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34篇
  免费   688篇
  国内免费   2308篇
安全科学   802篇
废物处理   265篇
环保管理   527篇
综合类   4228篇
基础理论   928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317篇
评价与监测   331篇
社会与环境   353篇
灾害及防治   278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57篇
  2022年   382篇
  2021年   376篇
  2020年   414篇
  2019年   314篇
  2018年   324篇
  2017年   363篇
  2016年   333篇
  2015年   460篇
  2014年   521篇
  2013年   626篇
  2012年   640篇
  2011年   598篇
  2010年   536篇
  2009年   464篇
  2008年   453篇
  2007年   408篇
  2006年   327篇
  2005年   209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Dibenzothiophene (DBT) degradation mechanism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pathways during the incubation of three types of coastal sediments with C/N ratios ranging from 1 to 9 were investigated. The DBT degradation efficiencies were clearly improved with increasing C/N ratio in reed wetland sediments, tidal wetlands sediments and estuary wetland sediments. The quantitative response relationships between DBT degradation rates and related functional genes demonstrate that the Kodama pathway-related gene groups were dominant factors at low C/N ratios, while the 4S-related gene groups mainly determined the degradation rate when the C/N ratio was up to 5. Network analysis also shows that the pathway shifts from the Kodama pathway to the 4S pathway occurred through changes in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functional genomes and rates. Furthermore, there were competition and collaboration between the Kodama and 4S pathways. The 4S pathway-related bacteria were more active in estuary wetland sediments compared with reed wetland sediments and tidal wetland sediments. The higher degradation efficiency in estuary wetland sediments may indicate the greater participation of the 4S pathway in the DBT biodegradation reaction. And the effects of ring cleavage of Kodama pathway caused more complete metabolizing of DBT.  相似文献   
992.
CSGD(crowd sourcing geographic data,众源地理数据)是通过互联网向大众或相关机构提供的一种开放地理空间数据,具有易获取、时效性好、准确性高等特点,在排放清单时空分配方面具有应用潜力.然而,现有排放清单处理工具不支持CSGD数据直接输入且难以满足排放清单空间分配和空气质量模式所需清单格式,因此,亟待开发一套可以拓展该类数据在排放清单领域应用的工具.以CSGD中的POI(城市设施兴趣点)数据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QGIS平台、C++语言及Python语言,开发了在Windows系统下的ISAT(inventory spatial allocate tool,排放清单空间分配工具)工具及在Windows或Linux系统下的ISAT.M工具.结果表明:ISAT工具以POI数据为基础制作出的空间分配结果与排放源排放强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的一致性较好;ISAT.M工具输出的inline清单可以作为CMAQ空气质量模式及其DDM敏感性分析模块的输入文件并开展模拟,通过与SMOKE模型的关闭源法模拟结果对比发现,二者在数据及空间分布上呈较好的一致性.研究显示,CSGD数据应用于排放清单空间分配可较好地反映排放源空间分布特征,同时由于此类数据存在信息冗杂、近郊区数据缺失等问题,在应用过程中应注意数据清洗及数据种类的选取工作.   相似文献   
993.
VOCs(挥发性有机物)现已被列为我国大气环境领域的核心污染物.随着汽车零配件制造行业减排要求的提出,于2018年6月选取典型汽车零配件制造企业,采用美国TO-15方法分析VOCs物种,采用FID(氢离子火焰检测器)对NMHC(非甲烷总烃)进行实测,分析汽车零配件涂装过程的VOCs排放特征.结果表明:①由于分析方式的不同,有组织排放的ρ(NMHC)比ρ(VOCs)高1.3~1.9倍,其中末端未安装VOCs处理设施的排气筒排放的ρ(NMHC)最高.②汽车零配件涂装过程排放的主要VOCs物种质量浓度占比范围分别为46.72%~98.33%(芳香烃)、1.20%~52.90%(含氧VOCs),其中ρ(二甲苯)、ρ(苯系物)超标(DB 31/933—2015《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情况较为严重.③未进入VOCs处理装置前的VOCs物种组成与原辅料中VOCs物种组成一致,二者主要VOCs物种的质量分数大致相同,说明生产工艺的不同对VOCs的排放组成影响较小.④比较RTO(蓄热式热力燃烧装置)和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VOCs前、后废气组成的差异发现,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对VOCs排放的组成基本无影响,经RTO处理后排放物种以芳香烃和含氧VOCs为主,但是w(芳香烃)和w(含氧VOCs)变化不一致,说明RTO对芳香烃和含氧VOCs处理效率不同.研究显示,为满足国家对汽车零配件制造行业VOCs的减排要求,源头使用高固分涂料或水性涂料替代溶剂型涂料,优化过程收集系统,增强末端处理技术的净化效果、安全性和稳定性,是实现汽车零配件制造行业全过程减排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94.
采用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对2011年4月、8月、10月和2012年1月桑沟湾溶解态铁(dissolved iron,DFe)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桑沟湾4个季节DFe的平均值分别为3.8 ±0.7 nmol/L、3.3 ±1.8 nmol/L、2.6 ±1.0 nmol/L、1.8 ±0.6 nmol/L,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t-test,p < 0.05,n=19)。桑沟湾DFe的平面分布主要呈现出河口和近岸浓度较高,随离岸距离的增加浓度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通过对桑沟湾周边河流、地下水DFe含量的分析及箱式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桑沟湾海域DFe的主要来源包括河流、地下水的输入和大气沉降等;而其主要的汇为向黄海的输出以及养殖生物的吸收利用。DFe在桑沟湾的存留时间与大洋相比明显降低,可能与特殊的水文环境与养殖生物的吸收利用有关。  相似文献   
995.
以曹妃甸近岸工程海域的悬浮物及重金属污染物Pb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趋势分析和多元统计相关分析方法,研究分析了6 a间悬浮物(水体中的悬浮物含量)、水相中的Pb含量和沉积相中的Pb含量的变化趋势及其相关关系,揭示重金属Pb在人为扰动因素影响下的演变规律与富集特性。趋势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悬浮物的增加与减少,研究区域水相中的Pb含量呈现出基本相同的增减规律,而沉积相中的Pb含量则呈现出相反的趋势。简单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悬浮物与水相之间呈较弱的正相关,悬浮物和沉积相之间呈较强的负相关,水相和沉积相之间呈较弱的负相关。偏相关与简单相关结果对比可知:水相和沉积相的变化最大,表明水相和沉积相受悬浮物影响较大;沉积相对悬浮物与水相之间的相关性影响弱之;悬浮物与沉积相之间的相关性变化不大,表明水相对于两者的影响较小。通过研究对于掌握工程海域重金属Pb的各相变化趋势与富集特性,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实际意义,为近岸海域环境管理与工程建设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96.
基于国内天然气输送管道西气东输、海气登陆、就近供应的现状,统计了2018年天然气事故,针对发生频率最高的输送管道事故,从事发省份、事发月份以及事发原因等方面进行初步分析,从完善各建设部门联合规划与信息共享机制、制定管道巡线方案和员工培训制度、提高天然气输送管道防腐检测能力以及规范天然气管道建设中承包商的HSE管理等角度提出防范措施,为预警预防国内天然气输送管道事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7.
研究流域径流量变化可为水资源科学调配、利用开发、水旱灾害防治、水环境污染整治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提供重要依据.但近年来受全球变暖影响,极端气候事件,尤其是极端降雨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出现了变化,直接或间接影响径流量变化.运用SWAT模型模拟1965~2019年间长江流域径流时空变化规律,分析了不同极端降雨条件下径流对降雨的响应.结果表明,1965~2019年间长江流域径流变化并不显著,流域总径流和中下游径流均经历了"枯-丰-枯-丰"4个阶段.极端降雨情景模拟发现,50 a一遇极端降雨下,长江上、中和下游代表性子流域日均径流变化率分别为6200%、21%和15%,月均径流变化率为355%、5%和1.3%,年均变化率为78%、1%和0.24%.而100 a一遇极端降雨下,3个子流域日均径流变化率分别为8000%、25%和17%,月均径流变化率为437%、7%和1.5%,年均变化率为96%、1.2%和0.28%.研究结果可为流域水资源管理和利用及洪涝灾害预测与防控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8.
牛栏江是金沙江的一级支流,为常流河,在昆明境内由多条河流汇集而成,通过对牛栏江流域(昆明段)水质现状分析,阐述了流域内存在的环境保护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999.
Sesbania rostrata in pure and amended Pb/Zn tailings. About 90% of seeds of S. rostrata germinated in pure Pb/Zn tailings, which contained high concentrations of Pb, Zn, Cu, and Cd. Although seedling growth suffered from the adverse environment of Pb/Zn tailings, they became established on tailings stands, in the greenhouse, as well as on the actual tailings dam, and completed their life cycle in 4 months. Dry matter production and nitrogen accumulation was 3200 kg/ha and 69.4 kg/ha, respectively in the actual tailings dam. Applying inorganic fertilizer to Pb/Zn tailings led to no obvious improvement in growth and nodulation of S. rostrata, while tailings amended by river sediment or domestic refuse rich in organic matter improved the growth and nodulation of the species. Azorhizobium caulinodans survived and formed N-fixing stem and root nodules in S. rostrata grown in pure Pb/Zn tailings with a nodule biomass exceeding 300 mg fresh matter per plant.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