因此秸秆预处理成为秸秆发酵产气的重要一环。本文介绍了木质纤维素预处理物理技术、化学技术、生物技术、联合处理技术和秸秆厌氧发酵研究进展,并对秸秆预处理技术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63.
Fenton法和类Fenton法降解土壤中的二苯砷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Fenton法与类Fenton法降解土壤中的二苯砷酸(diphenylarsinic acid,DPAA)进行了研究.考察了H2O2投加量和催化剂种类(Fe2+/Fe3+)对红壤及黑土中DPAA降解效果的影响,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PLC-MS/MS)对降解中间产物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显示,针对红壤与黑土分别采用类Fenton法与Fenton法,在H2O2投加浓度为1 mol·L-1,含铁催化剂浓度为0.25 mol·L-1,土水比为1∶3,反应时间为1h的条件下,红壤及黑土中DPAA的降解率均可达到65%以上.HPLC-MS/MS的分析结果表明,DPAA可脱苯环形成降解产物苯砷酸(phenylarsinic acid,PAA),而PAA进一步氧化生成无机砷,这可能是Fenton/类Fenton法降解DPAA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64.
张远  丁森  赵茜  高欣  赵瑞  孟伟 《生态毒理学报》2015,10(1):204-214
科学合理地设定水质基准是水生生物保护和水生态系统恢复的基础。水体电导率数值的高低由溶解于其中的各种阴阳离子的浓度所决定,而较多的研究也证明电导率能够显著地影响水生生物类群,特别是大型底栖动物物种存活和群落结构的稳定性。离子组成的复杂性,导致无法开展基于室内实验的水生生物电导率基准值的推导。本文借鉴美国环境保护局基于野外调查数据建立电导率基准值的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打分方法,分别从电导率是否对大型底栖动物敏感物种存在毒性效应、人为干扰的增强是否会通过电导率产生毒性作用,以及其他环境因子是否对电导率基准值的制定产生影响3个方面,探讨了基于野外数据建立我国电导率基准的可行性。研究区域为辽河流域的浑河及太子河,野外调查数据采集于2009年8月至2010年5月。研究结果表明,电导率的升高显著降低了大型底栖动物敏感物种的出现频率。通过分析研究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同电导率之间的相关性,证明了农业和城镇建设用地比例的增加显著地增加了水体中电导率的数值。对有可能引起物种消失的其他环境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电导率是引起大型底栖动物消失的主要原因。综合以上结果,基于野外调查数据来建立大型底栖动物电导率基准值是可行的,为我国水质基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65.
为了研究运动对2,3,7,8-四氯二苯并二恶英(2,3,7,8-TCDD)急性暴露大鼠肝组织酶活性的影响,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染毒组(NT)、运动对照组(EC)、运动染毒组(ET)。染毒组(NT组与ET组)腹腔注射10μg·kg-1(以单位体重计)的TCDD,对照组(NC组与EC组)腹腔注射等量的玉米油;NT、NC组静养4周,ET、EC组运动(尾部负重5%游泳30分钟)4周。4周后,称重并宰杀大鼠,分离肝组织,称重后-80℃保存待测7-乙氧基异吩恶唑酮脱乙基酶(EROD)、7-乙氧基香豆素-O-脱乙基酶(ECOD)及芳香烃羟化酶(AHH)的活性。将数据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MAVONA)处理,结果表明,染毒可降低大鼠体重,增加肝湿重和肝相对重量、增加EROD、ECOD活性;运动可增加大鼠肝相对重量、增加AHH的活性;染毒后运动可降低EROD、ECOD的活性。结论:急性10μg·kg-1(以单位体重计)TCDD染毒后4周可增加大鼠肝相对重量;4周的运动能有效降低TCDD对EROD、ECOD活性的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466.
采用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对城市3种典型花卉植物变叶木、夹竹桃、广东万年青释放苯类物质的规律进行测定表明:3种植物均释放苯系物中的3种,分别是甲苯、乙苯、苯乙烯,苯和二甲苯没有检出;3种花卉单位时间内释放苯类物质由多到少排列依次为广东万年青>变叶木>夹竹桃,且所释放出来的苯系物中,苯乙烯的含量最高;3种植物释放苯类物质的日变化呈单峰型,一天中14:00-15:30释放量最大。环境因子温度和光照强度是植物释放苯系物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67.
在含油污水水质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烧杯实验和分光光度法研究絮凝剂的絮凝效果。筛选出以无机絮凝剂硫酸铝与两性高分子聚合物CE-3090的复配体系,同时研究了影响絮凝效果的因素并探究了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温度为40℃,pH为7.72,170 r/min时高速搅拌1 min,然后50 r/min低速搅拌5 min,硫酸铝的加量为90 mg/L、CE-3090的加量为0.5 mg/L,絮凝沉降30 min后其絮凝效果较好。实验证明:该复配处理剂处理含油污水后,含油量和杂质含量都达到了SY/T 5329-94《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推荐指标及分析方法》油田污水回注的要求。  相似文献   
468.
Expansion of irrigation in the Yellow River (Huang He in Chinese) Basin of China is a major accomplishment of the post-revolutionary period in China. Irrigation reliance on the Yellow River was anticipated to not only supply greater reliability of water for crops, but also to improve the productivity of aeolian, saline and alkali soils because of the high sediment loads in the river. Irrigation expansion also was a significant factor in affecting human modification of the landscape ecosystem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Based on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sampling of the amount and distribution of used suspended sediment load in irrigated area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act of the suspended sediment on soil texture, fertility and salinity and the consequences to the landscape ecosystem. Results indicate that soil quality has indeed been improved through irrigation and related deposition of sediment, but some local problems created by long periods of irrigation should not be ignored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469.
为实现氯酚(CPs)的高效降解和资源化利用,探究微生物燃料电池(MFC)体系优势功能菌,揭示生物降解路径.接种、驯化长春市南郊污水处理厂的厌氧活性污泥,获得生物膜阳极以构筑MFC-2,4,6-TCP体系,基于扫描电子电镜(SEM)、16S rRNA分析测序方法,考察生物膜阳极微生物的附着情况和优势菌种,基于电化学阻抗(EIS)、循环伏安(CV)和线性扫描伏安(LSV)等电化学分析手段,表征生物阳极的电化学性能和氧化还原能力.结果表明,生物膜阳极微生物种类丰富,其中Geobacter和Acinetobacter分别为MFC-2,4,6-TCP体系产电和降解驯化期的优势功能菌,体系最大输出电压可达0.55 V,最大功率密度为428.65 mW·m-2,对2,4,6-TCP的降解和矿化率可达97.5%和85.4%.随着MFC循环次数的增加,微生物代谢途径多样化,产电菌逐渐演替为协同菌,且优势功能菌对2,4,6-TCP降解的中间产物(环己醇),其毒性远低于氯酚或苯酚,更利于被微生物利用.该结果可为氯酚废水的实际处理提供新策略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70.
采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方法,区分生产和生活两个体系,构建时空分解分析模型,追踪了福建省9个设区市2011—2019年水污染物排放变化的关键驱动力及其贡献的时空差异.结果显示:研究期内福建省工业废水污染物排放持续减少,并且各驱动力贡献的区域差距明显变小,趋于平衡;生活污水污染物排放量仍保持高位,各驱动力贡献的区域差距基本保持不变.其中,经济规模扩张是福建省水污染物排放的主导驱动力,主要源于福州、厦门、泉州经济赶超发展影响;城镇化发展对区域生活污水污染物排放的驱动影响表现为增排效应,以福州和厦门尤为显著;工业化发展对区域工业废水污染物排放的影响效应由正驱动逐渐转变为负驱动,这主要归功于三明和泉州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拉动 效应;技术效应一直是福建省水污染物排放控制的重要驱动力,但部分地区已逐渐步入生活污染物技术减排攻坚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