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06篇
  免费   347篇
  国内免费   1681篇
安全科学   368篇
废物处理   196篇
环保管理   290篇
综合类   2804篇
基础理论   683篇
污染及防治   1240篇
评价与监测   228篇
社会与环境   178篇
灾害及防治   147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290篇
  2021年   256篇
  2020年   247篇
  2019年   195篇
  2018年   215篇
  2017年   236篇
  2016年   235篇
  2015年   268篇
  2014年   332篇
  2013年   425篇
  2012年   376篇
  2011年   334篇
  2010年   272篇
  2009年   263篇
  2008年   263篇
  2007年   247篇
  2006年   215篇
  2005年   177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127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123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76 毫秒
851.
臭氧-活性炭技术处理炼化企业RO浓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臭氧-活性炭技术对炼化企业RO浓水进行实验研究。通过研究该废水在不同pH、臭氧投加量、臭氧接触时间、投加催化剂、活性碳吸附时间和活性碳投加量条件下RO浓水中COD的去除效果,确定臭氧-活性炭工艺处理炼化企业RO浓水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在pH为8,臭氧投加量为75 mg/L,臭氧接触时间为5 min,催化剂KMnO4的投加量为35 mg,活性炭吸附时间为150 min,活性炭投加量为4 g/L时,臭氧-活性炭技术对RO浓水中COD处理效果达到最佳,总去除率为58%。  相似文献   
852.
原子荧光冷汞法测定地表水中的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龙庆华  胡伟 《环境工程》2012,30(2):98-100
建立原子荧光冷汞法测定地表水中的汞,通过实验及查阅相关资料对部分实验条件,如仪器的负高压和灯电流、屏蔽气和载气的流量、硼氢化钾和氢氧化钠的浓度、酸及其浓度等进行了优化。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汞的检出限为0.019μg/L,相关系数r>0.999,加标回收率为93.7%~106.4%,相对标准偏差0.79%~3.59%。实验结果表明:原子荧光冷汞法测定地表水中的汞具有简便、快速、清洁、高效、安全等优点,灵敏度高、精确度和准确度好、检出限低,是测定地表水中汞含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53.
河流流域生态安全综合评估方法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在国内外生态安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河流流域生态安全的定义. 以河流流域生态安全为研究对象,基于DPSIR(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模型框架,构建了评估指标体系,并利用多准则群体决策模型的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 以晋城市沁河流域为例,对该流域2005─2009年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估. 结果表明:5年内沁河流域的生态安全综合指数从2005年的0.487升至2009年的0.641,状态从“安全”区域底部逐步提升到顶部,人均GDP增长、单位工业产值CODCr和NH3-N排放强度的降低、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和环保投资的逐年增加是影响其变化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54.
在多信号输入系统的可靠性研究中,传统GO法存在计算复杂、易出现误差和遗漏的缺点。将卡诺图化简法引入传统GO运算,利用其“合并同项,简化运算”的特点构建研究多信号输入系统可靠性的新GO模型。将其应用于预作用喷水灭火系统,对具有多启动方式的给水泵进行可靠性分析,并与事件树运算结果比较,证明新GO模型适用于具有多信号输入系统的可靠性研究。研究表明,通过采取措施降低多信号元器件故障概率可以提高系统整体可靠性。  相似文献   
855.
内分泌干扰物(EDCs)作为一种新兴污染物,具有憎水性、低剂量效应和半衰期长等特征,在全球的土壤/沉积物中已被广泛检测到,并发现已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本文重点综合评述了近10年来土壤/沉积物中EDCs的来源、浓度水平、空间分布及吸附特性的研究。结果发现,EDCs来源涉及农业、工业和生活等多个方面;空间分布上,一般呈近海地区沉积物中EDCs浓度水平较河流底泥及土壤低,而高度工业化、城市化地区土壤/沉积物中EDCs浓度亦较高;EDCs的吸附受土壤/沉积物理化性质、EDCs自身性质和环境条件的共同影响,一般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和成熟度、土壤颗粒的比表面积与其吸附能力呈正相关,黏土矿物类型对EDCs的吸附也有重要的影响;EDCs的吸附能力与其自身的疏水性和结构特征有关;温度升高和溶液p H值增加都不利于EDCs的吸附,而溶液离子强度的增加对其吸附起着促进作用。土壤/沉积物对EDCs的吸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此对其吸附特性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56.
我国地表水中磷酸三苯酯的多层次生态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磷酸三苯酯(triphenyl phosphate,TPP)在电缆材料、塑料制品中被大量使用,是地表水中检出频率最高的有机磷酸酯类阻燃剂之一,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通过文献检索TPP的地表水环境暴露浓度以及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浓度,利用风险商(hazard quotient,HQ)和概率生态风险评价法(probabilistic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s,PERA)对我国主要地表水中的TPP进行多层次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TPP在我国地表水中的浓度为0.2~96.3 ng·L~(-1),以生存为测试终点的急性毒性数据推导出的预测无效应浓度(predicted no effect concentration,PNEC)为36.49μg·L~(-1),而以繁殖、发育和生长等为测试终点的慢性毒性数据推导出的PNEC值为1.30μg·L~(-1)。基于急、慢性毒性数据计算的风险商均小于0.1。我国地表水中TPP对0.1%到1%的水生生物造成繁殖、发育和生长等慢性毒性影响的概率分别为1.40%和0.04%,存在较低的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857.
腈菌唑(MT)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手性杀菌剂,其手性对映体为(+)-腈菌唑(MT1)和(-)-腈菌唑(MT2)。为评估腈菌唑单体暴露对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肝脏代谢功能的毒性影响,研究了MT1(5 mg·kg~(-1))和MT2(5 mg·kg~(-1))暴露28 d下蜥蜴体重、肝组织病理学和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MT1暴露组的蜥蜴体重在28 d时出现显著下降。在MT1和MT2暴露后,蜥蜴的肝组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理学变化。在MT1暴露下,基因CYP1A1、CYP2D6、CYP3A4、CYP3A7和CYP2D3的表达水平未发生显著变化,而基因CYP2C8A的表达显著上调。在MT2暴露下,基因CYP3A4、CYP3A7和CYP2D3的表达未发生明显变化;基因CYP1A1和CYP2C8的表达显著下调;基因CYP2D6的表达显著上调。不同腈菌唑单体对蜥蜴体重、肝组织病理学以及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影响不同,具有一定的对映选择性。  相似文献   
858.
采用滤纸法测定膨胀土体吸力时,滤纸与土体表面距离不同所测得的滤纸含水率也不一样,获得的总吸力亦不相同。为此采用滤纸法开展了不同距离下的膨胀土总吸力测定试验,获得了不同距离条件下滤纸含水率的变化规律。干密度较小时,滤纸含水率随距离的增大呈现"减小-增大-减小"的规律;干密度较大时,滤纸含水率随距离的增大逐渐减小,最终趋于稳定。距离为3cm时所测得的吸力离散程度较小,可作为测定土体总吸力的标准距离。根据总吸力-距离关系式,通过引入伪基质吸力的概念,计算得到伪基质吸力,并与相应的真基质吸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干密度及含水率下的膨胀土真基质吸力与伪基质吸力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此法可为测定现场土体基质吸力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59.
裂缝的出现极大地降低梁的使用寿命。裂缝宽度和裂缝深度作为裂缝的两个主要参数,目前对前者的研究相对成熟,而后者的研究甚少。通过对8根钢筋混凝土梁的静力加载试验,研究由荷载引起的结构裂缝宽度与深度的相关性发展形态,并考虑混凝土强度、保护层厚度和钢筋直径对裂缝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凝土梁裂缝宽度的发展主要与钢筋配筋率有关;梁的开裂荷载与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有一定关系;裂缝宽度与深度的相关性大致呈三段式的发展,并拟合二者的曲线。  相似文献   
860.
Green source Ep was extracted from marine alga waste. The molecule model structure of Ep was studied and constructed. PAC-Ep coagulation system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of removal efficiency. Synergistic effects between NPs and HA make a big difference to enhance efficiency. Mechanism is charge neutralization, hydrogen bonding and adsorbing-complexing Enteromorpha polysaccharide (Ep) extracted from alga a novel green coagulant aid for nanoparticles (NPs) and heavy metal ions removal and the structure of EP was intensively studied in this study. The integration of Ep with polyaluminum chloride (PAC-Ep) coagulants exhibited higher coagulation performance than that of the polyaluminum chloride (PAC) because of the negatively charged NPs suspension and humic aid (HA) solution. Significant high removal efficiencies of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94.1%), turbidity (99.3%) and Zn ions (69.3%) were achieved by the PAC-Ep coagulants. The dual-coagulation properties of PAC-Ep for different pollutants was based on multiple mechanisms, including (i) Al3+ charge neutralization; (ii) hydroxy aluminum hydroxyl bridging formed polynuclearhydroxy complexes bridge and sweep colloidal particles; (iii) adsorption and bridging of Ep chain for the NPs and heavy metal ions.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destabilization of colloid was induced by the coexisting HA and higher removal was achieved as ions adsorption was enhance in the presence of HA complexation. On the basis of that, the extraction of polysaccharide is a promising candidate for its high coagulation performance in water treat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